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偉
摘 要:審題是正確解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高三學生而言提高審題能力尤為重要,審題不清就會直接導致解題失敗。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高三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逐字逐句讀題目,弄清已知和所求;認真提取關鍵詞,細致分析挖隱含;串聯條件和所求,規劃方向出方案;多角度思考問題,擇最優方案突破。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審題,從而體會到解題成功的喜悅,穩步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數學審題 讀題目 提取關鍵詞 出方案
思考問題
高三學生往往都在做著重復的解題訓練,大量試卷的練習能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在短時間內有一個明顯提高。但這種教學模式卻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后果,很多學生是靠記憶來解題,沒有理清題目的來龍去脈便著手解題,時間一長,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解題時也不愿意多動腦筋,題目一旦發生變化,就會出現許多錯誤,學生的成績也會出現瓶頸,難以突破,進而失去信心,成績下滑,這便是所謂的“高原反應”。學生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如果教師為了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學生的成績而采用題海戰術,往往得不償失,一旦學生出現了“高原反應”,其成績必定直線下滑。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一書中指出:如果學生還沒有理解問題就著手計算和作圖,那就可能發生最糟的事了。學生解題失敗往往在于審題不清,即使出現計算錯誤,也常常因計算方向上的偏差而導致計算過于煩瑣,增加了出錯概率。解題成功的關鍵在于審題。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能讓高三學生的數學成績穩定上升。教師不能為了短時間成績的提高而讓學生重復訓練,應該注重對學生良好審題習慣的培養,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教師的教學工作也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什么才是成功的審題?波利亞指出:審題應該分四個階段:(1)理解題意,即清楚題目的要求。(2)了解各個項目是如何相關聯的,即理解未知量和數據之間的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擬訂求解方案。(3)執行方案。(4)回顧所完成的解答,檢查并討論。為此,教師在解題教學中不能錯過這樣的問題: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數據是什么?條件是什么?我認為,提高高三學生的審題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一、逐字逐句讀題目,弄清已知和所求
多數高三學生在長期題海戰術的培養下已失去了讀題的耐心,更有甚者只把題目讀了一半就根據經驗動筆了。然而,有時題目解到一半才發現計算方向有偏差,于是又重新讀題,重新規劃解題方向,浪費了大量時間,造成了不必要的緊張,導致發揮失常。例如,2014年江蘇卷第19題第3問:已知函數f(x)=ex+e-x,其中e是自然對數的底數。已知正數a滿足:存在x0∈[1,+∞),使得f(x0) 二、認真提取關鍵詞,細致分析挖隱含 教師不但要嚴格要求學生逐字逐句讀題目,更要認真提取題目中的關鍵詞。因為題目中的關鍵詞隱含了大量信息,如果只憑經驗解題往往會犯所謂“粗心”的老毛病。另外,讀題后對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需仔細分析。以上題為例,題中的關鍵詞是“存在”,如果忽視關鍵詞,學生會把此題想當然地當成恒成立問題來解,結果卻根本找不出答案。仔細分析不等式兩邊的式子才會發現兩個函數原來是單調函數,便可輕松解答。所以,讀完題后還需認真提取題目中的關鍵字,分析每一個已知條件所隱含的信息,以便更輕松地解答問題。 三、串聯條件和所求,規劃方向出方案 我在解題教學中常和學生開玩笑地說:“‘條件和所求就像‘任督二脈,打通了才能讓武功更強,解題也一樣,串聯起‘條件和所求才能規劃出更合理的解題方案。” 如何串聯條件和所求呢?我認為:分析題目應該從綜合法和分析法兩種方法展開。讀條件時應該想到該條件能得到什么結論,分析所求時應該多想想要得到所求需要什么條件,必要時也可以將條件或結論進行等價轉化,一旦找到所求需要的條件和條件所能得到的結論之間的聯系,就能找到相應的解題思路。例如,2012年江蘇高考第14題:已知正數a,b,c滿足5c-3a≤b≤4c-a,clnb≥a+clnc,則的取值范圍是 。從所求中可以發現變量中少了c,即可想到消變量c是解題的關鍵,從條件出發會發現clnb?叟a+clnc?圳cln?便可以將所求的分子、分母同除以c,即可找到解題思路。 四、多角度思考問題,擇最優方案突破 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題目,明確出題者的命題意圖,幫助學生更快速地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例如,2013年江蘇高考第17題第2問: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0,3),直線l∶y=2x-4。設圓C的半徑為1,圓心在l上,若圓C上存在點M,使MA=2MO,求圓心C的橫坐標a的取值范圍。 較多學生的解法是:設點C(a,2a-4),M(x0,y0),∵MA= 2MO,A(0,3),O(0,0),∴x02+(y0-3)2=4(x02+y02),即x02+y02= 3-2y0,又點M在圓C上,∴(x0-a)2+(y0-2a+4)2=1,然后考慮方程組有解,如果這樣去解,在高考考場上根本來不及解答。但如果學生從幾何角度去考慮方程組有解的幾何意義,便可把問題劃歸到直線與圓或圓與圓的位置關系上,大大減少了運算時間,提高了正確率。 我認為:如果教師能夠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學生會建立起謹慎的解題態度,學會正確的解題方法,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跳出題海,體會到解題成功后的喜悅,穩步提高成績,增強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顏虹.培養高中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周小芬.高中數學審題訓練方法探究[J].麗水學院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