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風生水起,好萊塢電影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曰益深化,本文在前人對好萊塢電影以及中國元素大量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功夫熊貓》中的中國元素,從數量以及性質上來分析21世紀好萊塢電影應用中國元素的特點。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中國元素;數量;性質
一、數量上中國元素增多并更加系統化
數量上,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的應用擴展表現形式上趨向于多元化,而且更加系統化。好萊塢電影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很大的演變特點是由以前零零散散的碎片化處理向當今逼真的多樣化展現轉移。
《功夫熊貓》(Kongfu Panda)是由好萊塢動畫三駕馬車之一的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 Works)拍攝的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自2008年上映以來,好評如潮。該片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其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食物均充滿中國元素,可以說把中國元素用到了極致。
首先,無處不在的中國物化符號:熊貓、寫意山水畫、燈籠、太極、麻將、針灸、漢服、筷子、手推車、牌坊、廟宇、中國龍、鞭炮、面條、豆腐和無處不在的漢字如等都是典型的中華符號。如果對夢工廠有一定的了解,在影片開頭,有一個頭戴斗笠,著一身短打服裝,以輕功躍到空中,坐在彎月上進行垂釣的形象。夢工廠將家喻戶曉的標志改為中國風格,中國元素的應用可見一般。
影片傳達出的意境之美,大有中國藝術特色。《功夫熊貓》中的山水風景帶有明顯的水墨畫的特點。如故事背景所在地“和平谷”,是以桂林和漓江為藍本,其色彩明暗對比,近景遠景的刻畫使山光水色大有 “甲天下” 的水平。另外,片中的宏偉建筑如“英雄寶殿”和“翡翠宮”等是以《臥虎藏龍》和《英雄》中的宮殿格局為參考,體現了中國北方建筑的宏偉大氣。
而且,影片傳達了儒、道家思想等東方價值觀。“什么也沒有,想讓一件東西特別,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別的就足夠了”,“昨天已成為歷史,明天依然神秘,今天是上天送來的禮物,所以我們把今天叫做‘present(譯為現在,也可譯為禮物,此處為雙關語)”,“只有消息,消息不分好壞”,“世界上沒有意外”,鶴克萊恩用毛筆書寫漢字“禪”以養心性等,烏龜大師樹下打太極等等都充滿了深深的禪意。
影片對中國功夫的闡釋也很到位。除了胖胖的熊貓阿寶,猴子、蛇、鶴、老虎、螳螂則是中國傳統武術中幾路最知名且最具特色的拳法武術的代表。中國武林高手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猴拳”、“蛇拳”、“虎鶴雙形”、“螳螂拳”。好萊塢反其道而行之,恢復了這些招數的真身,由動物們直接演繹。另外還有“此處無招勝有招”的武術秘籍的大好闡釋。
2008年上映的影片中,中國香港籍演員成龍為猴子配音,美國華裔女演員劉玉玲則為竹葉青蛇配音。
2011年,由夢工廠動畫工作室制作,派拉蒙影業出品發行的3D電影《功夫熊貓2》登上銀幕。如果說《功夫熊貓》將中國元素發揮到極致,那么《功夫熊貓2》則是極致中的極致了。《功夫熊貓2》的中國元素與第一集相比全面升級,從功夫招式、場景設計、美食到文化內核,《功夫熊貓2》實現了更徹底的“中國化”。同樣《花木蘭2》、《2012》、《尖峰時刻》、《云圖》等都大量地系統地運用了中國元素。中國元素在好萊塢影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性質上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應用逐漸偏向于正面
在黑白片時代,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說是“中國元素”,不如說是一些怪誕符號的堆砌。語言天才,“黃禍”、“狡黠”、“陰鷙”、“冷酷”、“荒誕”、“殺人如麻”,惡貫滿盈這個晚清的發辮胡須像“鬧鬼的屋子”一樣,折磨著歐洲和北美的文化想象并嚴重影響了之后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這個角色正是當時西方人腦中對于中國人負面想象的集大成者,是一個赤裸裸的反面角色。
在早期好萊塢電影中極具“中國風情”的華裔女明星黃柳霜的造型:留著劉海波波頭,蜿蜒細眉下的黑眼睛像是一個說明書:我是來自東方的女人。其飾演的角色或是被白人無情拋棄的不知名情婦,或是地位低下的女奴。
好萊塢電影中中國的中國形象一方面是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中美關系的晴雨表,21世紀之前,中美關系浮浮沉沉,這一事實直接反映到電影作品上。好萊塢乃至世界電影提及中國人時,與其說是對中華文明之“博大精深”的敬畏,不如說是對新鮮事物的“圍觀的”沖動。轉入21世紀,電影審美開始從獵奇向迎合轉移。 《功夫熊貓》系列電影中應用了很多中國元素,而且故事的主角——阿寶,是一只胖乎乎的大熊貓。阿寶在第一次看卷軸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什么也沒看見,和平谷再度陷入絕望。當鴨子父親告訴他“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的時候,一度困惑的熊貓終于頓悟,看到了自己的“大俠夢”。在降服金錢豹的過程中,熊貓兒又悟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但要高明的多:卷軸既是“無”,也是“自己”,他就是山,他就是水,他就是“道”。參悟境界的逐層提高,既是熊貓阿寶的成長,也是中國形象的提升。
“和平谷”五俠中,金絲猴堅毅,平易近人;華南虎大無畏,直截了當,武力高深,英雄主義;丹頂鶴盡管是個爺們兒,但友好,細心周到;竹葉青蛇凌厲,嫵媚,苛刻,但內心依然正派;螳螂個頭兒最小,但敏捷,靈巧,勇敢;另外,浣熊師傅是中國功夫最出色的教練,致力于培養“王中之王”——龍之武士;烏龜大師深通禪學,心平氣和;他們各具特色,和平共處。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大熊貓可以說是中國標志性的文化符號。在電影中上升為主角,而且故事中其他武林高手的一招一式也均出自中國功夫。中國功夫與大熊貓的結合,體現了中國人文文化與自然文化的完美融合,這兩者集中代表了中國在西方的形象。而且可以肯定這一形象的正面性。
好萊塢的中國元素呈現出爆發的趨勢,甚至將中國元素作為賣點。《黃石的孩子》、《敢死隊》、《黑暗騎士》、《最后的風之子》、《功夫夢》等在美國上映后反響很大,在中國國內也受到了追捧,不能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元素的成功應用。
三、結語
現如今,中國元素的追捧如火如荼,中國元素更像是“中國資源”。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好萊塢不得不正視正在崛起的中國;而且,好萊塢電影作為創意文化產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必然廣泛涉獵,尋找資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中無法繞開的一部分;再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國,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的誘惑,好萊塢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票房,大量運用中國元素,通過中國觀眾的“親切感”贏取票房,不能說不是一種策略。
所以,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好萊塢全球發展鏈條的重要一環。有理由相信,目前中國元素的應用僅僅是冰山一角,世界也同我們一樣,對未來影業充滿期待。
【參考文獻】
[1] 黎 煜. 撒旦與家臣——美國電影中的華人形象[J]. 國際視野, 2009(1):135.
[2] 史景遷. 文化類同與文化利用[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21.
[3] 孫韶華. 《功夫熊貓》演繹中國新形象[M]. 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 2009.
[4] 武洪昌. 論當今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J]. 百家評論, 2014(2).
[5] 石峻瑋. 解析美國動畫電影中的中國背景元素[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0.
【作者簡介】
魏園林(1991—),女,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中英(美)文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