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碩
摘 要:本文探討技校德育,提出要以勵志踐行活動為抓手,以對話、榜樣和實踐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情感、學習和生活,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將社會道德要求內化為個體的思想觀點、道德觀念,外化為思想情感和道德行為。
關鍵詞:德育 勵志 踐行
模塑學生志向,重在實踐。充分利用好社會、企業、家庭、學校的德育資源,能促使技校德育由單一渠道、固定時空向全方位、立體化轉化。我院近年來通過激勵、鼓勵、勉勵、磨礪等多種途徑,對話、榜樣和實踐等形式,開展了立體化、綜合化的勵志踐行活動,促使學生樹立積極上進的決心和做成某事的意志,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技藝、有責任感的人。
一、以對話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對話是人們交流溝通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師生間經常性的對話能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我院將學生思想上存在的難點、疑點作為主攻點來對待,堅持對話形式和實質上的平等,方法上從行政式命令或訓導為主轉變為對話式的商談和引導,以對話導向學生自覺的行動。
實踐證明,學生許多思想認識問題僅憑老師說教和灌輸是得不到根本解決的。我們堅持平等、開放、民主的理念,以對話為渠道,以保持對學生關心為底線,以溝通為目的,不僅在意學生說什么,更去思考其為什么這么說、這么想、這么做。通過傾聽、尊重差異、信息公開、面對面交談等對話形式去了解學生,貼近學生。我們堅持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合理訴求,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如,我院為防止學生上課玩手機,規定學生早上將手機交班主任集中管理,晚自修結束后返還,不上繳或在上課期間違規使用手機的則受紀律處分,但收效甚微,學生對立情緒非常強烈。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學生們提出:學院可在教室前配置手機袋,寫上每位學生的姓名,由班長負責管理,上課前將手機關閉或改為靜音模式,一律放入手機袋中,課間則可自取。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效果很好,得到學生認可,實現了民主交流、平等溝通、相互理解的和諧統一。
二、以榜樣堅持教師的啟迪示范
教師的榜樣是學生的向導和動力之源。教師用心、用情去理解學生,通過自身的示范和啟迪,會在學生心中鐫刻下難忘的記憶,變為正確的行為。我院要求教師用真摯的關心去影響學生的情感、友愛、善良、公正,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其次,要求教師以高尚的品質去陶冶學生的情操,不是直接向學生提出教育的要求,而是用對學生無私和真誠的愛,用對學生的關心、理解、尊重和信任,以“身正為范”去教育學生。不少技校生個性獨特,自我意識較強,需要教師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鉆研業務、團結協作、奉獻社會等優秀品質感染,施之以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再次,要求教師用工作、生活中的良好言行影響和養成學生的習慣,啟迪學生,使其產生“偶像感”,主動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如,2015級某班連出幾件不文明的事,班主任特意召開主題班會,討論如何做一個講文明的人。當班主任看到一名平時不愛講話的女生躍躍欲試時,特意讓她發言,她卻不好意思地低著頭說:“老師,我說了您別生氣。有一次您上課提問題,一名同學沒答對,您當眾說她笨,我覺得這是不文明的表現。”這位班主任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但他冷靜了一下,說:“同學們,這位同學說得對,我那天的行為是不文明的表現,我向這位同學道歉,并保證今后和同學們一樣,爭當講文明的人。”課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說明教師用心、用愛、用情去教書育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三、以實踐強調勵志的知行統一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模塑學生的志向,重在實踐。為此,我院以關心、互助、誠信、敬業、孝敬為重點,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通過接受大量生動活潑、豐富具體的現實教育,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轉變成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達到知行統一,多了一份成熟,少一份幻想或不現實。具體做法總結如下:一是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專長,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或社會活動,使其得到實際鍛煉,增長知識才干;二是根據每次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在社會服務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惠民利民,弘揚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三是引導學生踐行關心,對需要幫助的人及時給予一定的幫助,較好地杜絕了視而不見、漠然處之現象的出現;四是加強了學院與家庭、社區、企業的聯系,詳細記錄學生參加活動的情況和實際表現,作為學生操行考評的重要依據;五是通過多種措施與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勵志踐行成為廣大學生的自覺行動;六是把握好層次,注意不同年級學生的覺悟程度和實際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引導,從而保證勵志踐行活動的效果。
(作者單位:南通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