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娟
【摘 要】綜合性學習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具體表現在活動內容由學生自己選擇,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合作,最后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見解。教師在活動中主要發揮引導和協調的作用。對學生的活動要予以指導與引導,而這樣的引導必須要有一定的計劃與策略,決不能盲目。因此老師要通過挖掘資源,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發揚民主,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活動方案;創造條件,鼓勵學生自覺參與活動過程;調動學生積極性,引領學生自愿展示、交流活動成果。進而不斷發展其創造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春風襲面而來,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也想通過各種渠道來改變語文教學的死板局面。從而使學生對語文這個科目不在敬而遠之,而是興趣濃厚。因此,我想從語文綜合性學這個方面打開語文改革的大門,讓改革的春風沐浴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它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結合,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并提供給他們多渠道、多層面的語文實踐機會,展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和協調發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向來都是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一個內容,因為它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很多,而且很龐雜,花費的時間也很多,因此許多老師在遇到綜合性學習的時候都是得過且過,沒有人真的探究。而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卻更容易體現語文課改的精神,是老師打開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突破口。改變以往的只是老實講,學生聽的舊的教學模式,是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
一、新穎的導課,引起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語文綜合性學習范圍廣、內容繁瑣,學生對其總是望而生畏,敬之遠之。因此我首先要打消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畏懼,引起他們的興趣。有句話說的很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導課的時候就很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導課時,我用名人的故事,歌曲、視頻等方式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教師要做好合理、有計劃的安排,讓學生明確目標
語文綜合性學習范圍很廣,涉及內容也很龐雜,如果老師不做有計劃的合理的安排,單單只是讓學生去自己完成內容,只能讓學生感到如“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爪”。因此老師要做有計劃的安排,告訴學生如和去做。例如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是《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如果單讓學生自己隨便搜集老師不做指導的話,學生就不知道搜集關于孔子和孟子那方面的資料。因此我首先把學生分為四個組,每組同學都布置好相應的內容。一組同學稱他們為孔、孟小檔案甲組,讓他們搜集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主要經歷。還有搜集孔子的弟子和門人。二組的同學稱他們為孔、孟小檔案乙組,記錄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對周邊國家文化的影響;還有孔廟、孔府、孔林簡介(含圖片展)三組同學成為不朽的孔、孟甲組,主要搜集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四組的同學成為不朽的孔、孟乙組主要任務為搜集《論語》、《孟子》中的成語及格言警句。時間安排是8天。期中收集資料4天,整理資料2天,追被恰當的匯報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課余時間,成果展示位課內兩課時)經過老師合理有計劃的安排指導,這樣學生搜集學習就有了方向和目標。
三、在閱讀之中,啟發學生
綜合性學習的廣泛的知識面的獲得要靠學生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完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也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會適當的減少學生家庭作業量,空出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閱讀。同時還布置閱讀任務,適時的去抽查。同時在每讀完一部作品時,我會讓學生談談看完作品后的感受和啟發。比如我讓學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寫自己的讀后感和對自己的啟示。不知不覺中就涉及到九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微笑面多生活》。大量的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無論是語文的寫作、閱讀還是綜合性學習都是大有益處的。
四、課余時間加入學生行列并加以指導
單調的讓學生孤立的完成任務,有時會有個別同學應付了事,同時也提不起興趣。當老師課余時間參與其中,和學生群策群力,即對學生學習進行了檢查,同時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在遇到困難時不至于束手無措。也對于他要完成的任務就會更加的用心、盡力。
五、展示成果、交流提升
綜合性學習除了繁重復雜的搜集整理過程之外,最終要落到結果上。因此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成果的展示。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你定好自己展示的方式。
1.一小文章的方式展示
學生在把自己搜集的有關綜合性學習資料整理完后,他們用寫文章的方式來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例如,九年級下冊的綜合性學習,他們搜集了生活中與老師同學的相片,回憶起了初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后用文章《悲歡離合話初三》把相片一一的展示了出來,感動了在場的所有的同學,讓同學們更加珍惜初中剩余不多的時間,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回報家長、老師對他們的愛與支持。
2.以多媒體課件形式展示
同學們把自己搜集的資料與圖片很合理的結合在一起,文圖并茂,生動形象的內容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例如,《我心目中的孔子、孟子》,學生搜集孔廟、孔府的圖畫同時把文字與圖畫融為一體,生動形象,一下子把大家的眼球給吸引住了。
3.一校內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的形式
我在班級中,后面的黑板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當一次綜合性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就把這塊陣地交給了我的學生,讓他們在黑板上秀出自己的能力與才華。把自己的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就以黑板報的形式給展示出來了。在這種形式的啟示下,我們班的同學還主動來系團委,把自己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通過小廣播來展示。與此同時,我也把班級里的宣傳欄讓出來,讓學生自由發揮。
4.我的發展
通過一次次資料的搜集,相互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彼此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有的同學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就以“我的發展”為內容,進行展示。
5.召開科技成果發布會
孩子們真是多才啊,除了以上形式之外,他們還以發布會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內容的系統匯總
通過以上的方式,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的有關知識已經掌握的比較好,但還缺乏系統性,因此在最后的中考總復習的時候,我把各種有關中考中的試題形式分門別類的在給學生們復習了一遍,把中考常出現的試題類型也進行歸類,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這樣就把實踐與理論聯系起來了,不至于學生只有實踐沒有理論或者說只有理論沒有實踐。讓理論與實踐得以有效的結合。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它突出了語文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語文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了活力。但其中卻少不了老師的精心的計劃與策略。只有在老師有條不紊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才不會迷失方向,在語文知識的海洋里自由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