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年
摘要:E FK2+760-FK3+460段路基防護原設計為拆除原有老擋墻防護新建,后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考慮到新建擋墻工期長,成本大,并且太湖水較深擋墻施工需要圍堰,對太湖造成污染,設計最終變更為利用原有老擋墻。但考慮老擋墻設計等級、已使用年限和新建路基加高荷載增大等因素,必須對老擋墻進行加固。本文對水下老擋墻混凝土施工進行了設計計算。
關鍵詞:水下老擋墻;水下混凝土施工;模板設計計算;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45.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69―02
前言
FK2+760-FK3+460老擋墻位于蘇州吳中區金庭環島公路,金庭西山為一座旅游島,一年四季風光旖旎,景色秀人,游人如織,本公路是一條環境要求很高的生態旅游公路,整個設計施工理念盡量做到少影響周邊環境,少占土地,少占太湖水域,因此對工程的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很高。
1工程概況
FK2+760-FK3+460段路基防護原設計為拆除原有老擋墻防護新建,后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考慮到新建擋墻工期長,成本大,并且太湖水較深擋墻施工需要圍堰,對太湖造成污染,設計最終變更為利用原有老擋墻。但考慮老擋墻設計等級、已使用年限和新建路基加高荷載增大等因素,必須對老擋墻進行加固。擋墻加固設計為在老擋墻外側填筑30cm塊石+220cm厚水下混凝土+100cm高普通混凝土,塊石填筑低標高為-1.0m,加固混凝土定標高為2.5m,太湖常水位為1.5m。碎石層寬度3.8m,水下混凝土寬度3.5m。
2施工準備
2.1人員、機械、材料等準備
因水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較大,項目部組織專業隊伍施工。施工隊人員包括施工隊長1人,技術人員2人,專業技術工人5人,普工若干人,施工人員數量根據施工進度和施工強度進行靈活組織安排。主要施工機械挖掘機2臺,16T吊車1臺,運輸車輛10輛,混凝土罐車若干輛,施工機械根據施工進度和施工強度進行靈活組織進場。主要材料設計量包括C20水下混凝土7490立方米,塊石墊層798立方米,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塊石盡量利用山體開挖石塊,所以材料數量質量均能滿足擋墻施工進度強度的要求,其他周轉性材料、輔助材料根據施工組織計劃進場,做到人員、機械、材料與流水施工組織安排相協調。
2.2施工技術準備
(1)在施工前,新項目部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講清楚設計圖紙內容、施工技術要求、施工總體方案、施工難點與注意事項、施工安全與文明施工要求等,并且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簽字確認,做到對擋墻加固施工質量的可追溯。
(2)根據現場情況確定總體施工技術方案。因太湖水較深,下水地質不明,為確保老擋墻外側加固最關鍵的水下地基質量,采用填土高出太湖常水位排淤+反開挖水下拋石擠淤+施打鋼板樁模板支護安裝+水下混凝土澆筑的總體施工方案。
(3)施工材料質量控制標準。水下C20混凝土必須按水下混凝土的試驗規程進行配合比試驗,強度和施工和易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塌落度應控制在180-220mm。塊石強度應大于30Mpa,外形應做到大致方正,減少針尖片含量。
(4)施工質量標準依據。所有工序應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的要求,成品滿足《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JTG/T F80/1--2004)的要求。
3 30cm厚水下塊石擠淤施工工藝
30cm厚水下塊石擠淤施工采用填土排淤+反開挖后水下拋石擠淤的方案。具體施工工藝詳述如下:
3.1水下地形地貌測量
因太湖水較深,下水地質不明,首先必須對施工區域內的水下地形地貌進行測量。經測量水面標高為1.5m左右,淤泥平均頂標高為0.00m左右,用插入式測得淤泥層厚度約為0.8m左右,根據設計圖計算,排淤寬度按5.0計,填土排淤量為700*5.00*0.8=2800m3。
3.2填土排淤施工工藝
填土采用8T自卸汽車運土,1.0m3為挖掘機挖裝整平填筑,填筑由老擋墻內側向外側依次填筑,確保有利于排除淤泥。填土頂寬為5.0m,填土高出太湖常水位0.5m后,作為挖掘機停機面和工作面,對填土進行整平壓實。采用進位法施工,依次連續進行填土作業,便于減少土流失。等土體整平壓實后,做好沉降觀測工作,做到土體自然沉降不少于15天,沉降量總體趨于穩定。按設計圖和現場施工數據,填土低標高按淤泥定頂高計算即-0.8m,填筑厚度為0.8+2m=2.8m,水中坡度參照E線取土坑的坡度按1:2計,填筑土方量為(5+5+2.8*2)*2.8/2*700=15288m3,運距為10Km。
3.3反開挖水下拋石擠淤施工工藝
在填土沉降基本穩定后,根據施工流水組織長度進行土方開挖作業,同時進行水下混凝土外側模板支撐20#槽鋼的施打工作。挖土作業采用挖一段約3-5m,標高尺寸合格拋石擠淤一段,相應施打好鋼板樁。挖土作業前必須備足塊石,為確保水下塊石基礎的抗滑穩定性,塊石應壓入水下土質地基中至少10cm深,并用挖機斗充分夯實,然后鋪設10cm后的碎石墊層,填充塊石空隙和保證水下模板安裝。具體牽涉到個工程量如下:
(1)水下反開挖土方量:(5+5+3*2)*3/2*700=16800m3,填筑頂標高為2.0m,設計開挖低標高為-1.0m。
(2)塊石工程量與設計一致,為0.3*700*3.8m=798m3,但頂面按施工組織要求應增加10cm厚碎石墊層,即798/3=266m3。
3.4水下混凝土澆筑模板支撐安裝
(1)模板安裝分段長度確定。為確保水下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澆筑應連續進行,綜合混凝土的供應情況和老擋土墻的沉降縫分段長度,決定每次分段長度為15m,每次澆筑混凝土量為2.2*3.5*15=115.5m3。
(2)模板與模板支撐方式總體設計。主體豎向支撐采用槽鋼打入土體,打入深度為2-3m,面板采用2cm厚竹膠板,橫木采用小方木。具體設計計算如下:
a.豎向槽鋼型號與間距確定。主要考慮混凝土的側壓力,水下混凝土按浮容重r計,混凝土高度按2.2m計。側混凝土的側壓力為p混=15*2.2=33KN/m2,再考慮混凝土的振搗力4KN/m2,澆筑傾倒力2.54KN/m2,則p總=39.5KN/m2。
按強度和剛度要求確定豎肋槽鋼的間距和型號。豎肋按剛性懸臂梁計算。則其線荷載q=39.5*2.2=86.9KN/m,M=ql2/6/2=35.0KN.m,假定間距為50cm,型號為[32,則σ=M/W=35.0/(136.1*2)=128.5Mpa <140Mpa,強度符合要求。
驗算其剛度。f=ql4/(30EI)=39.5*2.24/(30*2.1*1011*304.7*2)=24mm,剛度超過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實際施工中每根槽鋼頂部用φ12.7mm鋼絲繩與老擋墻相連,保證其剛度符合要求。綜合上述豎肋采用[32,每根長度6米,間距為50cm,每段澆筑長度15m,共分47段,每個橫斷面長3.5m,共需8個槽鋼,全線老擋土墻加固共需[32為(700/0.5+47*8)*6*38.07kg/m=405673.9kg。
b.橫肋方木截面大小與間距確定。橫肋采用方木,面板采用20mm厚竹膠板,橫肋強度、剛度按3跨連續梁計算。
M=ql2/10=86.90.5*0.5/10=2.18KN.m,則橫木需截面抗彎拉模量
W=M/(σ)=2.18/13=167cm3。一根8*8cm方木的截面模量為83/6
=95.3cm3,采用2跟方木,抗彎模量為190.3cm3,符合要求。
驗算其剛度。f=ql4/(150EI)=86.9*0.54/(150*9*109*84/ 12*2)= 0.9mm,
小于500/400=1.25mm,符合要求。綜合上述,橫肋采用8*8cm方木,間距為50cm,面板采用20mm竹膠板。不考慮周轉需8*8cm方木5*(710+47*3.5)*0.08*0.08=227.98m3,需面板700*2.2+47*2.2*3.5
=1901.9m2。
3.5水下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前,模板尺寸、標高、垂直度、穩定性等及回填塊石定標高等,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進行水下混凝土澆筑。分段澆筑長度為15m,經計算一次連續澆筑量為115.5m3。澆筑采用16T汽車吊配料斗導管進行水下澆筑。料斗容量應不小于2.05m3,保證初灌導管埋深不小于30cm,導管直徑為25cm。澆筑過程中應注意如下:
(1)混凝土塌落度必須符合要求。塌落度應控制在180-220mm,級配合理,施工和易性好。
(2)澆筑前必須有足夠數量的混凝土罐車待機,待機車輛不少于4輛,并能保證初灌混凝土導管埋深不小于30cm。
(3)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在澆筑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混凝土面上升和導管埋深。寬度方向(只有3.5m)設一個澆筑點,長度方向(15m)設4個澆筑點,當第一個澆筑點混凝土面上升超過50cm時,為避免混凝土流程過大,導致混凝土流失影響質量,將導管移至下一澆筑點澆筑,依次類推連續進行,必須保證下層混凝土未初凝前澆筑上層混凝土。
(4)如果終完混凝土標高有高出水面的情況,必須振搗密實,同時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連接,表面應拉毛處理,條件允許可以按要求均勻設置石筍。
3.6水上部分混凝土澆筑
水上部分混凝土澆筑按常規施工工藝進行,保證模板安裝必須符合橋涵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混凝土充分振搗密實,其標志為表面平坦泛漿不冒氣泡。同時加強對混凝土的保濕養生。
3.7PDTA循環總結提高
因該混凝土水下澆筑工藝,既要保證滬寧圖的密實度和外形尺寸及表面平整度直順度外觀等,不太常見。為進一步提升其澆筑質量,應對第一次澆筑的施工參數(分層厚度、導管埋深、澆筑點數量和間距、混凝土的待機數量、模板支撐強度剛度穩定性等)和實體質量參數(外觀線性直順度、表面蜂窩麻面、密實性和強度等)進行總結和檢測,進一步優化施工參數、施工工藝和提升水下混凝土擋墻加固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2]JTG /T F50--201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3]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