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冠脈心臟介入在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應用的臨床可行性。方法 選取時間2014年1月~2015年1月,病例對象:我院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例數:23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規冠心病藥物治療基礎上予以冠脈心臟介入術,比較治療48h、72h后和治療前Scr、GRF變化情況以及CIN發生率、預后。結果 23例患者中,術后48hScr值(189.7±31.6)mg/dl,術后72hScr值(162.8±34.9)mg/dl,與術前(185.4±30.7)mg/d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48hGFR值(80.8±13.6)ml/(min·1.73m2),術后72hGFR值(81.5±14.3)ml/(min·1.73m2),與術前(81.1±14.6)ml/(min·1.73m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單支病變5例,雙支病變8例,三支病變10例;隨訪6個月后,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12例,心肌梗死2例,急性左心衰4例。結論 冠脈心臟介入術應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可耐受性較好,臨床效果好,推薦廣泛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腎功能不全;老年;冠脈心臟介入術
冠心病屬于循環內科系統最常見、高發疾病之一,多見于老年人群,長期冠心病史極易合并腎功能不全,臨床表現以蛋白尿或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為主[1]。近年來,諸多研究結果顯示,心血管病變發病和腎功能關系十分密切,冠心病的諸多危險因素中,腎功能不全為其中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一定程度加重冠心病病情。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加強腎功能保護措施,盡量避免使用腎功能損害藥物。目前臨床治療常用方法首選冠脈心臟介入術,但術中應用的造影劑對腎臟損害較大,易導致CIN(造影劑腎病),甚者可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是否應該對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予以冠脈心臟介入治療是我們臨床工作人員一直熱衷關注的焦點,也是迫切需要得到答案的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患者23例,其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11例,年齡63~73歲,平均年齡(68±5)歲,病程2~8年,平均病史(5±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臨床診斷標準[2],且經臨床檢查確診,存在典型心絞痛臨床特征,無嚴重急性左心衰、急性腎衰、近期未使用腎毒性藥物,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本人及家屬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全部予以常規水化補液治療,于介入術前24h予以0.9%Nacl注射液靜滴,滴速1ml/(kg·h),持續靜滴到術后12h,伴左心功能不全者劑量減半;然后予以冠狀動脈造影,4w后根據患者病情,各項目檢查達標后予以PTCA(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和STENT(支架置入術);選擇碘普胺-370作為手術造影劑,160ml-PTCA,120ml-STENT;術中持續普通肝素50 IU/kg靜注。
1.3療效分析 比較治療48h、72h后和治療前Scr、GRF變化情況以及CIN發生率、預后。其中CIN(造影劑腎病)臨床上是指將對比劑注入血管內,隨后2~3d內有新生的腎功能障礙或原有腎功能不全持續加重并除外其他原因。Scr(血肌酐)水平絕對值上升0.5mg/dl或相對增加>基線的25%[3]。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組間計量資料結果用(x±s),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介入術后發現單支病變5例(21.7%),雙支病變8例(34.8%),三支病變10例(43.5%),所有患者均介入成功。介入術前Scr(血肌酐)(185.4±30.7)mg/dl,術后48hScr為(189.7±31.6)mg/dl,術后72hScr為(162.8±34.9)mg/dl,術后48h和72h與術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術前GFR(腎小球濾過率)(81.1±14.6)ml/(min·1.73m2),術后(48h80.8±13.6)ml/(min·1.73m2),術后72h(81.5±14.3)ml/(min·1.73m2),術后48h和72h與術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后,發生不穩定型心絞痛12例(52.2%),心肌梗死2例(8.7%),急性左心衰4例(17.4%)。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心腦系統疾病和各臟器病變發病率均逐年遞增。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的高發疾病,其伴隨腎功能不全病變較常見,可一定程度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所存在的嚴重不良后果非常值得被我們廣泛關注。因此,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發現,冠狀動脈硬化病情不斷發展過程中腎功能障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腎功能障礙導致全身出現微炎癥反應,以及處于氧化應激狀態,代謝產生的毒素進一步加快炎癥反應,刺激氧化應激速度,繼而加重冠心病,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慢性腎功能障礙在冠心病領域中逐漸獲得高度重視,兩種疾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諸多報道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其冠心病死亡率較單純冠心病患者顯著升高。臨床顯示,即使既往無冠心病病史危險,而患有輕度慢性腎功能不全腎臟疾病者,其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顯著上升,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5]。因此,輕度腎功能損害也應該被視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腎功能障礙者病情較復雜多變,冠脈心臟介入治療存在非常大的難度,再者,造影劑對腎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患者行介入治療時必須嚴密對腎功能進行檢測,科學、合理掌握造影劑劑量,防止因造影劑而導致造影劑腎病。本研究結果顯示,介入術后48h和72h后患者腎功能并無差異性變化。
綜上所述,冠脈心臟介入術應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可耐受性較好,臨床效果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苗冬梅,曹瑞華,劉源,等.老年人慢性腎功能不全對冠心病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0,9(2):128-127.
[2]吳軍,何青,吳華.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行心臟介入治療[J].中國醫藥導刊,2002,4(3):59-60.
[3]張麗偉,羅北捷,宋巖,等.終末期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特征及介入治療的療效[J].臨床軍醫雜志,2007,35(1):72-73.
[4]宋麗娟,陳琴.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行冠脈心臟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及可行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76-77.
[5]沈節艷,何奔,劉建平.75歲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療及療效觀察[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5,13(5):368-369.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