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麥麟
摘要:聲樂實踐能力主要包括聲樂基本技能技巧和舞臺綜合表現能力。在聲樂實踐中首先要培養聲樂學習者有扎實的聲樂技巧,其次需要我們有對作品的理解力和藝術渲染力,從對作品的理解上用自己的情感把作品演繹出來。在具備這些前提條件下,在聲樂實踐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質的培養,一個好的演員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作品演繹的好與壞和演唱者心理素質有著很大的關聯,通過實踐培養歌唱者的心理素質,提高歌唱者的舞臺表現力。
關鍵詞:實踐能力 聲樂演唱 心理素質
一、聲樂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
聲樂實踐能力主要包括聲樂基本技能技巧和舞臺綜合表現能力。其中聲樂基本技能技巧主要包括呼吸、發聲、共鳴、歌唱語言、歌唱姿勢、形體語言、歌曲和歌劇聲樂綜合表演,舞臺綜合表現能力就是在掌握聲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和提高,出場前做好充分準備、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完美的情感表達和與觀眾現場交流的能力。
二、如何培養聲樂實踐能力
(一)培養扎實的歌唱基礎
聲樂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的實踐鍛煉,這樣才能加強聲樂學習者的實踐能力。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我們要有扎實的歌唱基礎。聲,就是人的聲音,是非常具有藝術感染力和豐富感情的。聲,應該說是歌唱的基礎。這要求我們演唱者要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唱出美好的,純凈的聲音。在歌唱時要前后一致,音和音之間要平穩均勻的進行,不論旋律由高到低還是從低到高,都能夠配合自己的情感流暢平穩的演唱出來,在音量方面要求收放自如。音樂課并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樂教育目前已逐漸在我國學校教育中被重新定位,它的目標、任務、性質、特征、功能、意義、原則、規律已成為教育家們探索、研討的重要理論。結實而有力度、聲音圓潤、聲音明亮、聲音純凈、聲音松弛、聲音靈活運用自如。”在發聲訓練中我們要訓練這幾個方面:“歌唱時姿勢的訓練,呼吸發音的訓練,共鳴的訓練。”學習聲樂不光要有好的嗓音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科學的發聲方法,能夠有很好的發聲就必須要學習者有腔體共鳴,共鳴則是發聲練習中的核心。所以練習好共鳴對于一名聲樂學習者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歌唱基礎就猶如一顆大樹的根,根長壯實了才能夠吸取土中養分,才能長出茂密的枝葉。所以說打好歌唱基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二)歌曲的“二度創作”
歌曲演唱的好與不好除了有過硬的聲樂演唱技巧,還需要演唱者能夠作品演繹成有聲、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藝術,這就是所謂的“二度創作”。音樂,每一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在當前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學生學業的加重,音樂課在他們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中學音樂教師應改變過去的教與學方式,倡導一種新型學習方式, 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音樂教育與國民素質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提升基礎音樂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過程。大力發展音樂教育,使中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發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通過音樂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其想象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音樂教育以其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被列為人類文化變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程教學是高中課程教學不可缺少的學科,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選擇歌曲時不要盲目的追求大歌,看別人唱高音自己也要去追求,其實適合自己的歌才是最好的,才能更好的展現出自己的優點和能力。
(三)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歌唱者的心理素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更好的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中學生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音樂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建設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施。在聲樂藝術實踐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引起歌唱者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演唱者的心態狀態,又決定著聲樂表演的成敗與否。存在著很多不定因素,這就要我們隨時調整和協調各個器官的運作。
(四)舞臺實踐時綜合素質的發揮
自身素質的全面發揮。具體來說主要有上場、眼神、面部表情、形體表演和謝幕五個方面。關于上場,應首先要對觀眾有一個態度上的反映。態度要熱情、表情要親切,拉近自己與觀眾的距離,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同感。關于眼神,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經為了讓自己的眼睛靈活轉動、炯炯有神,就整天在家門口看鴿子飛。關于面部表情,中學生通過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對旋律的欣賞感受,進行聯想,把自己融入到樂曲中去,在作者的角度去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當今,素質教育也在火熱的進行中,國民素質一詞也不斷出現在人們的口中。音樂教育是引導學生審美發現的過程,是培養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是推進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隨著課程體制的改革,音樂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并對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高中音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也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而發生變化。就是要根據歌曲的具體內容細心體會、認真研究,把人的喜、怒、哀、樂通過面部表情體現出來,流露真情實感,而不能矯揉造作。關于形體表演,就是以適當的手勢動作,使歌聲更加傳神,表演更加形象,使演唱更具感染力,但是要把握住度。
三、結語
歌唱藝術歷史悠久,它能夠引起許許多多人的濃厚興趣和愛好,這就足以說明了歌唱藝術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精神層面不斷提高,人文藝術也在不斷的蓬勃發展。聲樂歌唱藝術也在更加被人們關注和重視。聲樂歌唱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實踐展現的過程,也只有通過實踐活動的過程才能夠檢驗聲樂演唱技術的水平。所以培養演唱者的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聲樂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來進行,可以通過舞臺,可以通過與別人的交流,可以通過學習前人的精髓等等,最終能夠挖掘出演唱者在聲樂演唱中的表演潛能,把最美好的聲樂留給聽眾,把最美好的聲樂演唱藝術留給聽眾。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李晉瑋整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3]潘乃憲.聲樂實用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4.
[4]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6]潘乃憲.聲樂實用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7]張錦華.論高師聲樂“藝術實踐”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8,(04).
[8]周黎藜.論高師聲樂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塑造[J].中國電力教育,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