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萍
摘要:完善的素質教育不僅包括智商教育,情商教育,還應該包括財商教育,理財能力是影響人一生的能力。文章從聯網金融對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沖擊和讓互聯網助力青少年財商教育發展兩個方面簡要探討互聯網經濟趨勢下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財商 青少年 互聯網經濟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7-211-02
關于“財商”和“財商教育”,最早在作者羅伯特·T·清崎《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涉及的范圍是一個人在財務管理方面的能力,而后擴大到對所有財富的認知、獲取和運用的能力。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西方教育學家們列入青少年的“三商”教育,逐漸成為青少年素質培養的必不可少的要素。當前互聯網經濟形勢下,不良的校園金融生態和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特點導致青少年身處金融高危人群,呼吁對其進行財商教育才是解決的根本。在互聯網經濟趨勢下,如何發揮互聯網優勢,探索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新思路至關重要。本文從聯網金融對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沖擊和讓互聯網助力青少年財商教育發展兩個方面簡要探討互聯網經濟趨勢下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新思路。
一、互聯網金融對青少年“財商”教育的沖擊
當“互聯網+金融”刮向大學校園的時候,結合得最多的就是“校園貸”平臺,以至于有人說,作為一名大學生,要不已經使用過“校園貸”,要不正在考慮怎么使用“校園貸”。這種說法略為夸張,但也說明目前“校園貸”的火熱。校園貸無序瘋長,學校里各種名目的貸款廣告泛濫,然而校園貸監管欠缺、審核不嚴導致大學生身陷貸款“高危人群”,青少年債臺高筑或者被騙事件屢有發生,暴露了青少年“財商”教育缺失的現狀。
市場進入門檻低、監管不嚴格,導致不同經營資質的校園金融平臺泛濫。目前校園市場上存在的金融平臺有四類: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部分還提供較低額度的現金提現;二是阿里、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天貓分期購、京東白條等;三是P2P平臺,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如投投貸、名校貸等;四是諸如一元奪寶、一元云購、拼多多等奪寶類產品,據調查這類產品中只有核桃奪寶、一元奪寶產品基于網易等巨大的電商平臺和公平透明的算法,不可造假,公信度高外,其他產品皆存在造假漏洞,公信度低,但所有這些產品都具有賭博的性質。像第一類分期購物平臺是助推消費信貸、增加企業營業額的新的營銷手段,第二類平臺擁有大電商的信譽保證相對安全,但是對借款學生的理財能力有一定的考驗,容易導致大學生不理性消費、沖動消費等現象。P2P(person to person)貸款平臺是由銀監會來監管,但由于具體的監管細則尚未出臺,所以還存在監管缺失的現象,這類平臺危險性很大,P2P攜款跑路、親情催債的現象屢見不鮮。校園內多數借貸平臺尚不屬于金融機構,故目前并沒有納入銀監局的監管范圍。網貸平臺的成立幾乎沒有門檻,只需拿到工商局的營業執照,并在工信部備案即可,這樣網絡借貸平臺實為“三無”: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
雖然校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時代的進步,但是校園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青少年財商素質的缺失構成了嚴重的矛盾,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債臺高筑、詐騙、跳樓等等,使大學生身陷信貸“高危人群”。大學生群體大多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生活費多來源于父母,不能任其成為信貸“高危人群”。我們通過實地了解發現,通過校園貸進行分期消費的學生,大多是購買電子產品,如手機、單反相機、筆記本電腦,也有部分女生會通過此種途徑去整容、購買奢侈品。但是,相對于理性的分期購物消費,一部分大學生通過校園貸進行貸款,卻并未考慮到其高額的利息長期積累數字驚人,對于沒有自治能力又控制不了自己消費欲望的學生來說,這種貸款就是一種災難。因此,不少大學一般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完全禁止學生參與這種“校園貸”、“分期購”等行為來保護學生。
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正在互聯一切的大社會背景下,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種延伸和發展、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校園貸”確實需要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校園貸”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大學生信貸的空白,滿足了學生信貸的需求,釋放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因此,即使亂象叢生,也不應該將“校園貸”一筆勾銷,而是限制其野蠻生長的土壤,加強監管、規范業務,建立相對完善和規范的準入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平臺。建立完善的可追溯體系。同時,青少年身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浪潮中,對青少年財商素質的提高也是一種鍛煉,已經涌現了一批“90后”甚至“00后”互聯網、物聯網創業者,正是其財商素質提高的見證。因此,對“互聯網金融”來說,既要依靠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規定和監管部門的職責使之規范生長,從根本上又需要學校、家庭、政府三方聯動培養青少年的財商素質,使互聯網金融成為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新事物。
二、讓互聯網助力青少年財商教育發展
家庭教育是理財教育的起點,父母言傳身教對孩子金錢觀、價值觀的形成非常重要。《窮爸爸富爸爸》第一次提出財商的概念,通過書籍傳播財商知識,引導青少年財商的培養。校園實訓室中通過大富翁、現金流游戲、馬尼拉游戲等游戲的方式來傳播財商教育,符合青少年特點,預熱性強,不古板枯燥。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青少年的理財觀和金錢觀念。然而,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完全有條件可以借助互聯網推廣財商教育,借助多層面、多種方式來進行。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或者開發商業模式,通過手機記賬軟件、理財知識app或者微信公眾平臺、網絡理財公開課、專業理財公司開發的財商教育項目等等,都是借助互聯網培養青少年財商的新方式。學校設置互聯網金融與電子支付公開課,普及互聯網、校園信貸、創新創業知識,建立并開放財商教育體驗中心等形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青少年的財商。一些院校以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依托,以互聯網為媒介,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項目,比如大學生在線上通過淘寶店鋪、微信店鋪和獨立app的模式銷售商品和服務;通過創客空間吸引有志青年加入,通過團隊交流、教師指導,設計設立經營各自的店鋪,呈現競賽一般的創業格局,來鍛煉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其財商;通過鼓勵并支持大學生以線上銷售線下展覽體驗的形式開發新型校園服務平臺,都是活躍校園財商教育,培養青少年財商思維的新型途徑。關于互聯網助力青少年財商教育的進一步研究將另撰文論述,此僅粗淺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