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霞
摘 要:會計是應用性、操作性很高的一門學科,在高職教育中,會計專業深受歡迎,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眾多專業中極其熱門的專業。然而,因會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許多院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對高職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整合,加大實訓學時比例,還建立了很多校企合作單位,但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會計資料的保密性和會計崗位本身容納人數的有限性等原因,很多校企業合作趨于形勢,并沒有真正達到安排學生實習的目的。學生對會計業務很難有深入的接觸,從而使得會計實踐教學水平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導致學生在畢業時無法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擁有高超的技術水平,因此,高職畢業生出現就業難、就業面窄等現實問題。本文以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就如何提升實踐教學提出了粗淺建議。
關鍵詞:會計專業;教學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70-2
1 優化完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
高職院校要跟隨社會的發展,不斷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從而調整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把就業作為重要導向,按崗位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現在的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有公共基礎課、職業技術基礎課、職業技術課、集中實訓課及選修課等,從課程體系看,雖加大了實訓力度與學時,但在實訓課的安排上,缺乏各門相關課程的有效融合,不分崗實訓、不能進行崗位綜合實訓,學生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將將實踐與理論職系起來,實習內容與形式不足,學生沒有崗位體驗,不能零距離上崗。讓學生的實踐鍛煉成為了一種形式,學習效率不理想。所以會計課程體系指導思想的建立不能憑空設想,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做:一是切實做好市場對高職會計方面人才需求的調查,在一定的經濟發展區域中,堅持建立以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二是按照職業崗位制定課程目標,開展專業課程,并隨著社會發展的現狀和人才需求的變更不斷修改培養方案,注重項目的實踐操作,把課類進行融通,不斷開發適應社會需求的校級特色教材,因材施教,使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更好地銜接于實際的工作崗位,提升就業率。
2 優化完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的知識,可是這種獲得的途徑常常為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地聽,缺乏積極主動的思考。實踐教學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是對會計理論方面知識的一種消化和深化,甚至是一種轉化。因此,對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優化和完善,需要運用多樣化和系統化,更有靈活性的教學模式,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學生的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索潛能,使學生的動手意愿、在職業方面的判斷能力有所提高。對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提出“三段雙軌遞進式”教學模式,其一,“三段”嚴格依照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把項目實訓、崗位實訓以及綜合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并使它們共同形成一種具有模擬性質的階段性實訓過程。其二“雙軌”,把與本專業相關的經濟業務當作學生實訓的主要依據,讓學生通過自已的實踐操作,在有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落實到賬務處理的整個過程。其三,“遞進式”,把前期在校實訓過程與后期校外的實習過程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從業能力。“三段雙軌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在校的階段式實訓、雙軌實訓、遞進式實訓來實現。
當然,要完善會計實踐性教學模式,要結合現有的課程基礎,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和各種課外實踐內容,采用多種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分層次進行實踐鍛煉,要走出課堂和練習,在實踐中總結和升華。在設計具體的會計實踐模式時,一定要結合絕大多數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現實企業挪到課堂上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認識,使學生的實踐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可以讓學生去附近的稅務大廳、保險公司和各類實體店等進行嘗試,熟悉會計工作環境,初步感知實體會計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等,如果有可能可與某些銀行和會計事務所建立聯系,讓學生去參觀學習,親身體驗會計相關的工作,如操作過程,在開學報到時,使學生了解學校財務和銀行部門間的銜接工作,把學校內部的實訓慢慢過渡到社會實踐,減少理論和實踐工作之間的差距。組織教學內容時,多講解案例素材,相關的項目素材,并把基地素材結合于實踐訓練,采用多種方式靈活組織學習內容,把教學更好地融于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做法,多方面強化學生的職業判斷,并加強學生分析能力、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培養。
3 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優化設計
以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為例,會計實踐教學,基于學生職業能力需要,第一學期安排《基礎會計》的課堂手工實訓和學期末集中兩周的《基礎會計》單項綜合實訓、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安排《企業財務會計》的課堂手工實訓和學期末集中兩周的《企業財務會計》單項綜合實訓,第三學期安排《會計電算化實訓》,第四學期安排《成本會計》的課堂手工實訓和學期末的《成本會計》單項綜合實訓,第五學期打破班級學習的形式,針對考證類課程進行拓展學習,可開設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課、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課、統計師考試課程等,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要考取的職業證書,選擇培訓班級。以考促學,讓學生多一種選擇,多一個證書,多一條出路。第六學期是充分利用校內企業仿真模擬實訓室進行企業分崗綜合實訓(為期一個月)和畢業頂崗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課程實踐的教學內容注重全面建設。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課堂作業作補充,案例教學為示范,模擬實訓作提升,社會實踐為融合的五步推進式教學實踐模式,完成學生的崗位融通,解決學生之需,實現企業人才之本。
4 建設“雙師型”師資,彌補會計教學實踐的不足
加大力度培養理實兼備的高素質教師團隊。具有什么樣實踐能力的教師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踐鍛煉,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有一支理實兼備,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站在實踐教學的立場,應加大力度培養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同時要多鼓勵教師大膽改進和豐富教學內容,經常深入現場實踐積累素材,以校企共建的方式,選調一部分教師掛職企業進行鍛煉,激發教師在現實的會計工作實踐中能夠整合案例并進行教學能力的提升。支持和鼓勵教師多參加各種國家級的實踐培訓。
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進重在多參與實踐體驗,要求各任課教師能夠非常熟悉學情,理解教材和教法靈活多樣。在教學中,一定要把理論結合實踐教給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習慣養成,根據教學點制定合情合理的教學范圍,狠抓基礎知識,把培養自主學習放在首位。
總的來說,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學生雖然整體素質較高,但是如果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畢業后將很難融入職場,很好地服務于社會。所以,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相當地重要,不容忽視。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讓學生走出課堂,與社會接軌,在實踐中鍛煉和升華學生的能力。讓我們的學生畢業后能夠趕上這次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大浪潮,為地方經濟發展奉獻出自已的力量,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出能夠走出校園馬上進入工作角色的學生,這將是我們高職院校神圣的職責。
參 考 文 獻
[1] 詹雪梅.高職院校旅游教育工學結合之我見[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8).
[2] 張鋒.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現狀及改進[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87-88.
[3] 張振霞.談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0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