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瑨 周越
〔摘 要〕 “建筑是一本重要的史書”,民居更是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無名建筑”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蘇州傳統民居在中國民居建筑體系中以其結構緊湊、工藝精湛、色彩和諧和布局而獨樹一幟,其裝飾也有著獨特的形貌和格局。本文試以蘇州西山東村敬修堂為例,從磚雕、花窗等方面探索蘇州傳統民居裝飾的獨特藝術美,挖掘其深層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蘇州民居 敬修堂 建筑裝飾
一、蘇州傳統民居裝飾概述
蘇州是夢里水鄉也是人文天府。蘇州民居建立在江南發達的文化和經濟基礎上,而民居裝飾是物質上的美化,更是人文精神上的展現。裝飾手段、風格和技術的運用,在充分表達形式美的同時,不破壞使用功能,并且體現深遠的精神文化內涵。《園冶》中說:“凡造作難于裝修”。“裝修”是建筑的文化性、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蘊涵著時代的人文精神,既是建筑形態的體現,又是歷史文化的反映。所以,“裝修”要做到得體很難。
蘇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按圖案內容大致可分為主題寫實和抽象圖案兩種。主題性圖案一般有吉祥花鳥、動物、人物故事等。抽象圖案一般有水紋、云紋、草紋、龍紋等。本文將以蘇州西山東村敬修堂為例,淺析蘇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獨特的藝術美。
二、蘇州民居西山東村敬修堂裝飾
(一)敬修堂簡介
敬修堂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是西山現存最大的一幢古宅,占地面積1866平方米。敬修堂也是《風雨雕花樓》、《庭院里的女人》、《桔子紅了》等電視劇的主要拍攝地。可見此座民居的代表性意義是舉足輕重的。
敬修堂的第一位主人徐聯習,是清乾隆年間的知名儒商。儒商,即為“儒”與“商”的結合,他們有著儒家的道德和才智,又有著經商之人的財富與成功。儒商的需求與一般商人不同,儒商對資本的支配方式更具有文化特點。商人與儒商的消費觀念差異性非常明顯,同樣的資本消費,儒商較多用在藝術層面,如挽救文化遺產、造園、收藏等等。徐聯習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修建敬修堂,類似這些由一代又一代儒商的勤勞和智慧鑄造的珍貴遺產,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財富。
(二)敬修堂建筑裝飾
1、磚雕
敬修堂一共有三座磚雕門樓,雕刻技術精湛。在材料上,磚雕比木雕更加耐磨,又能防潮防火,在民居中十分常見。圖案以人物、花卉、瑞獸等吉祥的內容為主。雕刻手法為:磨、鉆、刻、雕等。磚的產地多、產量高,是民居建筑的基本材料之一,并且磚雕圖案樣式和使用沒有等級和制度的限制,因而在民居中廣泛使用,磚雕也是浙江民居裝飾的一種重要形式。自漢唐開始,到清代成為一項專門藝術,達到高峰。
圖一為敬修堂磚雕之一,抽象龍紋。龍用于民居裝飾紋樣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在乾隆朝之前,龍的裝飾紋樣在民居裝飾雕刻中很少出現。而且,龍的紋樣裝飾是有等級階級限制的,因此幾乎沒有百姓會在自家刻上龍紋樣裝飾。在乾隆時期,抽象龍紋樣為主體的雕刻形象大量出現,經常用于門裙板的雕刻。到了嘉慶年間,龍紋樣裝飾在民居裝飾的邊飾中大量出現。民居的龍紋為了不和制度沖突,也經歷了由具象發展為抽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龍的形象越來越抽象,甚至邊飾中已經不見龍頭,如圖一中,就是龍紋邊飾,由于十分抽象,經常被誤認為是云紋。
圖二為浪花式,其表現形式為連續曲線交錯組成,展現江湖海浪,有著強烈的動感。在蘇州傳統民居中,水紋主要有流水式、浪花式、單線波紋三種形式。
圖三為故事情節樣式。人物故事裝飾紋樣圖案有著民間性和文化性特征,這種故事情節的裝飾紋樣受到神話傳說和戲曲故事的影響。故事情節紋樣的磚雕生動形象,人物一般作為主體物比例較大地雕刻在中間位置,樹木、陪襯都相對較小,處于次要地位。圖三中武將與文官同時出現,這在民居磚雕裝飾中也不常出現,其人物生動,姿態各不相同。故事情節裝飾紋樣是背景與人物一起進行表現的。民居建筑作為人的生活棲息場所,天然的有給人以安全感的作用。在人物磚雕紋樣上,居多出現的有武將圖,多以身體魁梧,面部臉型方圓結實且濃眉大眼出現。不過也有少部分的武將刻有清秀外形。武將動態較多,坐姿也比較英武,并且通常手持武器兵器。
2、門窗裝飾
敬修堂的花窗裝飾大多以吉祥圖案為主,多以對稱方式呈現。敬修堂每個房間都用天井分隔,光照和通風效果都非常好,夏季陽光不會直射入房間,而冬季陽光斜射,可以照進中堂。
敬修堂的門窗裝飾花紋也極為豐富。圖四的落地長窗上雕刻有具象的龍紋樣。相傳當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與一位姓殷的女子相識并一見鐘情,殷氏不久懷了乾隆的骨肉,乾隆只能讓其與徐聯習的兒子徐倫滋結婚;常年在外經商的徐倫滋奉命匆匆回西山和從未見面的殷氏成婚,殷氏為乾隆生下了一個女孩,乾隆派人在敬修堂的落地長窗上雕上不同形狀的12條龍,這在當年等級森嚴的時代,民居建筑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
三、裝飾功能及意義
(一)裝飾功能
在每進院落和廳堂之間,都有一座雕刻精美的門樓作為間隔,不同的功能空間都有著雕刻內容,甚至可以通過門口的雕刻紋樣來判斷一個院落的使用功能。裝飾極為豐富的民居也營造了氣度不凡的氛圍;雕刻精美的額枋和門簪、篤厚的門枕石、高門檻都清楚地告訴來訪者這是一個身份高貴的官宦人家。在這個空間里,人們開始轉換心境,準備進入宅內。
(二)美學意義
1、民居裝飾體現中國傳統裝飾美
中國繪畫和書法藝術非常重視線條的表現力,通過線條來表達立體的造型。中國古代藝術打破了西方的立體造型,平面化使裝飾有疏有密,有虛有實。民居裝飾中,充分利用了中國傳統書畫美學的規律,在平面的門窗裝飾中充滿著立體的力量,而立體又蘊含在看似平面的構成圖形之中,是“點—線—面—體”的有序節奏。
2、民居裝飾中的繪畫性與寫實性
蘇州地區傳統民居裝飾雕刻無論從構圖、表現手法、主題等角度分析,都明顯受到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蘇州地區民居裝飾中雖然帶有強烈的繪畫性,但相比之下,其表現方式更加直白、明確,希望仕途坦蕩就雕刻“王侯家宴圖”、“鯉魚跳龍門”。這種直截了當的講述方式充分體現了市民藝術的特性。
3、民居裝飾紋樣的寓意美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按照本民族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建筑文化。這些文化很多都反映在建筑的裝飾上,如竹紋、水紋,是采用大自然的紋理進行裝飾,反映出人們對大自然事物的美好追求。用梅花、牡蘭寓意超凡脫俗,用牡丹、玉蘭表現高雅富貴,采用形象、意會、借喻等手法,創造出豐富的造型裝飾圖案,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些反映出古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藝術形式,應當被重視、保留和繼承。
結語
傳統民居飽含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民居裝飾上匯聚著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從宏觀到微觀都涉及各個領域,并因年代的變遷而發展變換。這些珍貴紋樣可以給研究當地文化、歷史、民俗等提供多元化信息。在蘇州地區居民建筑中,民居裝飾通常會成為整個建筑的重點研究對象,那些雕刻紋樣不僅具有非常高的美學觀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能體現出一個家族發展的歷程和方向,為后人了解歷史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參考文獻:
[1]王其均.中國民居三十講 [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丁俊清.江南民居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07
[3]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 [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05
[4]牛示力.明清蘇州山塘街河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03
[5]丁俊清,楊新平.浙江民居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