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29-01藏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教育有著相同的科學性,但與其他學科又有區別。這是因為藏語文學除了它的科學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性特點。它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一。
在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藏語文教學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藏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藏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藏語文教學,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藏語文教學,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藏語文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藏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而身為藏族人的藏文老師因為藏民族對藏族文化與語言憧憬的緣故而遵循藏族古老的教學方式,以一種嚴肅的課堂氛圍進行教學,這樣造成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學的重點傾向于教而忽略了學。追根溯源,藏族傳統教育場所一般設立在寺院,知識掌握在極少數僧人階層中,廣大百姓中流行民間文學外,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受佛教影響,藏族社會中普遍崇尚文人智仕,由這極度的崇尚心理中衍生出自卑的心態,這種心理成為了民族的集體性格,從而根深蒂固的影響著現在的教師與學生。
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藏族老師對于藏族文化有著極度尊重的態度,在課堂上總是表現的很嚴肅,學生也由于這種對藏文化崇尚的心理,不像再其他課堂那么敢于抒發自己的意見,于是兩種嚴肅構成了不互動、不溝通的狀態,僅僅成為老師教學生接收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藏族學生更加喜歡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的語文及其他課堂。在這樣的現象中我個人認為藏族教師該做一些改變,來迎合學生的學習心態,讓學生喜歡老師的幽默,喜歡課堂的氣氛,而更深沉的愛上本民族文化課堂。
1.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1一個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課中,如何體現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1.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1.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2.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藏區少年兒童受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風俗習慣、民族藝術、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影響,個人德性、品格也與其他民族的少年兒童相比較存在個體和群體差異,給學生一個好的德育生活環境是良好品格養成的關鍵。因此,抽象的道德教條戒律,只用說教方式是不能深入人心、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物質觀、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都與傳統的觀念形成了較大差異。因此,作為一名藏文教師,在教學中教師的德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應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環境、新的要求下發生新的變化,故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有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藏文教學的成效才能令人滿意。作為教師,教學中對學生要用愛心去溫暖他們,用愛心澆灌到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感受愛、學會愛。通過愛啟迪學生德育發展的廣義范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活動共建中學生德育發展的大環境,讓家長、社會孤寡老人、參加公益活動、進行公益宣傳、展開主體討論等,進而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實有效。
轉變藏語課堂的教學方式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民族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構思,不斷探索符合民族發展實際的教育,從而達到育才育德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