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內外有關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比較

2016-05-14 13:08:35許鑫
新聞界 2016年8期

摘要本文結合有關文獻,對國內外有關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進行量化比較。研究發現,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研究在文獻數量、命名方式、研究議題、理論視角和研究范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研究議題方面,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學者分別重視管理應對、抗爭動員和概述研究;理論視角方面,大陸學者較多應用傳播與輿情理論和危機管理理論,港臺學者應用較多的是社會運動理論和公共領域理論,國外則以社會運動理論、話語和對話理論為主;研究范式方面,大陸學者的主導范式是對策

研究,港臺和國外學者的主導范式是抗爭研究;研究方法方面,大陸學者以思辨的方法為主,港臺和國外以實證的方法為主。本文進一步探討了不同學科研究的差異和國內外研究各自的局限。

關鍵詞網絡公共事件;研究議題;理論視角;研究范式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許鑫,惠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廣東惠州51600l

近年來隨著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加,有的學者開始結合相關文獻對研究本身進行總結反思,發表了多篇綜述性論文。不過,這些研究綜述主要針對國內學者的研究,而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以質化分析為主。譬如苗偉山、隋巖的論文《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全球學術地圖》則采用了比較的、量化的方法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對2003-2014年來自CSSCI、TSSCI和SSCI的53本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的檢索,篩選出329篇有關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研究文獻,以此為對象,分析了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相關研究在論文數量、研究類型、研究話題、理論應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共性和差異。論文還探討了三個學術區域開展學術對話的可能性,并為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不過,該文的文獻來源主要來源于新聞傳播類的核心刊物,而互聯網事件的研究是跨學科的,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心理學、信息科學等學科也有大量相關研究。因此,仍有必要對國內外有關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進行多學科比較分析。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統計和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關鍵詞搜索為主要檢索方法,對中國大陸CSSCI來源期刊、部分港臺中文期刊和國外英文期刊上有關中國“網絡群體性事件”、“新媒體事件”、“網絡事件”、“網絡集體行動”、“網絡社會運動”及相近概念的文獻進行檢索。截至2015年12月30日,共檢索到相關研究論文286篇,其中中國大陸CSSCI論文214篇,港臺中文論文33篇,國外英文論文39篇。以此為分析數據,本研究對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網絡公共事件及相關研究的論文發表數量及變化趨勢、研究議題、學科分布及理論視角、研究范式與方法等問題展開比較分析,試圖勾畫出中外各學科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總體面貌。

本研究擬分析的主要問題如下:

問題1:國內外有關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總體情況如何?各自對事件的命名方式和案例選擇有何不同?

問題2: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學者各自側重研究什么議題?

問題3:國內外有關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學科路徑主要有哪些?各學科研究的理論視角有何不同?

問題4:中國大陸、港臺及國外學者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有何差異?

具體來說,研究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數據獲取

首先通過論文檢索獲取研究數據。中國大陸方面,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SSCI期刊為數據來源,以“篇名”作為檢索條件,分別輸入“網絡群體性事件”、“網絡群體事件”、“新媒體事件”、“網絡事件”、“網絡媒介事件”、“網絡集體行動”、“網絡集群行為”、“網絡輿論事件”、“網絡輿情事件”、“網絡公共事件”、“網絡突發事件”、“網絡危機事件”、“話語事件”等檢索詞,并采用精確匹配的方式,得到相關研究論文214篇。

對于港臺方面的相關文獻,本研究的一部分論文來源于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新媒體事件研究》一書以及《新聞學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等港臺期刊網站,一部分論文則從“兩岸關系數據庫”和“臺灣學術文獻數據庫”檢索,最終獲得符合要求的論文共33篇。

由于研究條件和數據采集方法所限,港臺和國外方面的數據無法囊括所有的研究文獻,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研究結論的準確性,但應能大致反映港臺及國外研究的總體面貌。

(二)編碼分類

對研究問題進行編碼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1.事件命名方式和研究案例的選擇:為分析不同學科研究者對相同研究對象的不同命名方式,本研究將對每篇論文的事件命名方式進行記錄,并與所屬學科進行相關度分析。為此,本研究將網絡公共事件相關概念分為以下9種:網絡群體性事件或網絡群體事件、網絡事件或網絡媒介事件、網絡公共事件、網絡集體行動或網絡集群行為、新媒體事件、網絡熱點事件、網絡輿情事件或網絡輿論事件、網絡危機事件或網絡突發事件、話語事件。此外,為了比較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案例選擇,本研究將研究案例分為民族主義事件、官民沖突事件、公共安全事件、道德隱私事件和“其它”。

2.研究議題:借鑒現有綜述性文獻的研究結論,本研究將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議題分為以下7類:

(1)管理應對:指著重從群體性事件和危機管理角度研究事件的成因、演變、影響等,出發點在于尋求對策;(2)傳播機制:指著重從輿情分析和媒體傳播角度進行的研究,包括事件的輿論引導研究;(3)抗爭動員:指著重從社會抗爭和集體行動動員機制方面分析網絡公共事件;(4)網絡民主:指從協商民主、公共領域、公民社會、政治參與等角度開展的研究,立足于探討網絡公共事件的民主政治意義;(5)心理分析:著重分析網絡公共事件參與主體的心理特征和社會心理機制;(6)概述研究:指對網絡公共事件的概念、特征、性質、類型等進行界定;(7)其它:指無法歸人上述議題或無從判斷其議題的論文。對于一篇論文涉及多個研究議題的情況,本研究原則上根據其核心議題歸類,無法判斷核心議題的則一并計入。

3.研究的學科路徑和理論視角:綜合相關綜述性文獻的研究結論,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主要有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法學、計算機科學或信息科學等學科路徑。本文主要依據論文作者和期刊的學科背景來判斷其所屬學科,對于多學科交叉研究或無法判定所屬學科的研究則歸入“其它”。研究的理論視角主要包括危機管理理論、傳播和輿情理論、社會運動、集體行動和抗爭政治理論、社會沖突理論、公共領域、公民社會和協商民主理論、政治參與理論、話語和對話理論、文化和認同理論、社會心理理論等等。

4.研究范式和方法:范式(paradigm)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范式實際上是一系列科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的總和,也是該領域研究群體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研究范式受制于研究立場,影響著研究的問題和采用的方法。為總結國內外網絡公共事件的主要研究范式,本研究將綜合分析相關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議題和理論視角,在此基礎上總結網絡公共事件的主要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將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方法分為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兩大類,實證研究又分為質化研究、量化研究和綜合研究三大類。其中質化研究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框架分析、文本分析、深度訪談等,量化研究主要包括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內容分析、定量實驗等,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的一并計人。

(三)統計分析

最后,成立研究團隊,依據上述編碼分類標準對收集的論文數據分組進行統計分析。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一部分論文通過閱讀標題、摘要和關鍵詞即可判斷其議題、理論視角和研究范式、方法,但為了確保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研究要求研究小組成員通讀全文。將數據輸入電腦后,本研究對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研究各自的論文發表數量、主要議題、學科路徑和理論視角、研究范式和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進一步分析不同學科在研究議題、理論視角、事件命名等方面的偏好,以及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相關研究的異同及其原因。

二、研究發現

(一)論文發表數量與趨勢

首先,從中國大陸期刊論文發表數量來看(表1),網絡公共事件及其相關研究是近10年來的新興議題,稍稍滯后于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產生、發展歷程。2007年首次在CSSCI來源期刊上出現相關論文,2009年以后研究熱度顯著提升,論文發表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到10年時間已累計發表214篇(2015年部分論文尚未上網)。

從相關文獻來看,港臺和國外學者對我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與國內學者大致同步。港臺研究中尤以香港中文大學發起的新媒體事件研究最有代表性。200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了“新媒體事件:網絡、公民與社會權力的重構”工作坊,并在其主辦的《傳播與社會學刊》2009年(總)第9期上專題刊登了一系列研究論文。港臺方面的論文大部分來自《傳播與社會學刊》和《新聞學研究》,并且其中有部分論文作者來自中國大陸。

從表2可以看出,近10年來國外開始出現有關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文獻。但總體而言,中國的網絡公共事件尚未引起國外學者的足夠重視,相關的研究論文數量少,且比較分散。相關研究文獻分散在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v、Political Communication等刊物上。國外相關研究以楊國斌、趙鼎新等華人學者,以及少數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西方學者如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為代表,總體影響不大。

從命名方式來看,港臺學者主要采用新媒體事件或網絡事件、網絡社會運動等命名,在33篇論文中,采用“新媒體事件”或“網絡事件”的有7篇,命名為“網絡社會運動”的有4篇。國外學者多使用“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網絡行動”(0nline activism)、“社會運動”(socialmovement)、“社會動亂”(social unrest)、“社會抗議”(social protest)等來命名(表2)。中國大陸學者最常使用的概念是“網絡群體性事件”或“網絡群體事件”,同時也存在多種命名方式(圖1)。

概念是對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者使用什么概念(命名方式)往往反映其研究立場和價值取向。從相關文獻看,除了使用“網絡群體性事件”和“網絡熱點事件”概念的研究者研究立場、主題、角度相對多元以外,使用“新媒體事件”或“網絡事件”概念的研究者多聚焦于新媒體語境下媒介事件的新特征,或者將新媒體事件作為研究新媒體與社會變遷的突破口,立足于探討事件的社會影響和民主政治意義;使用“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者多從公共領域、公民社會的角度去觀照;“網絡集體行動”或“網絡集群行為”的研究者將事件視為一種集體行動或集體行為,應用西方的社會運動和集體行動理論來分析事件的動因和發展規律;“網絡輿論事件”或“網絡輿情事件”的研究者認為事件本質上是一個輿論過程,關注事件的輿情演變規律、傳播機制和輿論引導;“網絡危機事件”和“網絡突發事件”的研究者多采用對策研究的取向,關注事件的負面影響和預防控制;“話語事件”的研究者強調事件的核心是話語,主張采用話語分析的研究策略,關注話語背后的權力關系。

研究還發現,中國大陸和港臺的網絡公共事件研究較多采用案例分析法,案例選擇方面,大陸學者的研究案例基本來自中國大陸,港臺方面的研究案例涉及兩岸三地,視野較為開闊,國外研究除了涉及溫州動車事件、反日游行地少數事件外,較少采用案例分析法,因此缺乏可比性。中國大陸和港臺研究的案例類型比較見圖2(個別論文分析的案例不止1個)。從該圖可以看出,大陸和港臺學者關注最多的都是官民沖突事件,此類事件也是網絡公共事件的主體。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主要議題

由于研究立場、范式和學術傳統的差異,國內外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議題有較大差異(表3)。中國大陸方面,在總共214篇論文中,排前三位的研究議題包括管理應對75篇(占比35.0%)、傳播機制57篇(占比26.7%)和概述研究38篇(占比17.8%),尤其是管理應對即對策研究,是中國大陸學者的中心議題,并且在傳播機制研究和概述研究中也往往涉及對策分析。相比之下,港臺方面以抗爭動員研究(9篇,占比27.3%)最多,其次是網絡民主研究(7篇,占比21.2%)和傳播機制研究(5篇,占比15.2%)。國外則以概述研究最多(16篇,占比41.O%),其次是抗爭動員研究(10篇,占B25.6%)和網絡民主研究(8篇,占比20.5%)。總體而言,港臺和國外的研究議題較為接近,都比較重視抗爭動員和網絡民主研究,而幾乎不涉及對策研究。

相較我國,國外網絡公共事件的發生頻率較低,社會影響也不大,因此國外對網絡公共事件的關注度明顯不夠。國外學術界較多關注的是社會組織和團體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社會運動、集體行動的組織和動員,以及互聯網在推動常規政治或抗爭政治方面的潛能或不足,對發生在互聯網上的事件或議題本身較少關注。國外有關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多涉及集體行動、社會運動、社會抗議、網絡行動、抗爭政治、社會沖突、社會動亂等。近年來國外也開始出現涉及中國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成果,如《政治傳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雜志201 1年第28卷第3期刊發的中國政治傳播專題,《信息、傳播與社會》(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雜志2014年刊發的有關中國互聯網、社交網絡與公民參與的專欄等。這些研究的視角多數是從政治參與或網絡民主的角度分析互聯網對社會群體的作用與功能,幾乎不提網絡公共事件的管理與應對。研究的熱點議題之一是社會運動或集體行動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組織方式和面臨的挑戰,很少將網絡公共事件本身作為研究課題。

近年來一些港臺學者也開始借鑒國外較為成熟的研究范式來研究中國內地的網絡公共事件,如臺灣的《新聞學研究》就刊登過不少這方面的論文,還有香港的《傳播與社會學刊》2009年(總)第9期刊出的“媒介事件研究”專輯和2013年(總)第26期的“媒體與社會抗爭”專題,等等。港臺學者的研究多從抗爭政治、集體行動和網絡民主的角度切人,較多關注網絡的“賦權”與“動員”作用。

中國大陸方面,大致從2003年開始有關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在網絡管理、網絡輿論、網絡民主、網絡社會等研究領域內常見,在有關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危機事件和公共事件的研究文獻中也常常涉及。近年來網絡公共事件逐漸成為內地學術界一個獨立的研究課題,研究文獻呈井噴之勢。

(三)學科路徑和理論視角

從研究者的學科背景來看,中國大陸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者以傳播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的學者為主,并逐漸向多學科方向發展(圖3)。從本研究掌握的文獻來看,港臺研究者以新聞傳播學者為主,國外則以政治學、社會學和傳播學者為主。

關于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理論視角,在214篇中國大陸論文中,嚴格說來,只有87篇(占比40.7%)有較為明確的理論視角。大陸論文中采用較多的理論視角有傳播與輿情理論和危機管理理論,同時研究視角呈現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趨勢。港臺方面理論視角主要有社會運動(集體行動和抗爭政治)理論、公共領域(公民社會和協商民主)理論,以及傳播與輿情理論,國外除了社會運動理論外,較多應用話語和對話理論。總體來看,港臺和國外的理論視角較為接近(表4)。

另外,本研究將研究者的學科路徑與其研究的主要議題和理論視角進行對照分析,研究發現:新聞傳播學者關注事件的傳播機制和輿論引導,較多從傳播與輿情的理論視角切人;管理學科側重從公共管理、危機管理等角度為網絡公共事件建構模型并尋求對策;社會學者借鑒社會轉型、社會沖突、集體行動等理論資源分析網絡公共事件,著重分析事件的社會根源、動員模式和演變機制;政治學學者一般從網絡民主、政治參與和“抗爭性政治”等角度研究,以網絡公共事件為案例分析互聯網的政治功能,聚焦于事件的社會影響和政治意義;心理學者重視網絡公共事件產生的社會心理根源以及參與者的心理分析;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學者采用信息科技對網絡事件進行數據分析和建模,等等。

(四)研究范式和方法

綜合分析中國大陸、港臺和國外相關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議題和理論視角,可以發現,中國大陸研究者較多站在政府管理的立場,重視網絡公共事件的管理應對和傳播機制研究,并且主要從危機管理和輿論引導角度尋求對策,因此可以將中國大陸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主導范式歸納為對策研究范式。港臺和國外學者則主要站在社會公眾的立場,應用社會運動(集體行動和抗爭政治)理論、公共領域(公民社會和協商民主)理論,以網絡公共事件為切入點討論互聯網的抗爭動員和民主政治意義,主要采用抗爭研究范式。

對策研究范式是中國大陸研究者的主流范式。早期的研究者多數來源于公安政法等政府部門或相關院校,例如最早發表有關網絡群體性事件研究論文的鄭大兵等三人來源于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隨后的研究者揭萍等二人則來源于江西公安專科學校。研究者的身份背景決定著其研究具有明顯的官方色彩和工具主義取向,對策研究成為其目標指向。針對網絡公共事件這種新出現的社會現象,早期的研究者對其的認識比較膚淺,看待事件也帶有負面傾向,因此常用“網絡群體性事件”、“網絡危機事件”、“網絡突發事件”等來命名,將原先社會科學領域的“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危機事件”等相關理論應用于網絡公共事件的研究,聚焦于事件的“預防”、“控制”、“引導”或“應對”,研究的方法也以現象描述和經驗總結為主。

隨著網絡公共事件影響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學者投入到研究者隊伍中來,使得研究的立場、角度和方法日益多元。不同學科研究者分別從各自學科視角出發,圍繞網絡公共事件的誘因、特性、傳播機制、應對策略等,展開分析。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對網絡公共事件的認識更為客觀理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事件界定為“民意表達”或“輿論過程”。對策研究的視野也更為開闊,呈現由危機“管理”向社會“治理”的轉向,采用的理論框架主要有危機管理、輿論引導、社會治理等等。盡管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心態越來越趨向客觀,但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出發點仍然是網絡公共事件的預防與應對,對策研究仍然是中國大陸學者的主流范式。

抗爭研究以港臺和國外學者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加強,一些中國大陸學者也開始采用抗爭研究范式。港臺學者大都具有國外學術背景,在學術傳統、價值觀念方面深受西方學術界影響,他們一般使用“新媒體事件”或“網絡事件”的概念,聚焦于網絡公共事件的抗爭性。抗爭范式的研究較多關注網絡公共事件的話語賦權、抗爭動員、公眾參與、權力結構變遷等等,尤其重視互聯網與社會權力結構變遷的關系。

研究方法方面,中國大陸的網絡公共事件研究以思辨研究(71.0%)為主,嚴格意義上的實證研究論文只有62篇(29.0%)。在質化研究論文中,采用較多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21.0%)和框架分析(9.8%),在量化研究論文中,采用較多的研究方法是統計分析(12.1%)和內容分析(11.2%)。港臺和國外的研究論文多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其中港臺研究方法多為質化和量化研究方法的結合,其中案例分析法占比39.4%,深度訪談法占比18.2%,文本分析法占比15.2%。國外方面,量化、質化和綜合研究大致均衡。相比之下,中國大陸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不僅削弱了研究成果的科學性,也導致一些研究結論的偏差甚至相互矛盾,同時又造成大量重復性研究。

三、反思和進一步討論

總體來看,國內外網絡公共事件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專門針對網絡公共事件的、系統的、有學理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多學科之間的對話有待加強。

第一,缺乏多學科、多角度結合的、有學理性和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學科之間、國內外學者之間的學術對話還有待加強。除了國內外研究之間的差異,不同學科之間的研究也差異明顯,且呈現各說各話、學科劃界的現象。現有成果大部分沒有明確的理論視角,或者是基于某個理論視角對個別案例開展的研究,或者從某一理論框架出發對一定數量的網絡公共事件進行統計分析,從多學科多角度出發開展的綜合研究成果較少。將不同時空環境下的網絡公共事件進行縱橫比較的研究成果更少。網絡公共事件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技術、心理根源,不僅僅是一個傳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因此必須采取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路徑,得出更為科學和全面的研究結論。

另一方面,從中國大陸文獻來看,鮮有研究者對網絡公共事件本身開展學理反思,尤其缺少文化和制度層面的深入分析。多數研究成果為簡單的個案分析或經驗總結,或者簡單照搬西方的理論資源來分析中國的網絡公共事件,忽視我國網絡公共事件產生的特殊環境及西方理論的適用性問題,缺少學理性和學術創新。

第二,提出的對策建議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對策研究作為國內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主流范式,體現了大陸學者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敏感度,自覺將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對接。但多數研究文獻從危機管理和輿論引導的單一角度切人,未能綜合應用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深入揭示網絡公共事件背后的深層社會根源和群體心理,提出的對策建議大都建立在個案分析基礎上,忽視個案的特殊性及不同類型網絡公共事件之間的異質性,因而缺少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網絡公共事件是中國社會現實的網絡鏡像,反映的是中國的國家一社會關系變遷,只有通過國家、社會雙方面的調整,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有效治理。

第三,從研究范式上看,對策研究和抗爭研究兩種研究范式分別站在國家(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立場上,強調國家與社會的對抗和沖突,忽視國家和社會協商對話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柯理希(Kriesi)認為:社會運動按其目標可以分為工具性的和價值或情感性的,前者都有一個具體的理性的利益型目標,因此比較容易和政府達成妥協,容易被制度化,后者則很難找到妥協點。當代中國的網絡公共事件大都是工具性的權益之爭,極少涉及體制、意識形態等價值層面,因此有機會通過國家社會之間的協商對話達成共識,化解矛盾。杜駿飛認為,中國治理之難,很多時候是因為國家一社會的博弈雙方貌合神離,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單向度的國家管理或社會對抗不足于解決分歧,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加大國家一社會之間的對立,這是對策范式和抗爭范式內在的缺陷。

因此,網絡公共事件研究更宜采用第三種范式——對話協商范式。師曾志較早提出,“溝通與對話”是網絡群體性事件形成機制的理論基礎。本文倡導網絡公共事件研究的對話協商范式,是建立在我國的國家一社會關系和網絡公共事件特點基礎上的,中國的國家一社會關系極其復雜,既非對抗也非合作,而是合作與對抗共存。中國的網絡公共事件并非針對中央的大規模價值型抗爭,而是針對地方政府的具體權益的抗爭。因此中國的網絡公共事件只能在對話協商中化解,通過探討國家一社會之間協商對話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徑,化解分歧,重建信任和認同,逐步建構國家一社會良性互動和協同治理體系,最終實現網絡公共事件的標本兼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区|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五月婷婷综合色|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一级α片|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午夜不卡| 日韩国产 在线|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超碰免费91|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91视频免费|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日本久久网站| 日韩性网站|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久久青草热| 高h视频在线|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激情综合激情| 欧美影院久久|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久久福利网|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中文| AV网站中文|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久青草网站|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婷婷五月在线|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精品视频网|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