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英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也應用于教育教學。它為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架設了一座平臺,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它使原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融入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視訊等多種媒體,進行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趨勢,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一、巧用多媒體手段,有利于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科學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快捷、有效地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段落“重錘敲打”。這既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因為這些詞句、段落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學生學得細一點,體會作者遣詞用句的精妙獨到,分析這些詞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就能對語言文字的具體運用獲得更多啟迪、舉一反三,更深入細致地領悟、理解課文,進而形成語文能力。
如教學《趙州橋》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多么優美的語句??!可是在學生的心目中,卻很難清晰地想象出它們的樣子。因而,通過下載錄像上的影像,配以優美的語句和解說制成課件,讓那千姿百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映入學生的眼簾。這樣,文中的句子不再僅僅是些呆板的文字,它們成了一個個躍躍欲試的生命,使原本抽象的句子,瞬間變成那充滿生機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閱讀中的詞句訓練真正落到了實處,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可以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營造一個學生都熟悉的童話世界情景,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在課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比如:“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又要去知識的樹林里探險了,看看今天還會找到哪些新朋友,大家準備好了嗎?”隨后,可以運用動畫將學生引入這樣的情景中。接下來首先利用計算機學習漢字的讀音,理解鞏固字意,教師講解學生演練,促使學生眼、口、手、腦多種感官的綜合利用,他們邊聽、邊看、邊動手、邊思考記憶,學生都很樂于這種形式,學習興趣濃厚。
三、巧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倍嗝襟w的利用,可以讓學生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感知和體驗社會生活,提高語言修養和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其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小學語文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和現代教學改革理論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計算機進行個別化教育的優勢,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提供豐富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素質化。
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需求,運用多媒體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統一聯系在一起,促進知識遷移,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如課文《家》是一首兒歌,在學生已經充分誦讀的基礎上,領會“家”的內涵后,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利用課件出示三幅圖片,畫面是小金魚在魚缸里歡快地游來游去,小鳥在藍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奶牛在碧綠的草原上吃草,讓學生利用“( )是( )的家”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并且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學生便會自然而然流淌出許多與課文相似的詩句。這樣既體驗了感情,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如小學課文《九寨溝》是一篇描寫風景的文章,語句優美動人,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有關九寨溝的視頻,觀察好之后,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你看到了哪些迷人的景色并且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語言組織能力。
多媒體引入基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它能將很多傳統教學手段中的不足很好彌補,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運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樂營造出良好的濃郁的中華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再現故事情節,使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得到彌補,思想性更加清晰明朗,學生無形中受到熏陶,加深感染力。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
參考文獻:
葉善青,王晨.論多媒體技術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