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明 徐斌
摘要: 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時刻威脅著員工的身體健康,因此,近期對現場危害因素分布情況和含量進行了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從根源上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進行預防。從而有效杜絕職業病危害的發生,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Abstract: The hazard factors of workplace are threatening the health of employees.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hazardous factors of the field were det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So we can tak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by detecting results from the roots. Our enterprise will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關鍵詞: 危害因素;預防;健康發展
Key words: hazard factors;prevention;healthy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R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8-0030-02
0 引言
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是導致職業病產生的根源或直接原因,因此研究危害因素存在的區域或狀態,對預防職業病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本公司主要進行動車組高級檢修、配件供應及延伸服務等工作。作業工序包括打磨、軸承壓裝、輪軸組裝、探傷和部件清洗等工作。因此,根據作業內容,接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噪聲、工頻電場;化學因素:苯系物及粉塵。過去對職業危害因素的研究僅是對危害因素進行相關的探討或是停留在風險分析層面,并未對針對性的危害因素進行分析預防。本文通過對自身所處環境的危害因素存在區域、存在狀態和結果檢測的分析,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1 檢測條件
1.1 檢測時氣象條件
檢測氣象條件如表1。
1.2 檢測點布置
依據作業情況選擇轉向架車間、部件組裝庫、車體油漆庫、調試車間的13個崗位進行現場檢測及采樣,測點布置如圖1。
1.3 檢測方法及檢測儀器
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和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項目為噪聲、工頻電場、其他粉塵、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本次檢測方法和檢測儀器見表2。
2 危害因素分布圖
根據《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2012]第47號文件)要求,公司每年均委托具有質的職業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檢測。危害因素分布圖如圖1所示。
3 檢測結果
3.1 危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及檢測標準
根據《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及《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本次檢測所涉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見表3、表4、表5。
3.2 檢測結果
通過對生產作業危害因素檢測,粉塵最高為1.17mg/m3,小于8mg/m3;苯為0.79mg/m3,小于6mg/m3;甲苯<1.2mg/m3,小于50mg/m3,乙苯<1.3mg/m3,小于100mg/m3;二甲苯<3.3mg/m3,小于50mg/m3;甲醇為0.7mg/m3,小于25mg/m3,二氯甲烷為20.24mg/m3,小于200 mg/m3;噪聲最高為71.6dB,小于85dB;工頻電場為0.211kV/m,小于5kV/m。均遠低于標準限值。
4 結果分析及預防措施
通過各崗位檢測結果看出,其危害因素濃度遠低于限值要求,即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雖如此,仍需做好如下相關安全防護措施:①監督職業防護專項措施執行情況,并持續落實好個人防護用品發放機制和職業衛生監管制度;②監督檢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規范穿戴情況,杜絕作業期間勞保用品不帶或不規范佩戴情況的發生;③打磨和部件清洗作業加強現場通風,更大限度降低危害因素濃度。同時,必須規范佩戴發放的個人勞保用品。④高壓試驗作業嚴格要求員工佩戴絕緣手套、絕緣靴和使用絕緣膠墊等防護用品,極大限度減少工頻電場對人員的傷害;⑤在接害因素存在場所設置具體危害因素告知卡及相關警示標識,時刻提醒員工注意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⑥每年對作業場所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同時堅強日常的巡檢,有效預防職業病危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韓吉平.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風險分析與控制[A].第十二界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職業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宋富軍,朗勝喜.關于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模式的探討[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04).
[3]梁友信,吳維皚.我國職業衛生標準與國際發展動態[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