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對個人的職業生涯和發展的重要意義逐漸凸顯。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有必要在語文教學中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加強口語交際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職業發展中更具有優勢。本文基于中職課程改革《語文》教材,探討了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語文教材 教學實踐 口語交際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對個人的職業生涯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依托教材資源,開展口語交際實踐,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職業發展中更具有優勢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中職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加強口語交際實踐性教學。
一、緊扣教材內容,制訂有效的實踐性教學計劃
在珠三角地區使用較為廣泛的倪文錦、于岑勛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以下簡稱“《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口語交際專題學習內容。在《語文》教材中,兩個學期共安排了12個單元的口語交際學習內容,涵蓋了聽話與說話、介紹、交談、復述、即席發言、即興演講和應聘面試等。如果對每個單元的內容都進行精講,確實有點難度。
在課時偏緊的情況下,教師必須對配套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緊扣教材制訂科學系統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安排2個單元的精講內容、2個單元的略講內容和2個單元的自學內容。精講內容安排2課時,深入學習重點單元的基礎知識,并在課堂上開展口語交際專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略講內容安排1課時,簡要學習知識要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自學內容由教師布置學習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口語實踐練習。在第一冊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為學生能說、敢說,能運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流利的語言表達;安排“聽話與說話”“自我介紹”兩個單元為精講內容。在第二冊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為會說、善說,形成比較規范的語言表達習慣,能根據不同的情景得體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學精講內容為“介紹事物或流程”和“交談”。
二、活用教材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實踐
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落實,不能僅僅依靠口語交際專題教學,還要結合教材資源,根據教學計劃,開展有效的口語交際課堂實踐,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抓好朗讀練習
中職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語文朗讀練習要把重點放在提升朗讀水平上,在準確、流利和感情表達上下工夫,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基本習慣。要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散文、說明文等各種體裁的文章,體會不同文章對朗讀的不同要求;指導學生開展課文內容復述、分角色朗讀、情景表演等實踐活動。
2.開展課前口語實踐小活動
口語實踐小活動結合教材學習內容,每節課利用5分鐘時間進行口語交際專題實踐練習,每位學生每個學期最少有一次機會參與實踐練習。活動包括學生實踐和點評兩個環節,點評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根據教學計劃確定主題,并設置一定的口語交際情景,與口語交際教學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3.鼓勵課堂發言
在課堂發言中,著重培養學生注重文本、圍繞主題說話的能力。課堂發言主要包括教師提問、學生應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的交談、對話等。在課堂發言中,首先要注重對學生良好說話習慣的培養,養成運用問候語、配合良好的表情說話的習慣。其次,要培養學生緊扣問題、言簡意賅地回答問題的能力。最后,對學生的發言情況,教師要及時做出合理的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三、實施實踐性、階梯式考核
在學期初,教師就向學生明確口語交際的學習目標、考試形式和考試要求,進行嚴格規范的考試。口語交際考試分值為30分,在總分中占比為30%。根據教學計劃,兩個學期期中和期末的四次考試內容分別為朗讀口語考試、自我介紹、結合專業特點介紹事物或流程、根據場景即時應答。逐漸加大考核難度,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口語能力。每位學生根據考試內容向全班同學說一段話,展示自己的口語交際學習成果。為了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內容的學習興趣,在第二學期的考試中,筆者還邀請學生同為考官,與教師一起評分。在語文教學中,緊密依托教材,大力開展口語交際實踐,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克服了在公開場合說話的羞怯心理,表達的規范性、得體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對學生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是個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