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新常態下廣東經濟發展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分析新常態下廣東經濟存在的問題,并對廣東在新常態背景下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提出策略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廣東經濟發展現狀研究;應對策略
一、新常態下廣東省的經濟發展現狀
新常態經濟是指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但經濟增長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的發展狀態,中國目前發展新常態經濟具有獨特的有利條件。
從廣東來看,GDP的增長速度自2007年后便逐漸回落,并于2012年比全國晚一年結束了長達20年的兩位數增長。在產業結構方面,在2013年廣東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產業結構變化與全國同步。在增長動力方面,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從2003年達到27%后開始回落到20%以下,并趨于緩慢下降趨勢,而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直到2013年才下降到20%以下。因此,可以判斷廣東經濟比全國更早步入了新常態。
二、新常態下廣東省的經濟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1.創新能力仍然較弱
從工業化程度看,我國工業化程度仍然較低,中部、西部等省區工業化的發展并不充分,所以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廣東省的粵東西北地區工業仍然停留在重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上。
由此可以看出,廣東省的創新能力提升任重而道遠、科技體制改革等問題迫在眉睫,創新與技術挑戰問題仍然存在,離根據技術密集型產業創造經濟增長還有一定的距離。
2.區域發展不平衡
因為歷史文化和地理條件、發展基礎的不同等因素制約,在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中,東部與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但是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西部結構亦在逐步得到改善。同理,廣東的粵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差距也不平衡。雖然進行了騰籠換鳥的政策實施,但差距仍然存在。
廣東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問題還面臨著嚴峻問題,與發達國家某些地區的產業結構相比廣東的產業結構還是較為落后,需求結構與城鄉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這些都是制約著提高廣東經濟質量的因素。
3.政府職能約束力大
在廣東經濟新常態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新一屆政府簡政放權與轉變政府職能的目的就是給各類市場主體松綁從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三、新常態下廣東經濟發展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深入加快珠三角轉型升級
珠三角地區的轉變應該是以加快實現發展路徑從聚集為主到輻射為主,高聚集、強輻射的加快推進珠三角地區產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一是建立市場主導、政府促進、資源共享、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區域性的利益協調機制,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打破城市之間的行政區劃壁壘。二是鼓勵企業通過跨區投資、兼并和重組等,實現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合理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通過產業分工與互補、合作與競爭,進一步強化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實現區域內的生產一體化和貿易一體化,以強化產業聚集,提升產業功能,增強區域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三是應根據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勢,突破地區分割,在工業、服務業方面形成和壯大一批區域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
2.加快推動粵東西北地區的改革
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都較大,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是廣東省經濟轉型進一步縮小與珠三角的差距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珠三角可以加強與泛珠三角的聯系;向東,讓粵東經濟區與海西經濟區聯系,向南,讓粵西經濟區與海南島連接;向西,鼓勵北部灣經濟區在西邊攜手;向北,加強粵北經濟區向北延伸至中部最發達地區的長湘潭、武經濟圈兩個經濟圈。有人斷言,廣東未來的30年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只有靠粵東西北地區才能實現,因此粵東西北地區必須要更加快速的發展。所以,廣東應該加強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的對口幫扶,實行精準扶貧、授之以漁。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各方面,不斷加大政府與民間力量對粵東西北地區的扶持力度,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從而逐步趕上全國、全省的經濟發展的平均水平。
3.尋找關鍵領域作為突破口
從廣東的地理優勢與政策扶持來講,廣東的對外貿易可以說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代表。廣東通過長達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自身發展的一定模式與優勢,在經濟新常態下,不斷增加的自主品牌附加值優勢,能夠緊密與發展中國家聯系優勢以及在發達國家市場中擁有高占有率的優勢等,如今也存在這些原來的傳統優勢。但是,外貿綜合服務機構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在廣東也逐漸成為新的外貿商業模式并且得到了不斷發展。這些對外貿易的一些新優勢和新的增長點正在廣東不斷形成。新技術推動貿易模式不斷創新,比如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
參考文獻:
[1]左連村,繆晨剛.新常態下廣東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思考[J].廣東經濟,2015,03:22-25
[2]麥教猛.主動適應新常態 把握發展新機遇[J].廣東經濟,2015,06:66-69.
[3]陳彥玲.新常態下廣東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分析[J].廣東經濟,2015,08:32-37.
作者簡介:
谷雯,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金融學,講師,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