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聽、說、讀、做等各項基本活動中,動手實踐最能調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在學生大腦中的痕跡最深。因此,我們要善于挖掘教學資源,創設活動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識字。
1. 把報頭、刊頭、包裝袋等已經認識的字剪下來,粘貼成小報、手抄報。如到生活中找一找帶有漢字“一”到“十”的詞語或者圖片,把它們剪貼在卡紙上。寒假中,要求學生從年貨的包裝袋、包裝盒中自主識字,并將識到的一些字剪下來貼在卡紙上。
2. 做賀卡。節日期間,教學生制作生日卡片,寫祝福語互送,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家長、教師、同學,邊問邊寫,易學易記。
3. 做卡片。學了課文,可以布置學生自己動手做做卡片。卡片形狀可以豐富多彩,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課可以做成小手形狀,《小小的船》一課可以做成星星或月兒形狀,《菜園里》一課可以做成蔬菜形狀。還可以給家具寫名片,給水果寫名片,給玩具寫名片等。
課內外緊密結合,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識字領域,也使他們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