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菊明
【摘 要】英語教學中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很重要的部分, 英語閱讀是接觸英語,吸取語言材料,獲取感性認知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所在。本文就在初中階段教師怎樣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加強學生英語閱讀的技巧與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精選閱讀材料,幫助他們拓展視野,及時捕獲語言,提高分析、判斷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多媒體
英語教學中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很重要的部分,英語閱讀是接觸英語,吸取語言材料,獲取感性認知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下面是本人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英語閱讀教學總結的幾點建議。
一、精心設計問題,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提問在教師課堂話語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主要的教學策略之一,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互動形式。教師提問作為課堂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有效的課堂生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周蓉,2009)。有效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精心預設問題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生成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對話,全面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并對提問及時反思與實踐的過程(洪松舟、盧正芝,2008)。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制造懸念,激發學生探索知識和閱讀的欲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對發展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
《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以及九年級各單元配有長篇閱讀材料,并且明確標注了相應的閱讀策略目標,這一類閱讀材料的重點就是對閱讀能力的培養。英語新課程不主張淡化語法,只是指出教師不要過于強調單純傳授語法知識的做法,不要脫離語境講授知識和記憶語法規則,學生不要脫離語境去學習語法(程曉堂,2007)。程曉堂指出,“課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而是先用來閱讀的;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能力,其次是提供語言輸入和文化輸入。”因此,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教學原則,不應過分強調詞匯,句型及語言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插圖,標題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一兩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全文(也就是下文“三”中提到的略讀或粗讀),領會文章大意,并回答上面的問題。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進行詞匯、句型及語言點教學,以便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詞匯、語法和語言結構的用法,并促進聽、說、讀、寫運用交際的能力。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概念之后,再學習細節,也符合學生的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
陶行知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他們將來能夠形成終生學習與實踐的能力;學生的學是為了自己能夠在人生征途中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獲取知識營養。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基本閱讀方法和主要閱讀技巧:一是略讀或粗讀。略讀即粗略地閱讀全篇文章。學生讀完一篇英語文章以后,能確定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態度和傾向性,并能對文章的主要觀點作簡要的分析和評論。這是為掌握主旨和大意梗概所用的方法。二是尋讀或掃描,這是一種為尋求特定細節,放棄大部分無關內容,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帶著特點的問題重點掃描與問題有關的語句或段落,這樣既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也能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效率。三是精讀,精讀即仔細、逐行地閱讀,甚至進行分析語言特點等,以掌握語篇的全部內容。在閱讀教學中,不同文體的閱讀指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設計出不同的閱讀要求,給予學生必要的閱讀指導,使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閱讀方法,使他們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正確率大大提高。如故事、人物傳記等內容具體,難度較低,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時間為主線,可略讀;通知、廣告等只需把握基本信息,時間、地點、要求等,可尋讀;社會科學等內容有時抽象,難度較大,可精讀。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三者結合,如先速讀,再根據設置的題目跳讀、精讀,找出具體信息解決問題。但我認為最合適,最有效的閱讀方法是略讀+精讀的方法.快速閱讀可幫助學生形成快速,較準確捕捉文章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精準地完成即時閱讀任務,而隨之進行的文章材料的精讀則是英語閱讀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中心任務,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不應該由教師全權“包辦”,而應該積極地順應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再次仔細閱讀文章,分析,理解文章,進而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只是“輔佐”或“解惑而已”。這才真正叫做“發動學生,自己閱讀,豐讀足學”,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四、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按照課程標準的規定,初中畢業英語五級水平要求學生的課外(除教材外的)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教育部,2001)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依靠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選取一些適當的課外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利用多媒體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源源不斷的新信息、新內容是保證學生把興趣化為動力,從而優化學習效果,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升整個英語水平的關鍵所在。在選材時,我們要盡量選取貼近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如一些小故事,某些名人逸事,或某些有關英語國家的簡單的概況等具有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和時代感的材料來吸引他們,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要對所選取的閱讀材料進行適當的改編,把生詞量控制在同年級的相當水平;還可以鼓勵有電腦的學生把從網上自己讀過的好文章保存下來,同學之間互相交換,這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既鞏固了所學的閱讀技巧,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語,得到了美的享受。
五、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是邁向成功的新起點。教師應及時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好習慣,在規定時間內提高視讀速度,學會精讀、跳讀和速讀,并注意把精讀、泛讀緊密結合。最初可在課堂上指定材料進行突破重點,消化難點,精彩片段共享,還可要求背誦。之后可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定時檢查,還可安排優秀生進行精講精練,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持之以恒。
總之,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它實際上是作者和讀者雙向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教師應該在閱讀課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利用多媒體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拓寬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他們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的目的。進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