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雷
摘 要:高中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而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進程。然而,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具有諸多積極作用。對此,文章主要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不足問題進行分析,并闡述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
關鍵詞:學生;主體;高中生物;教學模式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持續發展。所以,教育部門或有關人員有必要針對教學現狀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推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深入貫徹和落實,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促進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水平雖然得到明顯提升,但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體現不足。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缺乏足夠的認識。諸多生物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只要開展有效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成績即可提高。因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學中,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互動。師生互動頻率相對較少,學生知識記憶不夠深刻[1]。
二、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作用
對于多數高中生而言,生物學科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長此以往,不僅降低了學習興趣,而且影響了教學成效,阻礙了教育教學的發展進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積極的作用。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人才培養的教育目標。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建構,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實踐
1.創設輕松的課堂環境,開放教學思維
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充分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目標,教師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開放教學思維,逐漸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例如,在講授生物新陳代謝知識內容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必定竭盡所能地積極闡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如此,生物課堂教學氛圍瞬間變得活躍,與此同時,教師自然而然過渡到對課程內容的講解中。另外,教師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某些問題進行分組探討,并為學生創造回答問題的機會,對開放教學思維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
2.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而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高中生物課堂引入實驗室,鼓勵小組學生通過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另外,在進行其他簡單實驗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實驗步驟及內容進行探討。教師扮演指導者角色,適時給予學生指導,如此,學生才能夠進入忘我境界,專心實踐,實現學習主體地位。
3.開展分層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而教學重難點問題仍需得到解決。對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開展分層教學,將學生按照上中下、教學問題按照難中易進行等級劃分,使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任務能夠落實到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手中,如此不僅有助于各層次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而且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更好學習生物學科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染色體知識內容的教學中,中等生可以作為問題的發現者,在優等生的帶動下,小組成員共同對問題進行探討,由差生對探討結果匯報,可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既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又增強教學效果[3]。
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有效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之路?,F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中,雖然對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落實程度不夠,但隨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生物課堂教學必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芝芝.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建設[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4,(37).
[2]姜治民.新課改背景下建構主義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以立洋外國語學校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4.
[3]沈 剛.探析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構建[J].高考(綜合版),2015,(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