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李季 薛福欣
摘 要:隨著我國鋼鐵需求量不斷增加,更多的燒結生產線投入使用,燒結廠的主要設備圓筒混合機的安裝調試直接關系到設備的性能和壽命。通過多次參與設備的安裝調試,總結了圓筒混合機安裝調試產生的問題,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保證了試車成功及設備達產,為燒結廠帶來的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圓筒混合機;安裝調試;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TH18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我國鋼鐵需求量不斷增加,更多的燒結生產線投入使用。混合設備是燒結廠主要設備之一。混合設備在配料設備與燒結機之間為燒結機提供混合均勻適合燒結的原料。混合設備的種類主要有攪拌機、輪式混合機和圓筒混合機。圓筒混合機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而且產量高,能夠適應燒結設備向大型化發展的需要,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圓筒混合機主要由筒體裝置、傳動裝置、托輥裝置、擋輥裝置、灑水裝置、頭尾溜槽及支架、保護罩、潤滑系統等部分組成。圓筒混合機安裝調試產生的問題很多,需要現場服務人員做到細心觀察、耐心分析,處理和解決好出現的問題,使設備達到設計要求的各項性能指標,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為燒結廠帶來的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 安裝調試產生的問題
2.1 托輥與滾圈接觸不好
2.2 一個托輥在寬度方向上與滾圈接觸不均勻并且呈現規律性接觸。
2.3 擋輥運轉困難甚至發生聲響。
2.4 滾圈上沿圓周方向出現一條或幾條亮帶。
2.5 小齒輪與大齒輪裝配時,產生尺寸干涉。
2.6 軸承座溫度升高。
2.7 筒體與托輥罩、托擋輥罩、進料罩、出料罩及齒輪罩干涉。
2.8 在初次試運轉中,出現異常聲響。
3 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
3.1 當筒體落到調整好的四個托輥上時,經常會出現一個托輥與滾圈接觸不好,產生此問題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四個托輥的上母線沒有在一個平面上,二是兩側托輥側母線平行度不夠。解決的措施是現場重新檢測一側托輥軸心線的直線性,調整托輥,達到四個托輥與滾圈良好結合。
3.2 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既可能是托輥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筒體的制造存在問題。這就需要在現場多觀察,要特別關注托輥和滾圈表面上潤滑油脂的分布情況,適當調整托輥軸線位置。在調整過程中必須用頂緊螺栓微量調整,切記不要貪快而加大調整量調整,這樣容易失去基準,增加調整難度。
3.3 在試運轉中,可能會出現擋輥受力不正常,載荷較大甚至發生聲響。這時要仔細觀察筒體在運轉中是否有徑向或軸向竄動,找出產生震動的原因從而確定調整部位。一般情況下,筒體的軸向力與筒體的傾角有關,安裝傾角一定,筒體運轉的軸向力也一定。產生較大的軸向力也可能與四個托輥的軸心線位置超差有關,需要仔細檢查判斷產生問題的原因并解決。
3.4 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原因有三:一是托輥上有碰撞產生的凸起,在運轉中使滾圈產生由亮點組成的亮帶;二是托輥表面上沾有電焊渣等硬物;三是所使用的潤滑油脂含有硬性雜質。解決的措施主要從這以上三點尋找原因,采用人工修復去除凸起和沾物的方法,更換新的干凈的潤滑油脂,使托輥與滾圈正常接觸。
3.5 在安裝傳動裝置時,由于筒體安裝時中心高會產生一定的偏差,主電機、主減速機及小齒輪裝置的基礎標高也會產生一定的積累誤差,造成小齒輪與大齒輪裝配時,產生尺寸干涉。現場處理時,在確保大小齒輪的齒側間隙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小齒輪安裝時位置偏移來消除干涉。
3.6 遇到這種情況要繼續觀察、仔細檢查。一般情況下,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后,軸承座溫度不再上升逐漸趨于穩定,不需要再做處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運轉,溫度繼續升高,則必須打開軸承座上蓋,檢查軸承安裝情況、軸承座內潤滑油狀況以及是否有硬物摩擦情況,針對問題及時加以修復,再進行一段時間運轉直至軸承座溫度穩定。
3.7 產生的干涉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罩體內壁與筒體密封圈外圈相碰;另一種是罩體側面與筒體密封圈端面相碰。解決的措施是要根據碰撞位置,進行修改,直至消除碰撞。
3.8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分析起來也較困難。首先要仔細觀察異常聲響的來源,排除傳導所產生的聲響。其次要對異常聲響要進一步觀察,辨別異常聲響強度和頻率,從而判斷出異常聲響發生在哪個部件上。在處理這類聲響問題時,要注意全面觀察分析,不要輕易調整設備,以免造成更大的問題。
結語
集團公司設計制造的圓筒混合機百余臺,現場技術指導設備安裝調試將直接關系到設備的性能和壽命。總結了現場安裝產生的問題,分析了問題原因,解決和處理好出現的問題,使設備達到設計要求的各項性能指標,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通過本文的研究旨在把集團公司品牌產品圓筒混合機做的更強更好。
參考文獻
[1]汪用澎,張信.大型燒結設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19-22.
[2]云正寬.冶金工程設計(第2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90-91.
[3]張惠寧.燒結設計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8:201:201-202.
[4]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