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良彥 金鑫
【摘要】本文首先對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意見與對策,如對課程目標的定位,教學方法的更新以及評教評學的創新等,以期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高校英語 課程改革 意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逐步發展,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越來越被各個教學機構和學校所重視。從當前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來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弊端:一是教學目標局限。將“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首位,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二是教學方法局限。雖然各個學校不斷地更新多媒體教學手段,但仍不免局限于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三是教學考評局限。僅把英語作為一門課程,將目標局限于過級率,滿足于學夠學分,而對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方面重視不夠。因此,筆者從當教學實踐出發,大膽提出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方向的幾點粗淺意見。
一、課程目標的定位
雖然英語教學的內容近年來并沒有大的變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觀念的進步,英語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創新方法,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一是緊跟市場需要。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我國投資辦廠、辦學、辦公司,英語的使用將越來越廣泛,對未來學生能力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英語學科的分類也越來越多,對各專業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更要掌握過硬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具備基本外語閱讀能力、寫作和翻譯能力,聽得懂、會表達等能力,才能使學生不斷滿足市場的人才需要,及時了解世界各國人們之間的文化差異,理解別國先進技術和思想的精髓,有效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圍繞提高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只關心學生對語法的掌握、詞匯量的多少,而對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重視不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停留在傳統的死記硬背模式,沒有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三是緊貼學生實際。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觀念、英語差異較大,包括語言能力、性別、年齡、學習策略、個性、動機、焦慮、學習風格、記憶力等都會對學習結果產生影響。學校每學期開設的課程都是按照教學大綱和要求開設的,一些老舊的內容、方法和模式往往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符合學生的品味,忽視了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和學生思維的多樣化,忽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多維性,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往往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教學方法的更新
在實踐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積極地想辦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促進教學效果,也總結出了不少管用實用的經驗和思想。概括來講,英語教學的改革,不僅應該改革教與學的出發點,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和態度,還應該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用何種方法,以及采取什么樣的考核評價方式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學習興趣。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度過枯燥的背記關,克服死記硬背的詞匯關,掌握靈活多樣的方法關,從而逐漸打牢學習基礎,提高英語水平,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在逐漸的進步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消極的情趣不僅會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學生成長進步的長遠發展。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嘗試,勇于展現自己表達自己,盡可能多地給每個人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在展現自我價值和認同感中,提高教學效果。二是注重文化理解。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在實踐教學中,往往遇到許多很具有國外文化特色的語言用法,學生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加入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區別一些固定用法和日常慣用語法的區別,才能使學生開拓文化視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強化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建議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多開設一些涉及中西方文化方面的選修課程,充分發揮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選擇性。三是加強學用結合。英語教學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門課程,語言終歸是人與人交流的一個工具,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如果不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就不可能加深印象,進一步靈活掌握。應積極引導學生不僅要學,更要會用,通過學用結合,提高語言能力。
三、評教評學的創新
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該從教育機構、體制體系上加以改革,才能促進英語教學向著靈活有效的方向發展,不應該只滿足于卷面成績,更應該從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加以考核,評價教師和學生的綜合教育和學習能力。一是日常教學考核。從教師日常組織英語教學的方法、對教學的責任心,從學生課堂表現、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對教學改革的創新方法和思維進行考核,對取得進步的學生積極地給予鼓勵,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二是教學態度考核。從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出發,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心出發,通過評價考核,不斷端正教師、學生之間的角色,充分發揮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作用,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認同。三是實踐運用考核。考查學生與人面對面地進行談話,準確把握對方語言中的重點和意圖能力,能夠參與到日常生活表達和交流,具備閱讀面向一般讀者的報紙、新聞能力,以及通過運用工具書,讀懂查明與所學專業有關的信息能力;考查學生適應各種場景,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等能力,通過開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軍.英語課程改革的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J].考試周刊,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