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自執政以來,先后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革。在這段長達六十多年來的執政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開啟國家治理模式的探索,辯證否定“蘇聯模式”,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特別是改革開放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進行思想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高度重視推進國家治理模式的探索,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創新和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關鍵詞】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加強改進;黨的建設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憶往昔,無數志士仁人窮竭一生,執著于為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的而自強不息。看今朝,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用之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扎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個君主如果不能夠在他的國家里看出滋生的憂患,他就不是真正英明的君主。”中國共產黨在執政的過程中,應該客觀看待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全面改觀、國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引發了諸如貪污腐敗、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生態問題。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也必將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也需要根據中國社會矛盾演化的具體實際,探索新的國家治理模式,創新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君主論》作為馬基雅維利獻給意大利封建君主洛倫佐·梅迪奇的治世佳禮,花費較多筆墨探討的關于如何建軍治軍、治國理政、選賢任能以及如何提升君主自身素養的策略,對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借鑒指導意義。
一、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君主如果被人認為變幻無常、輕率淺薄、軟弱怯懦、優柔寡斷,就會受到輕視。”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要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在新形勢、新時期,特別是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必須以“壯士斷腕”之決心、“背水一戰”之氣魄從嚴治黨,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大背景下的重要舉措,既體現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又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既明確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工作重點,又指明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實現路徑和具體措施,對于推進和落實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依什么治?必須要靠嚴格管用的制度,嚴明剛性的紀律,才能擰緊從嚴治黨的“螺絲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堅持思想建黨的同時抓好制度治黨,堅持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讓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這一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建黨治黨是一個系統工程,思想建黨、制度管黨、紀律治黨不可偏廢。“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制度之要,在于務實管用;制度之威,在于落實與執行。制度管黨,不能搞“牛欄關貓”,而要編密扎緊制度“籠子”,搞好配套銜接,做到彼此呼應,增強整體功能。要把科學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制度執行、有力的檢查懲處結合起來,突出權力運行這個重點,圍繞賦權、用權、制權等環節,規范制度運行機制,把“蟲眼”堵死,把漏洞封住。否則,再好的制度也會名存實亡。
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干部。怎樣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那就要嚴格制度執行,嚴肅紀律約束。靠制度管黨、靠紀律治黨,是我們黨抓好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一輛汽車或是一臺機器,運行一段時間后,螺絲或發條容易變松。加強黨風建設,糾治不良作風,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擰緊螺絲、上緊發條的過程。
新時期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還需從基層黨委、基層黨員抓起。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每位基層黨員的大腦,加強黨性修養,壯大基層黨委的組織力量。“從來沒有一個新君主解除了他的屬民的武裝;與此相反,當他察覺他的屬民沒有武裝的時候,他總是把他們武裝起來;因為如果把他們武裝起來,那些武力就變成你的武力,你過去懷疑的那些人們現在就變得忠誠了,而那些原來就是忠誠的人現在就保持忠貞不渝,并且由屬民變成你的擁戴者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從嚴治黨,從黨員尤其是基層黨員這一先鋒戰士抓起,才能使黨長盛不衰。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應該追蹤偉大人物所走過的道路的,并且效法那些已經成為最卓越的人們。”同樣,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先進英明的執政黨,在新時期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既需要效仿古人治國理政的思想方法,也需要學習借鑒近代西方諸國成功的政黨建設理念。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對執政黨來說,有鐵的紀律,才有黨的團結統一,才有黨風的清正廉潔。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讓黨的紀律成為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有紀可依是前提,從嚴執紀是保證。黨員干部要把不斷擰緊思想螺絲,不斷加強作風建設的成果體現到行動上。
“禁勝于身,方能令行于民”。適應新常態,黨員干部就要時刻落實一個“嚴”字,處處嚴格按章辦事;堅持狠抓一個“實”字,嚴防虛浮懈怠之氣;必須突出一個“廉”字,始終保持政治本色;崇尚弘揚一個“清”字,堅決做到風清氣正;倡導踐行一個“敢”字,時時體現責任擔當。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掃除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思想作風上的政治灰塵,更好發揮黨員干部帶頭執行制度法規,發揮以上率下的正面引領作用,從而把黨的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形成常抓長治的新常態。
二、結語
鴉片戰爭以來的慘痛歷史教訓證明,現代化已然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不可阻擋的發展潮流,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斷不可居身世外、閉門造車,否則亡國滅種的歷史悲劇必將重演,中華民族也必將陷入沉淪的深淵而無法自拔。筆者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新時期的背景下,如何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課題只是進行了初步探析,還可從許多其他學科的視角對該課題進行研究。總之,這一課題有待于繼續深化研究下去。如果研究成果能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政策參考,那就使這一研究更具有了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意]尼科洛·馬基雅維利, 著. 君主論[M]. 潘漢典, 譯.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1985,7,1.
[2]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R]. 2013.
[3]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R]. 2014.
【作者簡介】
付可楨(1996—),男,漢族,江西省樟樹市人,本科學歷,單位: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