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田
【摘要】目前,我國的幼師高專鋼琴教學大多停留在教技術的層面上,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能夠完成中小型樂曲、練習曲的彈奏。但是,走上工作崗位后,不會利用鋼琴開展音樂活動,形成了學與教的脫節現象。作為職業特色鮮明的鍵盤技能類課程,也應順應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需求,把項目教學法引入到鋼琴教學中來,借鑒項目教學法的優勝之處,最大限度地著力于幼兒園實際工作需要進行鍵盤課程教學的大變革。為解決學教脫節問題,以幼兒園所需為目標,本文從學生特點與課程內容入手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學內容、進度、環節設計等方面進行鋼琴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在傳統技術基礎上,加入與幼兒園對接的內容,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做到學教結合。
【關鍵詞】幼師高專;項目化;教學實踐
一、幼師高專鋼琴課程教學情況
學校升格后,所教授的教學對象有很大的變化,由普遍15-16歲左右的未成年人轉變為18-19歲左右的成年人群。大學生知識積累較深厚,自律性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思路時刻跟隨教師,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快,課堂教學進行順利,可塑性極強。這都為順利的學習鋼琴課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與保障。但是,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沒有接觸過音樂,難免有抵觸心理與不自信的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目不暇接,遇到很多困難,久而久之出現力不從心,畏懼的心理。
1、學生讀譜不準確,音與指法混亂,有標記簡譜現象,不動腦筋。
2、手型與彈奏方法不正確,教師糾正多次仍舊頑固不改現象嚴重。
3、沒有穩定的節奏感,常常出現小節之間隨意停頓的現象,樂曲演奏不連貫。
4、沒有正確的時值概念,不張嘴數拍,不分析節奏,隨意彈奏,應付回課等。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讓知識更易于理解,并與從教基本功結合的更加緊密。根據多年的鋼琴教學經驗,結合“項目化”教學重點,對鋼琴課程的內容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在遵循鋼琴基本教學難易程度及進度安排的基礎之上,著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地刪減與調整。摒棄了一些難、繁、偏的練習曲目,增加了幼兒喜愛的兒童歌曲作為練習曲進行技術性的練習,同時將主要教學內容的進度進行了是適當地調整,更加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把握,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消除抵觸心理,為幼兒歌曲彈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主要將知識點進行歸納,形成了“項目化”學習任務,每一項任務中有具體的學習曲目,具體任務如下:
1、基本坐姿、手型、認識鍵盤、音與鍵盤上的對應、五線譜;
2、邊彈邊視唱旋律;
2、非連音、連音及跳音三種基本彈奏方法的應用;
3、雙手協調配合彈奏訓練;
4、雙手綜合節奏技能訓練;
5、基本練習(音階琶音和弦)與中小型樂曲的彈奏;
6、廣泛接觸以兒童歌曲為題材的鋼琴技術性練習作品。
曲目的選擇上盡量選擇一些曲調優美、朗朗上口的旋律,同時,選擇一些世界名曲片段供學生彈奏,對世界音樂文化進行學習,獲得情感體驗;另外,提前布置彈唱類曲目,為兒童歌曲彈唱與即興伴奏做鋪墊。
1、在初學階段就加入邊彈邊唱是為了今后學習兒歌伴奏打下堅實的基礎,用“唱”來指導“彈”,既能讓學生“張開嘴”,養成良好的唱譜練琴習慣,又能培養學生邊彈邊唱的意識,最終達到彈與唱的協調統一。
2、以上每一項提到的任務中都包含:節奏訓練或鍵盤訓練、鋼琴曲目彈奏、兒歌彈奏彈唱曲目等。加大節奏與鍵盤訓練的比重,提前滲透兒歌彈奏彈唱的知識,為學生更好地彈奏鋼琴作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鋼琴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
1、教學進度合理安排
教學進度安排應注重循序漸進,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在接觸鋼琴之初可以將進度放緩,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學生鋼琴學習的方法與練琴的方法,“授之以漁”,待學生掌握方法后,再加快教學進度與教學難度。學生初學鋼琴往往學習習慣較差,標記簡譜,不動腦筋,導致音區不明確不分,長短節奏不分,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基礎彈奏方法、音符與鍵盤的對應、以及大量的節奏訓練,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鋼琴。
2、教學內容有效調整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嚴格按照課本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其曲目難繁,學生難以理解,練習較吃力,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初期獲得不了成功感,從而對鋼琴課程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認真仔細的研究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整合。主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規劃,由于首要任務是解決雙手的靈活與協調配合,所以主要選擇五指音型范圍內、手位基本固定的曲目進行練習。初學階段除了讓學生認好音以外,著重對節奏與雙手的協調配合進行大量的練習,雖然曲目較簡單,但是正是通過學生能夠完成的曲目,來實現手型、節奏、雙手協調配合的訓練,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待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手型、正確的彈奏方法之后再加大難度,循序漸進。同時,每周的教學內容以技術練習與風格小曲搭配、難易搭配為原則使學生在學習中既有難點也有樂趣。
3、教學方法新穎
由于本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可以進行創新,嘗試采用任務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每節課為學生布置“項目化”教學任務,由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自主學習,運用積累的知識與技法去解決新的知識點,學生在做中學。同時,運用有趣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鍵盤練習以及奧爾夫節奏訓練、律動訓練等內容來豐富課堂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把握較差,為此,結合奧爾夫教學法,將一些生動有趣味性的節奏訓練、律動活動以及聲勢與鋼琴需要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地融合與滲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鋼琴樂理知識的興趣,一個復雜的節奏型運用奧爾夫游戲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深入幼兒園完成“項目化”實踐
通過觀摩幼兒園音樂活動案例,將一系列的教學游戲等滲透到平日的教學中。
(1)幼兒園走線活動、吃飯中以及喝水放松時都會要求教師選擇相應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所以在課上,可以推薦輕音樂,讓學生多欣賞,提高選擇音樂的能力。
(2)幼兒園的節奏訓練與律動很多,在鋼琴課上增加了節奏訓練這一環節,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3)兒歌伴奏的曲目要貼合幼兒園實際,與時俱進,不能總彈一些較老的兒歌。比如:我校的學生大多會一些流行歌曲,對青少年歌曲比較陌生,接觸較少。但目前幼兒園孩子們唱的歌就緊跟時代,比如:《爸爸去哪》、《數星星》、《荷塘月色》等。孩子們在班上跳的舞蹈就是今年春晚朗朗上口的大眾歌曲《倍兒爽》,孩子們既喜歡唱又喜歡跳,還很熟悉。同時,在課間操中就能看出音樂選擇的時尚化,除基本的幼兒廣播體操《我們的世界多美好》以外,還選擇了比較流行的《香草咪咪》、《水果水果》等進行跳操。還有,音樂律動課上,教師播放的曲目就是阿牛的《桃花朵朵開》。所以要多關注一些少年歌曲或孩子們喜歡的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
(4)兒歌彈唱教學中加入手指謠,幼兒園小朋友不論在英語兒歌還是在中文兒歌中都有配合手指謠,這樣既生動活潑又能使孩子印象深刻,效果很好!
三、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1、課程開發有難度
探索一項新的教學方法,需要專業教師的努力,由于教師平時需要擔任大量的專業課教學任務,自身認知與幼兒園實際所需有脫節,這就導致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形勢,有時會從自己的主觀對課程做出并不符合需求的定位。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多去幼兒園,多看幼兒園的活動課,主動參與其中,身體力行地為幼兒上課,這樣才能開發出最合適的課程,制定出最恰當的項目。
2、教師和學生不適應
教師已經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得心應手,突然用“項目化”來教學,教師會有“這要怎么教?”“我能不能教好?”的猶豫思想。學生一直以來都是聽老師講,突然變成了“這個問題要自己思考”,早期,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的現象。
3、考核體制不健全
良好的評價考核,能讓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進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質量?!绊椖炕苯虒W法中,對學生的考核不應該還停留在學生能完成幾級的曲子,能彈多快的音階上,而是應該探索更有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4、學生接受知識,但不能主動獲取知識
“項目化”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強化鋼琴能力,讓學生能較以往更快更好地掌握鋼琴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單一的訓練確實讓學生很快掌握了諸如連奏、跳奏、彈唱配合、移調之類的技術,但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給學生一個題目,如“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為內容,組織音樂活動”。這樣的題目讓她們自己去思考,學生就無從下手??墒侨绻杨}目改成:(1)彈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2)為歌曲設計律動;(3)為歌曲設計打擊樂配器?!睂W生就能完成的非常好。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僅僅把技術訓練作為“項目化”教學來開展是不夠的,還需要增加應用方面的培訓。
四、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1、提高教師能力
“項目化”教學中,教師擔任重要的指導角色,為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教師在專任本職課程的基礎上,還應該嘗試兼任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以此來提高對幼師職業的認同感,及對其職業技能的準確把握。此外,可以聘任優秀的幼兒園老師做高校的客座教師,用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指導學生。
2、創建長期的園校合作機制,加強學校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的聯系
學生在保育實習中觀摩幼兒園活動,在教育實習中實踐組織音樂活動的全部過程,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組織音樂活動的綜合能力。在與幼兒園的合作學習中,教師根據幼兒園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側重點,與學生共同分析、開發鋼琴在幼兒園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局限,全面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
3、增加應用方面的訓練
現有的“項目化”教學中,我們針對幼兒園中需要的常規音樂演奏、音樂片段彈奏、歌曲彈唱等幾個方面做了有針對性的訓練,也完成了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的課程構建。針對學生應用能力差的問題,還將加強對幼兒園的觀摩及對優秀錄像課的學習,讓學生不只停留在技術儲備層面上,還要用在實際教學中,幫助她們把學會的知識真正運用起來,已達到崗位能力培養的要求。
4、多看、多聽音樂會、音樂劇、歌舞作品,拓寬視野
聽、看、演是幫助學生迅速完成崗位定位的有效手段。對學生來說,彈好鋼琴本身難度很大,如果僅僅是教怎么彈,檢查彈得怎么樣,輔導完善曲目,那么學生學會的永遠只是彈鋼琴,而不是用鋼琴,所以,要帶領學生多看、多聽音樂會,拓寬她們的視野,讓她們感受鋼琴的魅力。此外,音樂劇和歌曲作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好途徑,音樂劇中很多背景音樂、旋律音樂都是由鋼琴來演奏完成的,學生可以嘗試彈一彈,這些資源,不僅能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也能為她們儲備更多的音樂素材,在真正的教學中,這些都是可以讓她們的課堂更精彩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詹藝虹. 對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OL]. 2001-12-30[2013-5-10].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 劉 沛. 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J]. 上海音樂出版, 2004:1,4,5,12.
[3] 王育華. 對高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OL]. 2003-12-30[2013-5-10].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