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
朗讀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多給學生精選材料,讓學生大膽朗讀,在朗讀中有意識地培養語感,培養他們整體感知,細節感悟的能力,同時在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好的朗讀教學既能讓學生感受語文的語言美,同時也能讓學生更輕易接受所學知識,事半而功倍。語言美是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關鍵落實之處,積極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通過有聲語言的描述,使之作用于學生的聽覺、視覺和心理。朗讀也使其無限地激活文字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詩歌散文尤有甚之。適當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效輔助,盡可能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各種能力。朗讀使學生在追求語言美的藝術環境中積極蛻變,不斷升華。
一、要做好示范誦讀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這樣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在課堂上我常常先進行朗讀示范,讓學生仔細體會朗讀者的情感語調,給生字正音的同時直觀、生動、形象地體驗文章。通過體驗來誘發他們的情感沖動,進而有效進行朗讀練習。通常我都會親自示范,如果有發現網絡上的優秀作品也會給學生播放,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但老師的示范總是會優于音視頻的,因為學生是有向師性的,他們更樂于接受老師的言傳身教。示范朗讀之后就是學生的練習了,在開始練習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語速語調,隨著學生的朗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逐漸加深,這時候特別強調學生對作者感情的把握,讀出悲喜,讀出感覺。通過訓練,學生的朗讀逐漸有了氣勢,慢慢讀出了感情。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的朗讀在老師范讀影響下也會聲情并茂,極具感染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到的是文字的美,是作者的情,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隨著朗讀的不斷深入“活”了起來。學生在朗讀中發現,在朗讀中品味,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質疑,在朗讀中探究。總之,好的示范誦讀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語言的美,可以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作者的情感,受到作品的熏陶,也可以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以及抽象思維能力,豐富了知識,提高了情商。
二、采用形式多樣的評價
“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朗讀亦如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需要不斷激勵的,多元的好的評價體系是學生激勵的關鍵所在。互相競爭,小組競爭,班級競爭,校際競爭。立體的多層次競爭可以打破學生的局限性,不斷提高自己。在課堂上我常使用兩人互評,小組互評,老師綜合評價的體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不但能讓他們明白別人哪些地方讀得好,也能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還需要提高,不至于故步自封、孤芳自賞。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表格來讓學生用對比的形式去進行評價。兩人互評,可以以同桌為單位互讀互評,也可以以前后桌為單位進行,相對固定的組合更加方便學生監督他的同伴的不足。同時,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的朗讀比賽,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面變大,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知道自己的朗讀有哪些問題,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高。小組競賽可以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相信老師對小組評價是非常熟悉的,對于優秀學生來講這是一個展示的舞臺,對于相對落后的學生來講這里可以尋求到幫助,可以說小組競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有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熱情地朗讀,嚴肅認真地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讀得好的讀得更好了,不怎么讀得好的也急于表現,課堂效果非常不錯。評價的激勵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不僅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同時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
在老師的示范朗讀之后學生可以采用很多形式進行朗讀訓練。比如:默讀,大聲讀,慢讀,快讀,單個讀,多人分角色讀,師生互動朗讀等。當然,采用什么樣的形式主要看文章的性質和需要來決定,不能只看課堂的花架子。設計的形式要多樣、有層次、有針對性。這樣有設計的朗讀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上我將自己的朗讀方法叫反三復四誦讀法。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對于絕大部分同學來說,一首詩歌通過反復誦讀完全可以達到背誦的效果,因此我創立了反三復四法誦讀,通過改變形式的反復誦讀,學生興趣大增,大都能當堂消化。
總之,好的朗讀教學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掌握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在多種能力上有所提高。身處一堂優美的朗讀課就好比身處一種美妙的藝術環境里,其美妙妙不可言。我們語文教師要把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明確朗讀目標,精心設計朗讀層次,多元化進行激勵評價,循序漸進。讓我們使朗讀成為課堂上的主旋律,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語言的美,情感的美,節奏的美。在朗讀中激進升華。
參考文獻:
周宏.淺談課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