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疆
摘 要: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持續增強,人們對其賴以生存周邊生態的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由此對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民居建筑環保功能也賦予了更嚴格的質量標準。民居建筑施工噪音強、污染重、建設周期長、施工費用高。在民居建筑建設作業中采用綠色環保工藝可有效減弱施工作業給周邊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且大幅度減少材料費用,由總體上優化民居建筑建設品質,給人們構建安逸、穩定的居住條件。在此就其綠色施工工藝展開探討。
關鍵詞:民居建筑;綠色施工工藝;運用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民居建筑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用建筑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業績,在整個國民經濟走向繁榮的進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經濟走向輝煌的同時,其也給人們生活的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由于工業的持續三廢排放給人們生產生活的周邊環境帶來了令人難以容忍的環境破壞后果,還有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開采及大量浪費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著,這些不利現狀都亟待著快速加以解決,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的民用建筑施工作業模式。對此項施工工藝效能及應用展開研討如下。
1 民居建筑建設作業中運用綠色施工工藝的效能
當今,在民用建筑領域中普遍采用的綠色施工作業模式,其能在充分保障建設施工作業質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構建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不但大幅度減小了工程建設作業過程中給環境造成的損害,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建設成本,達到了民居建筑中最先進的綠色作業模式標準,同時達到了降低一次能源、地下水資源消耗及美化環境的雙重目的。
民用建筑建設領域應用綠色施工工藝,其不但滿足自然條件的變化法則,尚可極大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循環發展。針對現實我們國家存在著大范圍的生態條件和環境嚴重毀壞、氣候極度惡化等情況下,廣泛推進民居建筑建設領域中綠色施工作業模式具有劃時代的特殊意義。民居建設中綠色作業模式能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創造出諸多可利用的建設材料資源,同時節省大量的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及資源,并且實現了對人類生存周邊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更為關鍵的是可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循環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連續化發展模式[1]。
在民用建筑領域里運用綠色施工作業模式能夠有效抑制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大量資源浪費情況發生,將建設過程中種種浪費現象進行扼制,增大了各類有效資源的循環利用效果。除此之外,在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建筑領域實施的綠色施工工藝也充分展示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其不但可使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獲得很好的保護并完整實現平衡型發展的新格局,有力推進整個社會空間的和諧統一,且使我國幾千年的華夏民族文化瑰寶得以有效延續和傳承。依托建筑藝術對民族文化風格的圓滿傳承和展現,可實現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和跨越式提升。
依靠綠色施工工藝展開民用建筑建設,其塑造出的產品不但對生態環境不會產生任何破壞作用,而且還可有力地促進生態環境的美化及社會的和諧共融,特別重要的是民居建筑的風格藝術完全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文化積淀和藝術精華,人們以無限發展的眼光正視自身所依存的生活環境,亦為社會前進的一種象征。人類依托不斷創新和科技進步,研發出一大批品質、性能優良的建筑工程材料及先進的施工建設工藝來實現對自然環境的有效保護,由此人們切實實現了在很大幅度上提升環境質量、保護和美化環境的目的。
2 民用建筑建設過程中綠色施工工藝的有效應用
民用建筑領域綠色施工工藝的有效運用在我國近代建筑史上取得了大幅度的進展,在此基礎上,綠色建設工藝又有力反哺了我國建筑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建筑業中的綠色施工工藝并不是特指某一固定的區域,而是一種現代化的工程理念,同時也是處在不斷地完善、進步和發展之中。正因如此,綠色施工工藝才能在我國獲取廣泛的應用且迅速主導了建筑市場。民用建筑業中綠色施工工藝的廣泛采用,使我國各種礦物資源得到了科學有效地運用,且大幅度降低了工程建設過程對所處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果。
民用建筑領域廣泛實施的綠色建筑工藝是我們國家建筑行業繁榮進程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施工建設工藝,在建筑領域中完整掌握和運用綠色施工工藝對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繁榮和進步具有大力的推進作用,以下對民用工程建設中綠色施工工藝的有效運用作些粗淺的闡釋。
2.1 減少施工占地面積
在民居建筑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提前對工程建設現場的地下和空中管網以及所處地域環境做以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作業區域內歷史遺存的名勝文化古跡及獨特自然風景資源應施以全面有效的保護工作。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倘若需要構建暫時性的作業工區,應以最少占用工地面積的思想理念展開總體工程方案設計,科學規劃工區布局,使作業工區布置得更為合理且緊密,最大限度減小了無效占地面積,進而大幅度提升了工區土地的利用效率。構建作業區交通道路時,適宜選用工區內環形公路的設計思路,且注重把原有已存道路與新建暫時性道路進行緊密有效的結合,使它們共同發揮作用,進而把施工作業區內的道路建設占地縮到最小面積。
2.2 有效防治水污染
依據施工區域極有可能造成對周邊環境的水污染現狀,預先擬定嚴密的防范控制網絡,比如采用污水沉淀、化糞池轉化等治理過程。對施工作業工區排放的污水須作嚴密的實時組成指標監測,依照檢測數據結果繪制成檢測匯報材料。如不符合排放要求,需迅速制定并落實整改步驟和措施,展開嚴格的治理過程,以便使施工作業區內排放的污水完整達到國家規定的工業污水排放標準要求,對于具有毒性的建筑工程材料,在其儲存部位須嚴密設置具有很強密封性能的阻水防護層,充分搞好毒性建筑工程材料的抑制滲漏、防止滲透的治理過程。
2.3 有效處置工程排放廢料
建筑工程中的綠色施工工藝對建筑廢料垃圾的產生過程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小建筑垃圾的排出量,堅定實施縮小排放規模的原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筑廢料的排放量應嚴格控制在410t/10000m2以下,對建筑工程作業區域內建筑施工廢料的二次利用環節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對再重新利用的建筑廢料須實施科學、細致的分類處理,保證建筑廢料的二次利用比率超出30%以上,對拆除作業區內原有構筑物下來的建筑構件配品二次利用比率須超出40%以上。
工程建設者們的生活居住區應安置完整有效的垃圾儲存容器類設備,以塑料袋裝模式及時全面清除平時產生的生活垃圾。同時一定要注意對施工作業區內排放的建筑廢料實施細致分類,安排分管垃圾處理部門及時清除,特別要注意施工現場建筑廢料及生活排放物不能在工程作業區滯留時間太長。
2.4 保護施工土壤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為了避免施工造成土壤侵蝕和流失的現象,要制定完善的土壤保護措施。對于施工中產生的裸土現象要及時在該區域中種植速生草,保護施工現場生態環境。由于施工所造成的地表徑流失情況要采取設置排水系統、植被覆蓋等措施,從而減少土壤的流失。對施工現場各類池要進行及時的清掏,清掏出的沉淀物由有資質的單位清運,針對那些存有有毒廢棄物的油漆、涂料、電池等回收后要由相關單位進行處理,這類物品不得與建筑垃圾放在一起外運,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施工結束后要將施工中破壞的植被完全恢復,與施工當地的環保部門進行合作,恢復剩余空地的地貌。
2.5 控制揚塵
揚塵是民用建筑施工現場對大氣環境產生重要污染的原因。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揚塵。在施工材料運輸過程中易出現遺漏、飛揚、散落物料的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要對運輸車輛采取密封措施;在施工現場設置的洗車槽,要保證其所排放的污水不會對施工現場道路造成污染。可在基坑的周圍設置綠色密目網,設置高出建筑1.5m的室外腳手架,進行封閉式施工。
結語
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民用建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促進了我國建筑產業的蓬勃發展。民用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布置施工現場,節約土地資源,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節約材料、水資源和能源,同時采取環保措施,避免施工過程對環境造成污染。
參考文獻
[1]劉海豐.我國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建筑安全,2015(12).
[2]傅先海.綠色施工技術發展及綠色施工管理[J].門窗,2015(02).
[3]原慧江.談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24).
[4]楊衛東,施漢盛,劉新偉,周光星.淺談預制企業綠色施工技術[J].廣東建材,2014(01).
[5]張長虹.談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與創新[J].山西建筑,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