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梅
【摘要】本文結合基層實際分析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并從基層人才交流中心如何正確引導和推動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大中專畢業生 就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中專院校的大規模擴招,每年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長, 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正確認識和解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發展不平衡,縣鄉一級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弱
經濟因素是影響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級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數減少,而高校擴招產生的應屆畢業生逐年增多,供過于求的矛盾加劇。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不平衡,縣鄉一級經濟發展緩慢,缺少大中型企業,畢業生就業以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考為主要途徑,缺少更多的崗位吸納畢業生,導致本地區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吸引力弱,回縣報到的畢業生就業率低。
(二)所學專業與市場發展不相適應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是部分高校盲目擴招、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等因素直接影響了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二是就基層學生而言對專業選擇的盲目性,造成對師類、醫類、管理類等專業過熱,對環境資源類等專業過冷,導致用人單位招聘時緊缺崗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作廢。
(三)大中專畢業生擇業觀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歷了大學生擇業觀的變化“外企熱”“國企熱”“公務員熱”等風潮,2015年“國考”呈現出報考總數與競爭比例的“雙下降”,根據近期調查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畢業生認為“體制內”的工作優勢在削弱,逾半數認為工作性質不重要,適合自己才重要,擇業觀的變化,折射出年輕人價值排序的悄然位移。另外,部分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或是就業動機不強,目標缺失,沒有職業規劃。
(四)對就業相關政策不了解,招聘信息知曉度低
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對各級實施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不了解,只把就業目標鎖定在比較穩定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上。還有一部分家住偏遠山區的畢業生,信息閉塞,不能及時知道招聘信息,錯過招聘時機。
(五)用人單位的原因
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存在誤區,過分注重文憑,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進而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二、基層人才交流中心推動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措施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促進就業的主要途徑。目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基層人才交流中心必須充分發揮工作職能,認真服務好大中專畢業生這一重要群體。就此,提出以下措施:
(一)優化大中專畢業生報到服務工作
一是實行大中專畢業生檔案免費托管和實名制登記制度,建立大中專畢業生資源庫。2015年,縣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共接收大中專畢業生檔案986份,轉出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檔案233份;截止2015年12月1日累計接收大中專畢業生檔案6000多份。
二是要創建微信平臺,方便大中專畢業生及時報到登記。畢業生通過微信填報登記表相關信息上傳成功后,可委托他人代辦登記手續,不必本人親自回縣報到辦理,從而節省大中專畢業生報到登記的時間和費用。
三是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做好普通大中專畢業生臨時就業推薦工作。
(二)加強對大中專畢業就業創業政策宣傳
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咨詢、崗位信息、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通過報紙、縣電視臺、鄉鎮勞動保障服務平臺、網絡等媒體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擴大政策覆蓋面,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合理確定就業期望值和擇業標準,在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的支持下,先就業創業后擇業。
(三)轉變就業觀念,鼓勵服務基層。
積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的觀念,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走向社會,勇于到基層鍛煉成長,善于在艱苦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在平凡的崗位上,通過踏實工作和優異表現,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支持“一村一名大學生”、“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等專項計劃的實施,以及鼓勵畢業參與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崗位的招聘,推進實施更加優惠的基層就業政策,進一步拓寬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四)建立信息平臺,為用人單位和大中專畢業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務
深化人社改革,實施“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強縣”戰略。增強信息化意識,積極利用現有資源,豐富服務載體,依托“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等互聯載體,多渠道實施“互聯網+人社”服務模式。一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就業政策法規、辦事指南、提高群眾知曉率;二是搭建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發布各類招聘信息,適時組織大中專畢業生供需洽談活動,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信息和職業介紹服務,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間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提供人事代理服務,充分發揮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
(五)加強和就業中心的工作聯系,落實就業優惠政策
認真落實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見習政策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幫助大中專畢業生積累就業經驗,減輕社會保險繳費負擔。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加大創業貸款扶持,堅持把“貸免扶補”、小額擔保貸款的扶持重點、扶持政策、貸款資金向大中專畢業生傾斜,開通大學生創業服務綠色通道,進一步降低畢業生創業門檻,簡化有關手續,盡力為畢業生自主創業創造良好條件。
(六)多方位拓寬就業渠道
一是鼓勵大學生到省外就業,繼續實施“萬名大學生走出云南行動計劃”。二是深入用人單位進行政策宣傳,引導用人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挖掘教育、醫療衛生、住宿和餐飲、交通運輸、房地產業等各種行業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三是指導機關事業單位做好每年的招聘計劃,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創造更多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
總之,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國家的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畢業生、院校、政府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積極應對,分層解決。縣人才交流中心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作用,提高服務質量,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2014年05月13日.
[2]龐國明.關于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幾點思考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