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峰



摘 要:文章將自閉癥兒童的美術治療作為實驗研究的重點,對0-6歲兒童智力檢測中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DST)進行了分析,旨在實現對自閉癥兒童的有效治療,并進一步對兒童進行診斷,從而實現DDST技術的科學性運用。
關鍵詞:丹佛發展篩選測驗;自閉癥兒童;美術治療;實驗研究
自閉癥是一種孤獨行為的表現形式,因此又將其稱之為孤獨癥,對于這一癥狀而言,是一種相對廣泛的發育癥狀。文章對0 ~ 6歲兒童中的發育性障礙進行了分析,通過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DST)形式,對于這種篩選技術的進行了分析,發現DDST是將兒童的實際年齡作為篩選的基礎,然后在篩選記錄的頂端及低端進行年齡刻度的記錄,而且,通過對這種技術運用,可以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概括性的分析,并合理掌握兒童注意力時間、自信心的有無以及神經等活動是否異常等,并在美術治療實驗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兒童繪制的內容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并在這種篩選檢測的基礎上,對兒童是否自閉癥的行為進行預測,從而為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提供有效依據。
1 DDST的概念分析
1.1 DDST的概述分析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是由美國丹佛學者弗蘭肯堡與多茲共同編制的,這一技術形式針對的對象主要是6歲以下的嬰幼兒童,如果兒童在接受檢測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完成相關項目,也就認為嬰兒的智力存在著問題,因此應該對兒童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而且,DDST檢測技術只是可以對兒童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的結論,只是對智力落后的兒童進行篩選,并不能對存在問題的性質及原因進行分析,而且也不能代替診斷性的評價以及身體體格的檢測。對于這種篩選技術而言,具有省時的特點,通常情況下,一次DDST只需要20分鐘的檢測。在DDST檢測的過程中,檢測人員應該嚴格按照檢測的指導標準,在熟悉檢測標準之后,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性的探究,DDST檢測技術中,在計算出實際年齡之后需要對幼兒進行早產的影響分析,通過檢測結果可以得到四種結論,分別是正常、異常、可疑、無法測定,而對于檢測結果異常、可疑以及無法測定的兒童要進行進一步的復試。
1.2 DDST檢測的功能分析
DDST檢測技術有105個項目組成,并將其分為四種不同的功能區,第一,個人——社交能區,這內容的項目確立主要是將兒童應答能力以及料理能力作為基礎,對兒童進行篩選。第二,精細動作——適應性能區,對于這一項目而言,主要是對嬰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手動能力進行分析檢測。第三,語言能區,主要是對嬰幼兒聽覺、語言理解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進行分析判定。第四,大運動能區,在這一項目檢測的過程中主要將兒童的坐立、行走以及跳躍能力進行測評分析。在這些測評項目執行的過程中,一些內容會允許通過家長的報告進行判定,而一些項目則需要檢測者在觀察的同時進行判斷,對于不正常的篩選結果,應該進行復查,而復查結果仍與之相同,就應該進一步檢測。通過DDST檢測,其檢測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復試的負荷率會達到95.8%,因此這種篩選檢測技術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運用,對于兒童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2 DDST檢測篩選技術的分析
第一,檢查對象:通常情況下是6歲以下的小兒。第二,檢測要求:在該項目篩選及檢測的過程中,檢測人員應該接受過專門及嚴格性的訓練,并按照篩選檢測項目中的相關標準進行檢測技術的構建,其檢測的結果應該在兒童家長及兒童的配合下進行,所以,要使兒童在舒適及注意力集中的環境下進行項目的構建。[2]第三,檢測用物準備:一是紅色絨線團一個,其直徑應該為10cm;二是葡萄干及小糖丸顆粒若干;三是紅鉛筆一支、白色紙一張;四是小鈴鐺一個;五是直徑為7 ~ 10cm的小皮球一只……第四,項目檢測的程序分析。
在項目檢測分析的過程中,其集體的檢查記錄內容如下所示:
第一,檢查者逗笑兒童的項目,檢查者在項目確立的過程中,應該向兒童展示微笑,通過交談、招手的形式,但是不要與兒童接觸,以達到幼兒微笑的最終目的。第二,在幼兒玩手中玩具時,檢測者將兒童手中的玩具奪出,如果遭到幼兒的拒絕則算成功。[3]第三,對不同階段的兒童構建繪畫引導的,其具體的內容如表1所示。
通過這種檢測可以對兒童的差異性進行有效的分析,應該注意的是,在畫圓時只是說出圖形的樣式,不進行示范,兒童所畫圓的形狀只要封住口就算通過,其圖形如圖1所示,但是在兒童畫圓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失敗,可以進行示范,只要圖形封住口就算通過;在畫較交叉時,可以讓兒童畫“十”字,只要兩線交叉就可以,如圖2所示。
3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DST)在自閉癥兒童美術治療中的優化策略
3.1 構建自動及亂畫的篩選方式
對于這種篩選技術而言,其主要的使用對象是12 ~ 24個月的幼兒,在檢測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在兒童自動亂畫的過程中,家長及治療者不能對兒童的繪畫行為進行干預;第二,對于還沒有具備握筆能力的幼兒而言,家長可以進行輔助,但是應該由涂鴉者進行自由的發揮;第三,在幼兒繪畫期間,應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及表揚,從而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3.2 模仿畫直線的篩選方式
這種篩選技術主要適用于18個月 ~ 3歲的兒童,其繪畫的直線偏差不能超過30度角,在課程內容構建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教師可以畫好直線,再讓兒童進行直線畫法的模仿;第二,兒童不能握筆的應該由家長輔助,使幼兒進行自主的訓練;第三,在整個繪畫的過程中家長及治療者應該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不能對其進行批評,通過不斷的引導激發幼兒的實踐能力;第三,對于不能獨立完成任務的幼兒而言,應該進行長期性的訓練。
3.3 模仿畫圓及畫“十”的篩選方式
這種篩選技術主要適用2歲2個月到3歲4個月的兒童,在整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第一,檢測者要出示圓形物體,讓兒童照樣式進行繪畫;第二,對兒童進行激勵,不能完成項目的應該進行長期訓練。畫十檢測主要適用3歲 ~ 4歲半的兒童,檢測者可以讓兒童出示十字架或是十字方格等物品,讓兒童進行參照,從而完成繪畫,其余要求與畫圓內容相同。
3.4 畫出身體的三個部分
對于這種篩選技術而言,主要適用于3歲 ~ 5歲的兒童,在檢測過程中檢測的結果達到75%屬于正常兒童,而對于沒有達到這一標準的應該盡早地進行治療。在檢測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檢測者應該畫出人體的三個部分,讓兒童對其進行模仿;第二,教師制定畫人,讓兒童完成自主畫人體三個部分;第三,在兒童繪畫的過程中,檢測者可以對兒童進行引導及啟發,不允許家長進行握筆協助;第四,對于兒童中不能獨立完成繪畫任務的兒童,應該對其進行長期性的訓練。
3.5 按照樣式進行菱形及正方形的繪畫
首先,在菱形照樣繪畫的過程中,其適用的范圍是4歲 ~ 6歲的兒童,當檢測結果為90%的兒童,其能力達到了檢測的要求,反之就是沒有達到標準的兒童。在檢測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檢測的過程中檢測著應該畫出菱形的物品,讓兒童進行參照并完成繪畫;第二,在兒童繪畫中,檢測者可以對其進行引導,但是,不允許家長進行握筆協助。第三,在整個繪畫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兒童一定的鼓勵,不能批評指責;第四,對于不能獨立完成照樣畫圖的幼兒,應該對其進行長期的訓練。其次,在照樣式化正方形的過程中,正常兒童檢測結果到達率應該為75%,第一,教師應該拿出正方形的物體,讓兒童進行繪畫,第二,在自主訓練的過程中,要鼓勵引導兒童,使其充分展現主觀性。第三,對于互動中不能正常完成訓練的兒童,不能給予批評及職責,而是應該讓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第四,對于沒有達到檢測標準的兒童,與照樣畫菱形的方法一樣,對其進行長期的訓練,從而到達篩選檢測的基本標準。
3.6 畫出身體的六個部分
在這一項目篩選檢測的過程中,其適合的兒童應該為4歲 ~ 6歲的兒童,檢測者在項目檢測的同時應該注意:第一,檢測者首先在圖紙上畫出人體的六個部分,讓幼兒對所畫的內容進行模仿繪畫;第二,在模仿繪畫結束之后,教師應該命名繪畫的內容,讓兒童進行自主繪畫;第三,在整個繪畫的期間要對兒童進行及時的表揚,并通過引導使幼兒的思維得到激發;第四,當出現不能獨立完成繪畫的篩選現象時,應該對其進行長期性的訓練。
4 結語
在現階段0 ~ 6歲兒童能力檢測的過程中,應該將丹佛發展篩選測驗技術作為基礎,將美術治療與之融合,實現對兒童能力的綜合性檢測。在整個過程中,應該將兒童作為主體,使幼兒的主體性能得到激發,在兒童完成繪畫任務時,應該對兒童給予一定的鼓勵,但是當為兒童沒有完成相關任務時,也不能對兒童進行立即的否定,而是通過引導,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王爍.治療性美術教育輔助改善自閉癥兒童溝通能力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 張宇琦.美術在自閉癥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 劉淑霞.藝術治療對提升智障兒童交往能力的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