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紹敏
摘要:農村學生作文難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農村學生見識少,知識面窄,加上學習上的畏難情緒,給農村教師作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從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初步探出了一些門道:從調動學生興趣、指導學生方法、結合生活實際等方面,充分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掌握良好的作文技巧,從而解決了農村學生怕作文、作文難的大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學習;指導方向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12-01從每年的小考作文我們可以知道,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是個非常薄弱的環節 ,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學生的家長很重視家庭教育,孩子們懂得道理和知識相對來說要比農村學生多。因此所具備的寫作能力就比農村學生強。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們心急火燎,想盡量縮短城鄉之間的距離,可對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又不知如何下手。多年來我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方面進行多方嘗試,我認為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解決的是作文教學的入手問題。
1.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透徹地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是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1.1根據"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上作文課時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并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勇敢地寫。通過這樣形式的訓練,學生既感興趣,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1.2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將作文教學巧妙地富于饒有興趣的活動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1.3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作文競賽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報刊的寫作競賽活動。
1.4根據小學生喜愛表揚、鼓勵的特點,每次習作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差生更不能忽視,要努力去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詞也不能放過。在教學中,我經常幫助一些同學,特別是下游生的作文我特別上心,把他們的作文改一改,然后謄抄貼在學習園地中,并給予獎勵,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甜頭,從而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
2.從方法入手,掌握基本寫作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
2.1從閱讀教學入手,要上好閱讀教學課,從中學習其寫作方法。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葉圣陶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有法度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小學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其實是很好的寫作范文,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從學習課文到模仿練習,正好體現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
2.2教師指導寫作方法。一篇文章的寫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過程:審題、確定、中心思想、搜集材料、布局謀篇、語言表達、修改文章等。比如:審題有以下幾種方法:
2.2.1審清范圍法。譬如:審題規定的范圍包括時間范圍、地點范圍、數量范圍、內容范圍、對象范圍等方面。時間范圍:即題目中有限制時間的詞,它規定了是寫過去、現在、將來或某一個特定時間。
2.2.2抓準"題眼"法。"題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它能集中的反映題目的范圍、重點和要求。所以審題要抓"題眼"。如《我愛家鄉》題眼是"愛";《小明笑了》重點要寫為什么"笑了"。
2.2.3確定意義法。有些題目,具有象征意義,這就要求寫作文時認真審察,弄清寫作真正的對象。如課文《金色的魚鉤》中的"金色"絕不是一種顏色,它象征著老班長閃爍著金色光芒的思想品質。
2.2.4分解定位法。作文的題目,有的是詞,有的是詞組或句子。對于較長的題目,用先分解,后定位(確定中心重點)的方法分析如下:a.事⑴記事b.一件事⑵(限定數量) c.后悔的一件事⑶(限定中心) d.最后悔的一件事⑷(強調突出) e.我最后悔的一件事(5)(限定人稱)。通過這種形式分析,題目要求一目了然,寫起來就心中有數了,學生自己悟出方法,自己從寫作實踐中總結寫作方法。
3.從生活入手,豐富作文內容
寫作方法掌握了,這還不夠,必須要有豐富的內容。可這樣說"作文,就是向外輸出信息。"信息從哪里來呢?"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如果沒有信息的攝取和儲蓄,就沒有信息加工和輸出。農村學生因見識面不廣,較狹窄,寫作時缺乏材料。往往寫作文時會出現"假"、"空"、"抄"現象。"假";一是說假話。寫的與心里想的不一致,筆是心非。二是寫假事,無中生有。"空':即內容空洞,無具體事實,該詳寫的地方寫不出詳細經過,中心不突出。'抄":去抄作文選上的優秀作文。
針對上述情況,除了平時教他們多觀察周圍事物以外,還需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學生生活充實了,作文才有內容可寫。
所謂生活,對學生來說,主要是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其中學校生活是主要的,還有班隊活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等。
3.1班隊活動。譬如平時多開展一些主題班會。
3.2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譬如:開展唱歌、畫畫、科技制作、手抄報、體育等方面的興趣活動。
除此之外,還可利用農村這個優勢平時多帶他們到野外去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進行"春游"、"秋游"、"冬游"的野外活動。
4.從改革傳統作文教學程序入手,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傳統的作文教學程序:老師命題——老師指導——學生作文——老師批改——老師講評。這種教學程序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它有個致命的弱點是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來的信息,壓抑了學生的創造精神。批改后幾天再去講評,往往是"事過境遷"。學生心里早已淡忘了,引不起他們的注意。
及時講評,動腦動口。評優改錯就是盡量發現學生進步之處,突出者予以表揚,尤其應注意中下生的進步加以表揚鼓勵,最后精選一篇寫得最好的供全班同學欣賞學習,根據實際,恰如其分地指出這次作文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有突出問題的習作酌情作個別面批或公布于眾,讓同學們引以為戒,以達到幫助教育的目的。
所謂"萬事開頭難",搬開了學生習作路上的"絆腳石",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并把豐富的生活經驗充實到習作當中,就決不會出現教師無從下手的難堪局面,提高農村學生的習作水平決不會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