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鎮 毛安
摘要:近些年,高職教育適時適度的轉變原有教育思想和觀念,已逐步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但高職院校由于其“職業性”的特點,在實踐教學環節依然存在大量問題,尤其是實踐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方面,需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問題;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96-01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資源有待提高。校內基地利用率較低。我國高職院校正處在改革轉型時期,許多院校將改革重點放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幾乎每所院校都擁有自己的實訓基地,但在建造之前缺乏科學論證、行業指導較少,建成之后實際利用率較低。多數實訓基地都是用來參觀、應付檢查。
校外實訓基地管理不到位。校外實習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目前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實習單位層次參差不齊。學校在進行實習分配時缺少前期調研,存在盲目性。二是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大都是被“撒鴨子”,學習機會、輪崗機會較少。學校與酒店交涉大多無功而返。導致部分酒店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不穩定。
任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目前各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存在兩方面缺陷:一種是創辦高職院校之前的老教師,受之前辦學模式的影響,理論水平較高,實踐水平匱乏。另一種是新引進的年輕教師,在準入制度方面往往只看重學歷和學校,而忽略了實際行業經驗。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部分學校缺乏行業學習鼓勵政策,教師接觸行業的機會較少,授課內容以理論為主,傳統教學方法運用較多,學生課程參與性較低,嚴重影響了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
(二)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教學評價是對現有實踐教學課程開發實施過程的價值判斷。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能夠發現不足,尋求合理的改進途徑,有利于實踐教學的良性發展。部分院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把“硬件建設”放在第一位,“軟件”提高相對滯后。實踐課程改革的開發者對課程評價體系研究不足,考核目標認識模糊,評價主體仍然以教師為主,以傳統筆試作為考核手段,以分數高低評價學生的優劣,形式化現象比較嚴重。
二、積極探索新模式,豐富實踐課程教學資源
創新校內外實訓基地管理模式:
(一)校內實訓基地。筆者建議各學校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建設與本專業規模相符的實訓基地,對于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在開始之初可以嘗試委托管理、聯合經營等方式,聘請行業內知名品牌進行專業指導,日常經營運轉的基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提供,專職教師可將實踐課程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為企業提供理論支持,并從中積累大量實踐管理經驗,達到雙贏。并為今后實行自主經營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習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生通過實習,可以將課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而企業大量使用實習生,節省了勞動力成本,這是互惠雙贏的局面。近幾年,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企業都出現了用工荒。學校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實習管理制度,變“被動”為“主動”,建立綜合優化淘汰機制。該機制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校內即將實習學生的優化機制,通過實踐課程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結合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排名。另一部分是對實習企業的優化機制。通過實習帶隊教師、往屆實習學生對實習企業綜合要素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將測評結果進行排序,逐步淘汰排名靠后的企業,達到資源最優化。由此建立實習學生、實習企業雙向良性的競爭機制,保證最優質的學生進入最優質的企業。
(三)打造“精師型”教學團隊。教學質量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課程是教學的基本單元,也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重要載體,它是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最活躍因素。高職院校是否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主干課程,是衡量學校的學術水平、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特別強調,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啟動1000門工學結合的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地方和學校加強課程建設。“精品課程”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質量工程。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學校應建立有效的精品課程建設管理機制、激勵和評估機制,加強精品課程的日常積累和維護。
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有一批高水平教師的參與。當前高職教育理念中,對教師的塑造提倡“雙師”,許多院校意識到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重要意義。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具備了行業經歷,雙師型人才已不再是一個新名詞。筆者建議各院校可以“優中擇優”在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基礎上,推選出幾位優秀人才,創建一支“精師型“教學團隊。一所醫院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更多是因為它擁有某個領域的專家。學校也是一樣,要想提高知名度,行業內名師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三、轉變實踐教學評價觀念,指導行業發展
努力探究多元化評價體系改革:
(一)教學組織形式多元化。高職教育與一般的教育不同,更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傳統的“45分鐘一堂課”,“期末筆試百分制”已經不符合高職教育的理念。教師應將備課重點放到組織形式上,打破現有授課規律,努力探尋新的授課方式,注重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態度、收獲,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受高職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對于實踐教學的評價模式正由終結性評價逐漸向過程性評價過渡,專業教師應根據教學計劃所涉及的內容,在考核時間、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整。要逐漸弱化期末考核,更加注重過程考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考勤情況給予綜合評價。也可嘗試由單體考核轉變為小組考核,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為使課程更加貼近于行業,豐富課堂內容,專職教師應打破傳統的評價方式,邀請行業內專家甚至實習過的學生對參與實踐課程的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對專職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
參考文獻:
[1]劉丹,王福君,高職經管類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9年10期
[2]張雪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7,(9)。
[3]張旺君,推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一體化的思考與探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4]趙福君,高職教師資培養中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