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閔茹
摘要: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已不是個別班級和個別學校的問題,面對學困生、如何有效地轉化他們,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問題。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具有的表現特征,形成原因(自身原因: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不堅定,缺乏上心進;學習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賴心理強,缺乏自信心。外部原因:家庭及社會因素的原因,小學階段基礎就很差的原因,教師及教學內容和及教學方法的原因)和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方法:促其樹立信心,指導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成家長與學生、家庭與學校的溝通,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對學困生的轉化是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轉化學困生的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學困生;表現特征;形成原因;轉化方法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34-01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但由于諸多原因,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在一部分學生及其家長眼中有所忽視,這部分學生變成了語文科目的學困生。特別是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它已不是個別班級和個別學校的問題,在山區農村初中普遍存在。所謂"學困生"就是指感官、智力正常,因其他因素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面對學困生、如何有效地轉化他們,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確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困生"。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我們更應當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尤其要加大對學困生的轉化力度。
1.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具有下列表現特征
1.1識字量少,寫字不規范,錯別字多,標點不規范,不會使用標點符號。
1.2朗讀水平低,拖長音,似唱非唱,似讀非讀,不會斷句,無抑揚頓挫,無情感。
1.3無閱讀習慣,閱讀范圍相當狹窄,語言積累少。
1.4整體理解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找不出關鍵詞句,做題、回答問題時語言組織不準確,不簡潔明了。
1.5思維模糊,在學習中理不清內容的主次,先后順序,思維過程一片模糊狀。
1.6歸納概括能力差。對語文的學習只停留在識記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并進行歸納的能力較差,在學習上基本不能歸納,概括和總結。
1.7遷移能力差。對照例題能完成部分作業,但對變形的題就不知所措,聯系生活實踐回答問題的能力較弱。
1.8表達能力低。不自信,回答問題聲音小,膽怯,不愿意參加課堂討論。
1.9觀察生活缺乏獨到的視角,生活視野狹窄,見識少,想象和聯想能力不強。
1.10存在厭學情緒,認為自己語文知識和能力差的現實無法改變,缺乏學習自主性。
2.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
2.1學困生自身原因
2.1.1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不堅定,缺乏上心進。現在農村有的學生父母這幾年打工掙了不少錢,他們則有了沒文化也能掙大錢想法,他們的孩子也從小受到父母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加上農村孩子初中升入高中人數有限,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即使考取高中,家長也不一定讓讀,更別說上大學了。所以這些學生也就認為不如早點到城里打工掙錢實惠,因此也就無心學習;有的家長雖然在掙了大錢后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所以極力希望孩子多學文化,可孩子卻從小就沒有父母在身邊督促和管教,在身邊的爺爺奶奶給他們的不是叫他們如何去上進,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錢大把的給,更何況現在手機的流行,再買一塊大屏手機,他們早就加入到"低頭族"的行列了,學習已成了一種負擔,他們哪還有學習的心,也許礙于父母的要求,即使裝個樣子也早已力不從心了;還有的學生因受到新時代的產物——"網吧"的影響,他們的心早沉溺于游戲之中了,所以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作業照抄,應付老師,在學習上缺乏上進心與主觀能動性,根本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克服語文學習困難的毅力。
2.1.2學習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賴心理強,缺乏自信心。
2.2外部原因
2.2.1家庭及社會因素的原因。由于社會的飛速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近年來農村的打工熱潮中,不少農村家長因打工掙了不少的錢,就認為書念不念得出來不要緊,念出來不也是掙錢嗎?那么多人沒文化不也照樣掙大錢了嗎?現在就是讀完中專、大學后,就業也不包分配或者就業難問題,念書既花錢又浪費青春,娃兒家讓他念那么多書干啥,還不如早掙錢早成家早享福。父母都以這樣的心態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還會去追求什么呢?
2.2.2小學階段基礎就很差的原因。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畢業后不管成績如何全部進入初中,小學教師沒有升學的壓力,山區農村部分教師綜合素質還趕不上形勢的需要,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小學基礎太差,進入初中后,初中管理及教學又有很大的差異,致使一部分原本語文成績就差的學生無法適應初中的語文學習,從而造成語文學習更多的困難。
2.2.3教師及教學內容和及教學方法的原因。
3.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
3.1促其樹立信心。要想轉化學困生,首先要尊重信任學困生,要讓他們樹立自強的信心。"四顆糖果"的故事不正是教師尊重信任學生帶來的教育碩果嗎?作為教師,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對學困生用心要精、要細,不可打擊、挫傷,要像慈母一樣,在生活上關心、體貼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用心去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從而間接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古語云:"教其一過,不如獎其一長。"在學習上,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身上小小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要耐心幫助他們,切忌訓斥、恐嚇、體罰。還可安排他們跟學習較好的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2指導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要讓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3.3促成家長與學生、家庭與學校的溝通 。促成家長與學生溝通,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必然會對學困生成長帶來良好的影響。對學生家長,特別是對語文學困生的家長進行短期的培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要讓學困生的家長改變自己對孩子不利影響的思想和行為,并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過低;正確的對待考試的分數;以及讓家長了解,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要時常把學生的在校情況通報給家長,共同擔負起轉化工作。
3.4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模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學困生本來對學習就毫無興趣,甚至抵觸、厭倦,要想轉化他們,培養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著名作家的逸聞趣事,在某些知識點的新課引入中,應盡量想辦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使其明白身邊處處有語文,生活離不開語文,進而產生對語文學習的重視和興趣,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此次語文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
對學困生的轉化是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不可操之過急。只要每一位教師都能懷著一份愛,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真正轉變觀念,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轉化學困生的方法與經驗,相信能夠讓學困生從厭惡學習到喜歡學習,最后達到會學、好學、學好,真正做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那樣,你的教學一定會綻放異彩。參考文獻:
[1]淺析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
[2]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