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林
摘要:隨著煉焦煤市場供需失衡的不斷加劇。煤炭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如何維護煉焦煤市場變得尤為迫切。文章通過對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公司煉焦煤市場格局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維護煉焦煤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煤炭企業 維護 市場 對策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7-288-02
一、企業概況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創立于2008年12月,由原平煤集團和神馬集團兩家中國500強企業聯合重組而成。平煤集團是新中國自行勘探設計開發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煤炭基地,神馬集團是改革開放后首批國家工業化重點項目。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煤股份公司”)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控股子公司。
(一)生產情況
平煤股份公司探明煤炭儲量150億噸以上,煤炭生產能力5000萬噸/年,生產規模位于煤炭行業前列。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特別是煉焦煤為國內稀缺資源,品牌優勢在全國范圍內較為明顯,目前,煉焦煤產量突破1000萬噸/年。
(二)煉焦煤市場情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借助于武漢與鄭州兩鐵路局運輸優勢,依托京廣與焦柳兩大南北大動脈,平煤股份公司逐步實現了煉焦煤市場的南下廣東、北上山東、東至江浙、西進入川的市場布局,并與央企寶鋼、武鋼建立了以資本為紐帶的親緣企業關系,市場不斷固化。
進入2012年,由于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煉焦煤市場急轉直下,突出表現為行業競爭加劇、價格跌跌不休、欠款居高不下,市場步人深度調整期。當前,煉焦煤市場需求仍面臨瓶頸,宏觀經濟不振、產能依然過剩、環保壓力增加以及常態化進口沖擊等不利因素進一步困擾煉焦煤企業,市場總體呈現波動下行態勢。
二、煉焦煤市場現狀
(一)國內煉焦煤市場現狀
1.宏觀經濟環境低迷。2014年以來,全球經濟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大宗商品價格下滑較快,國際經濟格局悄然變化且復雜多變。國內經濟處于中高速發展階段、深化結構調整階段、創新經濟驅動開啟階段,實體經濟面臨較大挑戰。煤炭行業四期并存,行業大面積虧損。縱觀今年國家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出臺與落實,2015年宏觀面出現大幅投資拉動的可能性較小,預計明年經濟增速將在7%左右。
2.供求關系矛盾突出。2014年預計焦炭產量4.8億噸,煉焦煤消費需求6.2億噸,實際煉焦煤產量預計5.6億噸,進口煉焦煤預計6000萬噸,從數字上看,全年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但應清醒的看到,西部地區,尤其是山西部分資源整合礦井的非法開采依然嚴重,所釋放的產能對煉焦煤市場影響較大,造成資源供應過剩,價格不斷下行。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控制煤炭產能的政策措施,但落實程度仍需進一步觀察。
3.進口煤高位運行。今年進口煤預計可達2.8億噸,同比下降4000萬噸,其中煉焦煤600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1500萬噸。在國內煤炭救市政策的強烈干預下,雖實現了進口煤同比下降,但進口量仍高位運行,足見進口煤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力度。同時,國外煉焦煤企業針對中國進口關稅調整,讓利不讓市場,采取降價策略對沖關稅的提高。截止2014年底,青島到港的澳洲峰景優質主焦煤已由14年初的150美元降至120美元(900元左右),降幅達20%。并且,中澳自貿協議通過在即,屆時,澳洲進口煉焦煤的優勢會有較大的提升。這些對國內煉焦煤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4.運輸格局趨于寬松。伴隨著“北煤南運”“西煤東輸”的運輸指導方針的逐步落實,鐵路運輸格局正在發生著悄然變化。“西煤東運”的南通道一晉豫魯鐵路,已于2014年底完工,該鐵路西起山西呂梁地區,東至山東日照港,橫跨晉豫魯三省,是世界上第一條按萬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鐵路,主要以運輸山西地區焦煤、肥煤為主,該通道通車后,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以及山東地區煉焦煤市場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并由于市場傳導效應,將會對平煤中南、華南等傳統市場形成較大沖擊。同時,已投入建設的“北煤南運”另一主要通道一蒙華鐵路也將于“十三五”期間通車,煤炭運輸渠道將更加寬松。
(二)平煤煉焦煤市場現狀
1.煉焦煤市場格局單一。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產業鏈延伸,市場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突出表現為過分倚重武鋼,其他市場流失嚴重,市場布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顯現,選擇余地愈加狹窄,銷售局面愈加被動。2014年精煤銷售893萬噸,其中內部焦化完成417.4萬噸,武鋼集團348.8萬噸(含鄂鋼20.4萬噸),外部市場127萬噸,外部市場占比14.2%。相比2007年,精煤銷量711萬噸,其中內部焦化20萬噸,武鋼258萬噸,外部市場433萬噸,外部市場占比61%。平煤煉焦煤市場已由外部為主趨向內部與武鋼并舉的市場格局,市場格局較為單一,談判話語權趨弱,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下降。
2.傳統優勢市場萎縮。2011年以來,國內煤炭產能大幅釋放,進口煤量不斷增加,產能過剩矛盾日益顯現,從而導致煤炭市場形勢逆轉,煉焦煤市場急轉直下,平煤傳統優勢市場份額逐年萎縮,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尤其是華東區域市場,占有率由2011年1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
3.市場容量不足。隨著集團產品結構調整戰略的進一步深入,煉焦煤產能的逐步釋放,加之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市場容量不足日益顯現,供需矛盾愈加突出。2015年集團煉焦煤產量計劃870萬噸(四洗煤廠),考慮補水及增產因素,預計煉焦煤資源供應量920萬噸。根據2014年運行實際,結合2015年合同簽訂情況,預計2015年煉焦精煤銷售870萬噸,供需缺口50萬噸。
4.區位優勢逐步喪失。隨著鐵路改革的逐步深入,客貨分離進程的加快,西部地區大通道建設的實施,鐵路運力日趨寬松,基本打破了限制口瓶頸。晉豫魯鐵路、蒙華鐵路等萬噸重載鐵路的投運,將進一步打破市場格局,未來市場將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平煤區位優勢將逐步喪失。
5.產品質量波動頻繁。近年來,在與客戶的交流走訪中,客戶集中反映平煤質量波動頻繁,灰份、水份超標時常發生,且G、Y值呈現下滑趨勢,目前,G值保持在80較為困難。由于產品內在質量的下降,部分用戶已降低平煤配比,直接導致平煤市場份額下降。
三、維護煉焦煤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市場的快速市場反應機制
1.鞏固優化傳統優勢市場。建立與武鋼等重點用戶的月度或季度協商機制,靈活制訂營銷政策。
2.內部焦化實施市場化運作。建立內部市場化運作機制,提高內部市場服務質量。
3.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增加儲備市場。對物流成本不超煤價20%的區域進行調研,選擇優質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4.利用產業鏈優勢,創新營銷模式。探索煤焦一體化戰略,實現煉焦煤與焦炭等化工產品組合銷售。
通過上述措施,力爭形成內部焦化、武鋼及外部市場“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
(二)實施差異化定價策略
1.核心主導市場以平煤為主導,樹立價格標桿。武鋼集團價格政策要充分考慮雙方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適時出臺價格優惠政策,價格高于同行20~30元。內部焦化逐步市場化操作,提高服務意識,根據焦炭市場變動情況,及時調整價格。
2.其他區域市場找準風向標價格,實施價格跟隨。
(1)相對優勢市場。湖南、江西市場參照山焦、淮北價格,保持合理的品質價差,一般高于同行10~20元/噸。廣東、福建市場主要參考進口煤價格,與進口煤保持合理比價關系。
(2)區域性競爭市場。河南北部安鋼以山焦、冀中能源價格為參照,到廠價持平,保持區域市場份額。
(3)完全競爭市場。長江中下游寶鋼、馬鋼、南鋼以淮北、進口煤價格為參照,到廠價格持平,保持關系不斷,完善競爭性市場詢價體系。
(三)探索新的營銷模式
適應運輸寬松格局變化,探索與區域客戶建立長協機制,鎖定需求量,尋求與客戶共同啟動第三方物流,共同創造價值。
(四)加強質量管控
建議進一步加強內部產品質量管理,穩定產品質量指標,并建立煤炭質量、數量異議快速處理機制。
(五)發揮績效考核作用
建議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機制,發揮績效考核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