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念念 井洪 魏丹丹 張弢


摘要:目的 探討自主開發的一種新的檢測循環免疫復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CIC)的方法在結締組織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應用速率透射比濁法,上生化分析儀迅速比較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及干燥綜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等結締組織病患者血清中CIC與健康人血清之間的差異。結果 SLE、RA及SS這三種結締組織病患者血清中CIC與健康人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1)。SLE、RA及SS女性患者與健康女性對照組比較,t=5.899,5.179,16.571,P<0.01;SLE及RA男性患者與健康男性對照組比較,t=6.573,6.981,P<0.01;SS患者的CIC水平明顯高于SLE及RA患者;而SLE及RA患者不同性別之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SLE、RA及SS患者的血清CIC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因此這種檢測CIC的新方法可作為判斷疾病的臨床指標。而且,這種新方法,即采集標本后可立即應用生化分析儀檢測,便于大樣本大批量的基礎篩查和結果判讀,速度快,敏感性、準確性更高,能快速間接反映體內的CIC的含量,更易于作為病情、療效觀察指標。
關鍵詞:循環免疫復合物;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
結締組織病,以疏松結締組織粘液樣水腫及纖維蛋白樣變性為病理基礎的一組疾病。結締組織病包括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韋格納氏肉芽腫、巨細胞動脈炎及干燥綜合征等。在70%RA患者血清中出現各種類型的免疫復合物,尤其是活動期和RF(+)患者[1]。SLE活動期CIC明顯增高,甚至緩解期也常有升高,特別是狼瘡性腎炎或血管炎,更可作為病情惡化的預兆[2]。85%干燥綜合征患者的CIC陽性。因此,CIC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作為病情、療效觀察指標。而目前檢測CIC的方法陳舊、費時,準確性、敏感性差。本研究采用了一種快速檢測CIC的方法,便于大批量的基礎篩查及結果判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已明確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及干燥綜合征的患者血清(40±20)歲,并采集來本院體檢的健康人血清(40±20)歲做為對照組。
1.2 CIC的檢測 應用2.6%聚乙二醇6000(PEG6000),PBS配制檢測試劑,上生化分析儀AU640(OLYMPUS)在450nm的吸光度下檢測血清中的CIC,比較標本組與對照組之間的OD值。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SLE、RA及SS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差異。
2 結果
2.1血清CIC的反應曲線 各分析1例SLE、RA及SS患者的反應曲線,發現在加入單試劑后第3min(point 10)時反應基本上達到飽和,之后反應趨于平衡,如圖1所示。因此,本研究選擇point 10減去point 0的OD值作為結果。
2.2各樣本間血清CIC的OD值分析 比較SLE、RA及SS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的血清CIC的OD值,發現有統計學意義(P<0.01),如圖2所示,從圖2也可以看出,SS患者的血清CIC水平明顯高于SLE及RA患者。而SLE及RA不同性別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患者的人數分布如表1所示。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一種新的檢測CIC的方法,能區分SLE、RA及SS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的血清。而一項WHO的研究分析了18種檢測CIC的方法,僅發現六種方法能區分RA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的血清[3]。在這六種方法中,評價最高的檢測方法是C1qBA(C1q binding assay)方法,但是另一研究表明此種方法檢測到的CIC是在體外形成的結果[4]。另外兩種方法是單克隆類風濕因子結合抑制放射免疫分析法及人Burkitt's淋巴瘤細胞(Raji細胞)測試法,前者受游離RF的影響而不適于RA患者,而后者受抗核抗體的影響,抗核抗體能與Raji細胞結合,導致假陽性。另外三種方法也是建立在細胞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抗核抗體的存在會導致假陽性。因此,此種新方法能替代以上六種方法,進而可以商品化應用于快速檢測血清CIC。目前,本研究采集的血清標本還比較少,因此,還需采集大量的標本來分析CIC與結締組織病的相關性。
同時,本研究比較了CIC與免疫球蛋白的關系,發現CIC與免疫球蛋白呈正相關,而檢測免疫球蛋白的方法無法區分結合和游離的免疫球蛋白,因此還需應用其他方法區分是否是與抗原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CIC含有許多不同的抗原,可反應疾病的狀態。Kaname Ohyama[5]等發現CIC相關的抗原成分凝血酶敏感蛋白-1可做為診斷早期RA的指標。因此,研究CIC的抗原成分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活動度及預后判斷,本研究接下來擬應用該文章中的納米液相質譜方法分析CIC中的抗原成分與結締組織病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葉任高,陸再英,等.內科學[M].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許德清,曾凡欽,等. 紅斑狼瘡[M].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
[3]Lambert PH,Dixon FJ,Zubler RH,et al. A WHO collaborative study for the evaluation of eighteen methods for detecting immune complexes in serum[J].J Clin Lab Immun,1978,1:1-15.
[4]Peter Faaber,Truus P.M.Rijke Schilder,Peter J.A.Capel,et al.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J Rheumatol,1985,12:849-853.
[5]Kaname Ohyama, Yukitaka Ueki, Atsushi Kawakami, et al.Immune Complexome Analysis of Seru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creening for Immune Complex Antigens[J].Rheumatoid Arthritis,2011,57:905-909.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