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鳳珠 青青



摘要:為保障婦女健康,提高婦女生存質量,降低婦女常見病的發生,進一步提高廣大婦女的健康水平。我科2014年5月31日~6月13日集中對我市某社區1579 名已婚婦女詢問病史填寫登記表,常規進行婦科病檢查及輔助檢查,輔助檢查包括:白帶常規、宮頸刮片、婦科B超以及乳腺紅外線等。結果顯示,婦女常見病前3位是陰道炎占38.44%、宮頸炎占35.08%、盆腔炎性疾病占15.45%;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8例,目前均已診治。提示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要想降低婦女病的發病率,在于通過積極地預防、普查、監護和保健措施,做好婦女各期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體檢,降低疾病的患病率,促進婦女身心健康。
關鍵詞:婦科病;患病率;健康教育
婦科疾病是已婚育齡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嚴重影響著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為深入了解該社區育齡婦女的患病現狀, 做到針對性的采取預防保健措施,更好的促進婦女身體健康,現將1579例育齡婦女婦科普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某社區已婚育齡婦女為調查對象,2014年5月31日~6月13日集中對該社區1579 名已婚婦女詢問病史填寫登記表,常規進行婦科病檢查及輔助檢查。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0歲,其中年齡<30歲233例,占 14.76%;30~39歲564例,占35.71%;40~49歲426例,占26.99%;50~60歲356例,占22.54%。
1.2方法 由醫務人員對普查對象逐個詢問婚姻史、月經史、孕產史、避孕方法,并詳細填寫。常規進行婦科檢查及輔助檢查。
1.3檢查內容 常規婦科檢查,白帶常規化驗,宮頸刮片,腹部超聲和乳腺紅外線檢查。
1.4診斷標準 參照第七版《婦產科學》、第五版《外科學》相應疾病的診斷,包括各種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子宮肌瘤、乳腺增生及乳腺癌、宮頸癌等。
2 結果
2.1婦女病普查1579例中,正常者451例,占28.56%。常見婦科疾病患病率見表1。
2.2不同年齡段各病分布情況:常見婦科疾病有明顯的年齡分布性,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以及乳腺疾病多集中在20~39歲階段,見表2。
2.3不同文化程度婦女患高發婦科病情況比較見表3。
2.4不同避孕方式婦女患高發病情況比較見表4。
3 討論
3.1婦女病普查普治情況 開展婦女病的普查普治是防癌的重要措施,并對了解婦女患病情況,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及身體素質,有重要意義。本組婦女病普查資料1579份,正常者451例,占28.56%,其患病情況的順位關系是陰道炎居首,其次為宮頸炎、盆腔炎。
3.2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從以上結果分析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疾病與婦女的經濟收入、文化程度以及避孕方式等有直接的關系,文化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識越強,婦科疾病的患病率低。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與性生活不潔,多個性伴侶,多次人工流產,宮內置環等因素有關。應加強育齡婦女生殖保健健康教育,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婦女病普查普治的真正目的,從而降低婦女病的患病率。
3.3乳腺疾病的患病情況 本次普查1579例育齡婦女,其中患乳腺疾病103例,占6.52%,均為乳腺小葉增生。因此,預防乳腺疾病重在宣傳乳腺保健知識及母乳喂養的好處,提高母乳喂養率,婦女定期做乳腺自我檢查,如有異常及時就醫,以減少乳腺疾病的發生。
3.4子宮肌瘤是婦科的常見病 本組子宮肌瘤發病率6.97%,子宮肌瘤多發于35~50歲,以40~50歲婦女多見,說明婦女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呈高風險狀態,作好隨訪工作,及早發現腫瘤的惡變極為重要。
3.5宮頸上皮內瘤變 本次篩查通過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發現發病數8例,發病年齡在35~50歲,宮頸上皮內瘤變與性生活、HPV感染、吸煙、性生活過早(<16歲)、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底下、口服避孕藥和免疫抑制相關,建議35歲以上育齡婦女要重視宮頸疾病,定期檢查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宮頸癌的死亡率。
4 意義
通過本次普查,了解到該社區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炎癥的發病率比較高,與婦女的經濟收入、文化程度、性生活過早、性生活不潔、多個性伴侶、不正規的人工流產術以及避孕方式等有直接的關系,普查發現文化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識越強,婦科疾病的患病率相對低一些。俗話說:“十炎九癌”、“炎久必癌”,我們要做到防患于未燃,首先要提高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定期做婦科檢查,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炎癥遷延不愈。今后我們的工作中應定期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加強婦女自我保健和科學避孕知識,提高婦女的衛生健康意識和對定期檢查婦科重要性的認識,才能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從而降低婦女病的發病率,提高廣大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