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威

摘 要:“7S管理”不僅應用于企業管理,而且也被運用于學校的教室及寢室管理。本文結合作者學校推行“7S管理”的實際情況,具體闡述了“7S管理”的內容及運用“7S管理”模式進行教室管理的實踐與探索,并展示了實踐所取得的成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教室管理 “7S管理”
一、“7S管理”簡介
1.“7S管理”的由來
最初源于日本的“5S管理”,是指在生產現場對人員、機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這是日本企業獨特的管理辦法。因為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是日語外來詞,在羅馬文字的拼寫中,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稱之為“5S管理”。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管理活動認識的不斷深入,又增加了“安全(Safety)”、“節約(Save)”、“學習(Study)”等內容。
2.“7S管理”的定義
所謂“7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ing)。
3.“7S管理”的內容
(1)整理:增加作業面積,物流暢通,防止誤用等。
(2)整頓:工作場所整潔明了,一目了然,減少取放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條的工作秩序。
(3)清掃:清除現場的臟污、清除作業區域的物料垃圾。
(4)清潔:使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成為一種慣例和制度,這是標準化的基礎,也是一個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開始。
(5)素養:讓員工成為遵守規章制度,并具有良好工作素養和習慣的人。
(6)安全: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連續、安全、正常地進行,減少因安全事故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7)節約: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的合理利用,以發揮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工作場所。
二、中職學校實施“7S管理”的必要性
1.學生管理的需要
中職學生基本上可分為這樣幾類:第一類是中考發揮失常,成績不錯、品德也優秀的學生,他們想走出中考失利的陰影,所以能夠較好地完成學校的要求。第二類是成績一般、品德也一般的學生,他們就讀中職學校多是為了一張畢業證書,其不良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引導。第三類是成績較差、行為習慣惡劣的,家長寄希望于學校來管教孩子,這類學生需要教師反復的教育和引導,其行為習慣才能有所改善,成績才能有所提高。而現在的中職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好,獨立意識差,男生不拘小節,連女生平時的行為習慣也不好,吃零食、亂丟垃圾,物品放置沒有秩序,要用的時候又找不著,耽誤了很多時間。所以,推行“7S管理”很有必要,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能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更大的提高。
2.就業形勢的需要
中職學生基本在高二時就要走向實習崗位,實習一年之后走向工作崗位。要想實現與企業的無間隙對接,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一名企業員工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對企業來說,員工的素質甚至比專業技能更重要。而“7S管理”的引入,實際上是學校主動實現與企業接軌的一種措施。“7S管理”是由企業的“5S管理”擴展而來的,是現代團隊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使學習、生活、實訓環境整潔有序,提高效率,保證品質。職業學校越來越重視“7S管理”,一方面是接軌企業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對中職學生的素質培養及學校新型管理模式的構建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筆者學校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就業的需要,落實精細化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了“7S管理”。
三、教室“7S管理”的具體實踐及成果展示
為了更好地實施“7S管理”模式,提升學生素質,筆者學校根據“7S管理”的精神和教室的實際使用情況,與學生共同制定了管理內容和實施細則,并通過黑板報進行宣傳,下面介紹一下教室“7S管理”的具體實施過程及成果。
1.整理
整理是將教室內的物品分為有必要的與不必要的,并盡快清除后者,將混亂的狀態改變為井然有序的狀態。實踐發現,經過整理,能夠合理利用空間,塑造清爽的學習環境,塑造班級的良好形象。
這樣做使教室設施,例如課桌椅、講臺、門窗 、照明燈具及開關、電風扇、電視機、黑板及附屬設備、飲水機、衛生工具、電教設備等教學用具擺放整齊,學生形成了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并能整理好這些公共物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對班級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學生也能夠及時清理個人物品,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個人素質。
2.整頓
整頓是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它是對整理工作的進一步落實,在實踐中,將需要的物品明確放置場所,擺放整齊、有條不紊,制定廢棄物處理辦法,整整齊齊的學習環境對于每個人都是一種享受。
師生共同規劃設計課桌椅、飲水機等物品的擺放位置,所有物品都要求擺放整齊、有條不紊。
(1)案例1:課桌椅的擺放及使用。
根據學校“7S管理”的規定,班級的課桌椅使用及擺放如下。
第一,桌子橫豎成線,所有教室的格局都是一樣的,靠門的一排設置10人座或8人座,學生離開座位時,椅子置于課桌下左右居中,靠椅緊貼課桌。
第二,課桌內、課桌下隔層的書本、作業本要擺放整齊,學習用品要分門別類;課桌內不放與學習無關的物品。
第三,上課時,桌面上只放與本節課相關的書本、文具,不擺放其他多余的東西。
第四,學生離開教室后,桌面上不放置任何物品。
(2)案例2:墻壁布置。
師生共同規劃、設計教室墻上宣傳欄目的位置與內容,擺放位置要求合理、醒目。教室四面墻壁上可以張貼一些勵志的字畫,教室門口的公告欄也可以根據班級的專業特色進行布置,教室內的獎狀、學習專欄、學校通知等要張貼得整齊、美觀,營造能體現班級、專業特色的教室文化。
(3)案例3:黑板報的創辦。
筆者學校教室后面墻上的黑板是布藝板,所以學校發了一些長釘,黑板報的形式也由原來的涂涂畫畫變得更有趣了,學生的作品也別有一番風彩。
經過整頓的教室環境更加美觀、清潔了,學生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和生活,感覺舒服、心情好。教室內的每個空間都是全體學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學生對自己辛勤勞動、精心布置的教室會更加珍惜、更有親切感,也會更加愛護,把教室當做自己的家一樣。
3.清掃
清掃是將教室環境、設施設備清掃擦拭干凈,保持教室干凈、整潔的狀態。這樣做除了清除垃圾和灰塵,保持了教室的干凈、整潔,還增強了師生的視覺美感,提高了舒適度。
學校要求各班按照德育處的日常檢查要求清掃教室。教室每天早、中、晚各打掃一次衛生,并及時清理垃圾,做好全天的衛生保持工作。教室內要保持無垃圾、干凈整潔的狀態,講臺上的物品、黑板上的字跡在每節課后要及時清理。學生課桌內、桌面上的物品每節課后也要及時清理,清掃工具使用后要放到指定的位置。
經過清掃這個環節,教室地面、窗臺、瓷磚、墻壁、黑板、講臺、電器開關、走廊等時時都保持著干凈的狀態,為師生創造了一個整潔、良好的學習環境。
4.清潔
清潔是將上面的三個環節的做法制度化、規范化。一定要有教室物品擺放的標準和檢查、監督制度,還要有衛生打掃、檢查、保持的制度;教室內的物品要有專人負責保管,并有檢查與考核制度。
(1)每天安排值日生負責打掃教室,堅持一日三掃制度。
(2)每天上課前檢查班級衛生情況和“7S管理”的實施情況。
(3)課桌內無不用和無用物品;課桌內外物品擺放統一、整齊;桌面不得亂涂、亂畫。
(4)教室內外地面無紙屑、果殼等垃圾,無口香糖痕跡、無痰跡。
(5)教室內外墻面無球印、腳印,無蜘蛛網,電源開關面板無污漬。
(6)教室內放置適當數量的衛生工具,并按統一要求擺放到位、整齊;打掃衛生后,垃圾要倒凈。
(7)講臺擦凈,只放必備物品,且放置整齊。
(8)黑板課后要擦凈。
為了更有效地做好清潔環節,班級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清潔工作。學校依據制度及時檢查,保證有檢查、有反饋。學校分部門檢查,每天都有教室“7S管理”反饋單,學校也會及時將反饋信息放在校內網上,反饋給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對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整頓,這樣保證了教室每天都清潔如新。
5.素養
素養就是全體學生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嚴守紀律和標準,提高文明禮貌水準,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整齊劃一的團隊精神,養成按規定行事的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它能提升學生的品質,使學生對任何事情都認真對待,并能打造優秀的團隊精神。
(1)明確學校推行“7S管理”的意義,了解要求和操作方法,并嚴格執行。
(2)嚴格執行學校的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曠課,事假、病假按要求請假,規范請假制度。
(3)規范穿著,按學校要求穿著校服。
(4)使用文明用語,見到教師要問好。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養,學校很注重組織學生學習“7S管理”的各項制度,不斷改進、完善“7S管理”方案,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心和團隊意識,讓學生養成按規定行事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學校利用各種活動有效組織學生學習“7S管理”的相應制度,讓學生逐步提高素養,認識到遵守規范對日后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學生提高愛護公物的意識,讓學生遵守校規校紀,團結文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能自覺維護公共衛生,舉止文明,不亂丟、亂倒垃圾,不在教學區吃零食,能夠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理。學校很注重對學生素養的培養,由德育處統一檢查并制定規范。通過素養培養,學生在漸漸地轉變,表現越來越好。
6.安全
安全就是重視對全體學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防患于未然。關注、預防、杜絕、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現象。
安全無小事,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在大型活動前、節假日學生離校前、大掃除前,學校都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平時定期檢查班級公共設施、電器設備的狀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總務處。
(1)安全用電,不在教室使用“熱得快”、暖手寶等電器,做到人走燈滅,飲水機、電燈等不得通宵開著。
(2)貴重物品隨身攜帶,手機、錢包、飯卡等不隨意放置。
(3)最后離開教室的學生要關好門窗。
(4)不吃不潔的、過期的、來歷不明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
(5)不做出有安全隱患的行為,防止意外傷害發生,有安全隱患的設備要及時報修。
通過安全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學生每天都檢查并自覺維護公共責任區內各類公共安全設施。
7.節約
節約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的合理利用,以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教室,提高效能,節約成本。
(1)節約用電,及時關閉電燈、飲水機、電風扇的電源。
(2)節約用水,冬天禁止用飲用水暖手。
節約是對整理工作的補充和指導,學生要遵守勤儉節約的原則,秉持三個觀念:能用的東西盡可能利用;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教室內的設備設施;切勿隨意丟棄甚至惡意損壞公共物品,要提高其使用價值。
經過實踐,我們發現“7S管理”模式非常適合對中職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運用“7S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時,必須明確“7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7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素養,素養即教養,努力提高學生的素養,讓他們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這是“7S管理”活動的核心。另外,推行“7S管理”貴在堅持。實施“7S管理”是一項持久工程,“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是貼在學生寢室墻上的幾句話,我們將牢記并不斷實踐“7S管理”宣言:“我們愿意做好,我們有信心做好,我們會堅持做好,直至形成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李家林,江雨蓉.圖說工廠7S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吳發明,文菁華.7S推行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文放懷.如何推行6S/7S新工廠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杭州市富陽區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