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飛
摘 要:課堂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在自主探學和積極對話基礎上識記,利于學生在彼此合作學習中不斷增強感知體驗,加深理解識記。在英語教學中,應從支持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學生協作對話、幫助學生體驗交際和激勵學生快樂展現等角度,運用合作交流模式,彰顯活力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 任務 協作 交際
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體驗,能夠豐富、深刻學生英語學習的認知,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有激情與自信。課堂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在自主探學和積極對話的基礎上識記,利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增強感知體驗,加深理解識記。探學便于學生主動表達感思,激活他們的內驅動力;主講使得學生在彼此平等自由的對話中能夠暢所欲言,將語言知識由積累向表達運用轉換。探學與主講,開闊了學生認知思維和創造力,使得英語課堂更富生氣和活力。
一、和諧氛圍,支持學生大膽“多言”
創設民主、平等、自由認知的環境氛圍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彰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在和諧氛圍中敢于大膽陳述,能有效釋放學習的活力與激情,便于他們在主動暢言的同時能更加積極地融入學習。和諧氛圍有利于學生在自由合作探究的環境里激活動力,在彼此交流中深化理解體驗。
和諧環境能使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讓他們在預習中形成更為有效的質疑感思。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內容學習時,我使用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了“The characters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 in the future”的構想,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以未來小說家的身份,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V and audio devices?”和“What do you get form TV and audio devices?”進行自我介紹,引導他們從教材內容中找到靈感,組織學生就“What is your dream TV and audio devices?”進行對話,讓他們主動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創設和諧情境應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認知盲區為前提,多給學生提供預習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需求主動選擇。和諧情境以尊重和信任學生為核心,多給他們自由表述的平臺,開闊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主動陳述疑難問題的基礎上有所發現,增強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和熱情。
二、多元任務,引導學生協作“對話”
任務教學引領課堂,使得學生不再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成為主動探究知識的主角,盡情享受語言表達、交流的快樂與過程。創設多元化思考題目來活化教材資源,引導學生主動深思,使他們產生豐富的思維靈感,激活探學的原動力和創新潛能。多元任務創設能使學生間的互動更有針對性和具體化,便于他們展示自我。
豐富的學習任務,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并產生科學有效的感悟思維。比如,在學習牛津模塊三第一單元Reading B Fog時,教師可緊緊圍繞“Reading A”中的習題,就“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與“What did you find in the article?”兩個核心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對所學內容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就“What would you do when meet the same thing?”“From the article, 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些多元任務的創設,能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知體驗,讓他們的思維更為豐富,認知更加深刻。
話題任務圍繞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注重體現層次的發展性,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發展需要而創設不同的思考話題,使學生在各有所需中主動交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以同伴對話、小組溝通、角色模擬等方式來協作,主動融入自己的感知體驗,讓自己擁有更為寬廣的展示舞臺。教師應多參與學生的對話,在他們表達欲止時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不斷豐富他們的思維,增強其表達的激情。
三、豐富活動,幫助學生體驗“交際”
走出靜態教材資源束縛,引導學生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利于他們加深理解與記憶,以使他們獲得更深層次的感知。創設豐富的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的認知感悟更加直觀、形象,更能幫助他們在交際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豐富的活動內容和形式,能使學生在親身演繹的過程中激活其認知情感。
活動創設應圍繞學生的興趣點開展。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三單元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內容學習時,我要求學生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對文章內容進行先期了解,并結合“Reading A”中的問題,圍繞“What should we do for lost civilizations”來收集相關學習素材,積累一些知識。按照學生收集的不同資料,可要求學生運用手抄畫報的形式予以展覽,讓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同時,可鼓勵學生就“Why should we protect lost civilizations?”和“Do you think the pas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等話題進行辯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味文章的主題價值和意義。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讓學生對閱讀有更為深刻的感知,便于他們主動運用知識點;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爭論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合作,產生主動對話的激情,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實踐活動設計可根據學生的認知需要予以拓展延伸,突出情趣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活動中大膽嘗試,模擬自己喜歡的角色。關注學生的多樣化表達,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來闡明自己的看法,對于學生富有創意且符合課程內容的表達要加以表揚,促進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知識。
四、精彩成果,激勵學生快樂“展現”
借助成果展示形式來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促使學生積極呈現自己的亮點。成果展示能使學生的探知與表達更富全面性和導向性,有利于增強學生探學的信心。
成果展示更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欣賞。比如,在學習牛津英語模塊七第四單元Reading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內容時,我建議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就“What is your dream about underground?”話題展示自己的閱讀感知。同時,建議學生圍繞“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public transport in the future?”問題進行主動表達,通過展覽畫報的形式來呈現。通過這樣的成果展示,學生在交流探學成果的基礎上能更有效地融入課堂。
成果展示體現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讓他們在充分發揮智慧和潛能的基礎上使課堂更具吸引力。
如前所述,探學是增強學生學習自信的重要載體,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正確語言感知;主講是豐富學生語言交流的重要途徑,彰顯了學生的能動性。探學與主講模式的運用對活化教學過程與方法起到了一定的牽引功效。創設和諧情境,鼓勵學生自由交流與積極協作,幫助他們在相互合作中探解問題,對促進他們英語表達技能的生成起到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葉學美.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1(1).
[3]張劍.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