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廷景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數學課堂上使學生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的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生是否有進步或是否有發展是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氛圍;有效性
要全面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必須樹立整體意識,從而使教學這一多層次的、動態的“共生效應”整體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把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到實處,為了全面優化教學過程,我著力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認真備課,講究教學方法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引入課題時我設計了“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口渴難忍,八戒找水找不到卻抱回個大西瓜。悟空說:“為了公平起見,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聽滿臉不高興:“哼,西瓜是我找的,我應多分一些,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聽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給你,怎么樣?”八戒興高采烈地答應了。正當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時,八戒突然拍著腦門大聲說:“嘿!嘿!我真傻。”聽到這些,學生熱情倍增,問題也噴涌而出:“豬八戒吃的西瓜是不是最多,為什么?為什么豬八戒吃西瓜時直說自己傻?分數該如何比較大小呢?”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其主動性得到了發揮,質疑、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我以學生所感興趣的卡通人物為切入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設計“紅包發的是否公平”環節,自己當回“小法官”,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最后一個環節“給小羊們送禮物”,讓他們在樂中買、樂中認、認中學、學中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機融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緊密相接。
三、講究教學藝術
德國著名教育家期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優化教學藝術是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的重要內容,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必須加強教學藝術的吸引力。目前,一些課堂教學,教師單向控制,師生之間只有知識上的聯系,缺乏情感交流。在心理上是疏遠的、冷冷冰冰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教學過程刻板化,教師只能完成“雙基”任務,對學生的需求、興趣、情感不注意,缺乏整體的育人觀念。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欲望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現如今創設數學情境教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許多知識的引入、問題的提問和解決都是在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例如,在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時,授課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激趣導入:“在開車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標志,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我從哪里可以看出我是否超速了呢?”(引出汽車上的儀表盤)“儀表盤上的km/h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誰來猜一猜。”接著又出示了一道題目“我從家到學校,全程限速60km/h,我的平均車速是60km/h,我超速了嗎?”這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這種強烈的認知沖突觸發了他們想弄清楚其中奧秘的決心,接著又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了“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
創設情境的本質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問題,但不能讓情境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應該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抓住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等方面入手創設有效情境,讓數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二)鼓勵學生敢于質疑,重視提問方法指導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因此,從兒童的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問題、善于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未見)”時,有意識讓學生計算40-9、54-6,學生在計算時發現各位相減是不夠的,于是心里充滿了疑問。這時教師適時地問學生,你發現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心中的疑問:“個位不夠減,怎么辦呢?”接著讓學生同桌兩人相互討論,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擺一擺。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以往學生習慣于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習慣獨立思考,也就無從質疑,很難發展他們的個性。其實學生在聽課時,腦子里肯定有產生疑問的瞬間,但大多數學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師請教。對于這些有畏難情緒的學生要予以熱情鼓勵,“說說自己的看法及問題。”“說錯了,也沒關系。”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習信心。與此同時,在提問方式上也給予指導。如,學生剛剛學習發問時,完全可以從小疑問開始:老師講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講?自己有沒有掌握?通過老師講的,發現了什么新的問題?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師指導或自主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多種因素形成合力的綜合體現。只有把教學過程中諸要素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和諧地運用,才能使教學過程產生一種巨大的能量,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序、可控。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優質、高效,使受教育者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國輝.腦學習理論及其對有效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1(8).
[2]袁宗金.淺析兒童提問的教學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