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不可缺少的內容。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取得重要進展。本文結合筆者多年農村小學教學工作經(jīng)歷,對新課標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措施
一、前言
語文,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素質的高低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語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語文也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通過語文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可以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以提高。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學生喜歡且富有實效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以此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針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二、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1、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現(xiàn)代教學的核心思想,許多教師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去研究語文課堂教學,力圖擺脫舊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盡量去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更多地進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然而,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只是在追求課堂教學外在形式上的多樣和活躍,由“滿堂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滿堂問”,忽視了對“問”的目的和價值這些內在東西的思索,其結果勢必造成教學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師生忙碌一場,學生所得寥寥,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最終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2、教學目標模糊
通過聽課調研發(fā)現(xiàn),部分語文教師存在課前準備不足,對課堂教學目標不明晰,“沒有航標亂行船”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他們走進課堂,便翻開教材,帶領學生漫無邊際的讀書、提問、回答。教師把握教材不深刻、教學目標不清晰、課堂分析不合理是造成此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3、教學設施短缺
由于農村經(jīng)濟條件相對較差,尤其是近年來,農村小學學生生源越來越少,教學設施的投資力度更加薄弱。在農村,大部分小學教育基礎設施落后,沒有足夠的課桌椅,沒有圖書閱覽室,沒有電教設備,體育器材貧乏,致使學生眼界較窄,生活極其單調,對新事物了解太少。雖然國家財政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農村校舍和硬件設備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別還是很大。當城市小學的學生能熟練操作電腦進行學習時,農村的很多孩子仍然是“網(wǎng)盲”,甚至連鼠標什么樣都不知道。
4、師資力量薄弱
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農村生活條件、工作環(huán)境普遍偏差,再加上工資待遇偏低,因此,很多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都不愿意到農村任教,無法解決個人的一些問題,有能力的教師也考慮更好的前途或是調離農村,造成農村學校留不住年輕教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就成了一個斷層,老教師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步伐、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更新較慢,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隨意性強、語言平淡、缺乏激情,新教師摸著石頭過河,在沒有很好的引路人時就按照自己小時候上學的模式進行教學,部分學科教師缺乏,有的教師所學專業(yè)與所教學科不一致,能夠真正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和具有綜合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師仍然非常匱乏,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
三、改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應采取的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
在以灌輸為主要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較低,對語文學習的投入程度也難以迅速提高。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把先進的教學觀念引進到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能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能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索的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轉換教學理念,接受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因材施教,課堂上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豐富教學方法,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強化課堂研究,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上課前,首先要弄清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側重點的問題。教學目標、教學側重點,需要對一篇課文的特點做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做周密的考慮,并結合學生實際,將字詞句段篇,內容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等目標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多個教學目標有機結合,促成總目標的達成。就一篇課文的教學而言,教師應弄清楚課文在內容、表達方面的特點,弄清楚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哪些字,學會哪些字和詞,要弄清楚學生經(jīng)過怎樣的過程,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理解、感悟什么,學習、領悟什么,掌握、運用什么。
3、加大投入,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隨著經(jīng)濟的增加,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在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農村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通過幫扶、手拉手、捐資等助學活動,加強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基礎建設,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小學已配備了一定的電教設備和圖書資料等,個別條件優(yōu)越的學校還組建了計算機教室,逐漸引進多媒體教學軟硬件。這些舉措改變了農村小學的教學設施,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更加真觀、生動的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
4、認識課標地位,加大培訓力度
由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規(guī)范語文課程的指導性文件,是廣大教師使用教材、教法、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南,也是教學評估、考試命題的依據(jù)。如今,2015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已經(jīng)頒布,各級各類教學主管部門應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培訓力度,力求讓教師系統(tǒng)、全面、深入地把握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內涵,切實提高其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語文教師自己也必然認真學習、了解、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施建議,從總目標到階段目標,以此來促進自身的教學實踐。同時,還要從《語文課程標準》到教材進行聯(lián)系考察,將其分解、細化到每冊教材、單元、課文中去,作為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jù)、確定重難點的依據(jù),從而提升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施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農村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思想決定行動,要根本改變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現(xiàn)狀,還得從源頭做起,要加強教師培訓,以學生為基礎,還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制定出合理的中長期培訓計劃。作為教師,更應主動、積極地學習,更新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法,不斷豐厚自身的語文學養(yǎng),不斷提升教學理念,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宋保順.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探究[J]. 學園, 2014(9).
[2] 趙青玲.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努力方向[J]. 新課程, 2015(10).
【作者簡介】
雷銀芳,女,漢族,現(xiàn)就職于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三路里學校,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