劉菊芳
摘 要:閱讀是人類掌握知識的基本技能,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實現整體能力和素養的提升。重點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教學基本原則,從閱讀自信心的構建、過程評價的融入等提出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語文閱讀;自信心;教學;評價
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面對今后學習、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中階段,學生具有一定的詞匯量,掌握了相關的語文語法知識,是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期,需要抓緊時間培養語文閱讀能力,這一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在于學生參與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的提升,閱讀氛圍的營造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現代初中語文教學更多注重的是應試教育的內容,關注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一個詞語的含義是否掌握,一段古詩是否會背等,由于語文涉及的知識面相對較廣,如果只是注重這種知識的掌握,教師就只能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內容的準備上,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就很少。因為閱讀水平的高低不能突出地表現在應試教育中,所以教師在這一方面投入的教學精力較少,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閱讀教學不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部分學生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但是由于初中生正處在好動的青春期,他們安心閱讀一篇文章的學習態度不是很強,就算是可以堅持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長期的堅持才能實現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這樣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是一些初中生所缺乏的,這主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一定的聯系,需要學生改變這種態度,才能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閱讀評價缺少鼓勵,學生寫作信心不足
嚴師出高徒,很多教師都堅守這樣一個信條。在學生朗讀文章的時候,教師更多的是指責,提出學生在朗讀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一些優點沒有及時鼓勵,這種教學雖然可以及時給學生糾正閱讀過程中經常發生的錯誤,但是這種缺少鼓勵的評價也大大打擊了學生閱讀的自信心,長期面對這種閱讀評價,學生閱讀的自信心不足,對閱讀就逐漸失去信心。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
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這種能力的提升會使學生對復雜材料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這種興趣點將使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提升閱讀能力需要聯系實際,在學生閱讀相關文章之前,需要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情境,給學生帶來探索的樂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有興趣。
(二)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
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文章的理解、知識的學習都是需要通過閱讀獲得的。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為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在被動的狀態下學習詞匯和語文語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不高。只有學生自主地提高閱讀能力,才能有效理解和認識相關知識。
(三)優化閱讀教學氛圍
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氛圍是一種相對沉悶的狀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很少,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相對沉悶的教學氛圍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實現了轉變,學生開始參與教學,自主地思考文章中的問題,創新思考方式,拓展學習的有效性,教師的教學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逐漸頻繁起來,這使教學氛圍進一步活躍起來。
三、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學生閱讀自信心的構建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學生在語文閱讀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當著全班人的面朗讀課文時,經常吞吞吐吐,這種閱讀障礙主要源自學生心理,學生對自己朗讀的不自信,對相關文章的不熟悉,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朗讀練習的時候,注重學生的差異化教學,對閱讀有障礙的學生,要加強交流,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在家加強朗讀練習,克服自己怯場的問題,循序漸進,不斷構建學生閱讀文章的自信心。
(二)過程評價的融入
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在試卷上體現得不是很明顯,需要從平時的閱讀練習中,給出相關的評價,才能更加客觀、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過程評價就是一種將閱讀能力的評價設置到平時的練習中,將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對文章理解的程度設計到評價量表中,這樣就可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技能的黃金時期,閱讀能力在這一階段有著更好的發展,教師要構建學生閱讀自信心、融入過程評價,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春文.基于記敘性文本特質,構建不同的知識框架:兼評“語文知識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性探索”研討課[J].語文教學通訊,2012,32(12):71-72.
[2]何建聰.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整合教材的實踐與探索[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8(5):145-14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