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摘 要〕 舞臺藝術形象的塑造亦是歌劇表演的核心和根本任務。本文通過飾演歌劇《以青山的名義》中堯臣香的真實體驗,總結了從塑造戲劇形象和音樂形象的認識出發,如何飾演好既具傳統女性美德、又有顧全大局品格的當代女性舞臺形象的身受心感。
〔關鍵詞〕淺談 歌劇 形象 塑造 身受心感
“大山的守護神”——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獅子口大山護林員劉真茂堅忍守望,三十年如一日扎根深山、義務護林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 2011年,湖南省昆劇團五嶺歌舞團根據劉真茂的先進事跡創作排演出大型原創五幕歌劇《以青山的名義》。作品真實展現”新時代的活雷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劉真茂青山之夢、忠誠之魂及劉真茂對妻兒無聲的摯愛、與家鄉青山綠水的無盡情懷、父子兩代至真的軍人情結等感人內容……該劇作為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第二屆歌劇節湖南省參演的唯一劇目,在國家級藝術殿堂上向全國人民講述郴州故事、傳播郴州聲音,讓全國觀眾認識郴州、了解郴州,感受郴州人的大愛與大美。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全國各地文化藝術界行家們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并在2012年榮獲湖南省第四屆藝術節“田漢大獎”,還被湖南省委宣傳部評為 “五個一工程獎”優秀入選劇目。我扮演了劇中主人公護林員劉真茂的妻子堯臣香。在該劇整個排練演出過程中,我對這一角色的形象塑造經歷了由淺顯到深入、由粗放到精致、由形似到神似的飛躍。
依據老師的教誨和以往的演出經驗,我在接受飾演堯臣香這個角色后,就清楚地認識到: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的完美結合,舞臺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歌劇表演中最根本的任務,是歌劇藝術的核心,是歌劇一切內容、形式構成的最終歸宿。歌劇藝術震撼人心的特有的魅力,全依賴于由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劇目營造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歌劇演員除了具備訓練有素的歌唱方法發出的優美聲音和良好的舞臺音樂表現力外,還應當掌握以臺詞、面部表情及肢體語言等多種介質去傳達角色思想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通過對角色的悉心揣摩和分析比較,更細致、更準確地理解歌劇人物的個性特質和不同環境的心理活動,進而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同時,歌劇形象還是一種綜合性的戲劇音樂形象,其中戲劇性和音樂性是歌劇形象的兩大支柱,只有把兩者相互滲融成一個整體,才能夠塑造出獨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首先,我要求自己必須學會心理分析,就是分析劇中堯臣香這個人物自始至終對客觀現實生活的主觀反映過程,只有梳理清楚她這個人物形象由內而外的心理延展線,才更能把握好刻劃她、表現她的全部性格特點。我以往飾演人物的藝術實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她們都是堅強、充滿正義感、不為兒女情長的光輝女性人物,如《無手的軍禮》的女大學生楊霞,《江姐》的雙槍老太婆,《胡昭程》的胡昭程妻等。這些女性人物是特殊時代、特殊文化背景下的產物,社會革命需要她們,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她們,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她們,和諧美好家庭的建成更需要她們。因此,她們在歌劇作品中被塑造成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性格特征、精神風貌才格外醒目。 她們比一般的女人更勇敢,對生命的理解和人生的追求更理想化,她們通常從事同男人們一樣的工作,甚至能忍受男人都無法忍受的肉體和精神的考驗、錘煉,成為特殊境遇下的女性英雄。她們表現出來的勇敢和革命氣節令人贊嘆,她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和崇高品質為常人所難企及,而為人們景仰和傾慕。
《以青山的名義》劇中的堯臣香,與我以往飾演過的女性角色有著巨大的差異。在接受扮演這一角色的任務時,我感到壓力很大。堯臣香是一個一直生活在大山深處的鄉下婦女,她是劉真茂的妻子,心底里一直深愛著丈夫,但由于對劉真茂三十年來一直孤獨地守著那一片山林存在著認識上的差異,導致在情感的表達上產生疏離、冷漠。我是一直生活在都市的青年演員,在成長經歷、生活閱歷和生存環境、教育程度上與堯臣香這一角色都有著較大的反差和距離,在形象塑造上存在著較高難度。如何才能把握好這一角色,我自己經過冷靜的思考后,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精研劇本,體驗生活。在《以青山的名義》這部歌劇中,堯臣香這個普普通通的山村婦女形象,其動作線貫穿于全劇行動展開的始終。在導演和編劇的悉心指導下,我精讀劇本,理清劇情發展變化脈絡,跟隨著劇組深入大山深處體驗生活,在故事原型家中與劇中的人物原型同吃同住,細心觀察、全面揣摩這一角色的外部形象特征、生活習性、心理活動,掌握其內心的思想變化,從形神兼具上狠下功夫。較為準確地把握住了堯臣香在劇中的心路歷程和情感變化層次,變化的心理層次及其原因,為塑造這個藝術形象的性格特點找到了表演的依據和重點。在劇中,堯臣香風塵撲撲開開心心登場,上山去接守護山林的丈夫回家過年,哪知丈夫獨自一人還要堅守林場而拒絕回家,心由高興而轉生埋怨、失望離開;之后,丈夫在深夜下山巡防后,到家看望妻子,以圖安慰,堯臣香故意裝做熟睡而不開門,丈夫郁郁而去,妻子轉而思念丈夫,產生激烈的情緒變化;到最后一幕,妻子理解了丈夫所為,對丈夫的事業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情感上趨于一致。有了這樣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把握,我于是從形體、肢體語言、面部特征、心態、神態、情緒變化等多角度出發,傾注全力,把堯臣香塑造成一個既具勤勞、善良的傳統美德,又有識大體、顧大局的新型品格的當代婦女形象。
第二、本色再現,以情感人。呈現在舞臺上的角色形象,應該是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典型,再怎么高大豐滿,也應有生活的本質存在和特征的依據。在這點上如果處理不好,一味脫離生活真實去追求“高大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就會“假大空”,沒有藝術真實的內涵而只有一個外在的驅殼,就一定缺乏藝術感染力,不能震撼觀眾的心靈,其教育意義就會減弱。因此在劇中我把堯臣香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當代女性。在具體的形象刻畫中,我注意從做一個通情達理的妻子、兒女們慈愛的母親、鄉親的和睦鄰居這個角度,去表現她的充滿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有顧全大局、理解新生事物、兼具當代新女性的感情世界。力求尋找到普通觀眾與舞臺形象的共同情感點,消除觀眾對舞臺形象的陌生感,在心靈互感互融中把觀眾與劇中形象串聯勾連起來,讓劇中形象如同觀眾身邊生活中的鄰家大媽、隔壁阿姨一樣,有血有肉、有愛有恨,那么觀眾就會很自然地接受,為舞臺上塑造的角色所感染。這樣,舞臺人物就會像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樣變得和藹可親、變得真實可信,從而更引起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和對角色的認同感。
第三,虛心請教,精益求精。在采風和排練中,我注意把堯臣香的藝術形象與以往塑造的舞臺形象進行對比和分析,找出堯臣香形象塑造在戲劇形象和音樂形象兩方面的獨特之處,并對這一特定人物形象的審美價值作出審慎的判斷,防止出現觀眾難以接受的角色處理和表演呈現上的偏差。為此,我虛心向導演、編劇和團里的同事們請教,聽取大家對我表演上的批評、建議,讓自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切蹉琢磨,一步一個腳印、點點滴滴地提高自己的歌劇演唱和表演水平,終于比較成功地塑造出堯臣香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