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李玥誼
摘要:高校一直被認為是新文化、新運動的前沿陣地,而舞蹈教育又是當今大學校園追求藝術最直接、最易于交流的藝術形式。在這種多樣性人群的舞蹈教育過程中,單純的、專業性的舞蹈教育是不可能滿足現今的大學生的需求了,如何有效的開展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活動并進行舞蹈實踐,是我們目前需要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校 藝術修養 舞蹈教育 創新 實踐
在現今高校中,我們經常會談到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并且,在我國多數的高校也已經普及藝術類通識課程的設立。而在眾多的藝術類課程中,舞蹈教育的開展卻存在于一個尷尬的地位,之所以說它尷尬,是因為這項藝術教育開展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它卻很難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完成專業性的教學活動。并且,由于舞蹈種類的繁多,學生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在課堂中完成專業性的專業訓練是非常困難的?;谶@種前提之下,我們要尋找一種新的高校舞蹈教育的模式,并將其實踐于教學與生活中,讓高校中的大學生們真正從舞蹈藝術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當聽到音樂的時候就會手舞足蹈起來,沒有人會教他手應該怎樣放,腳應該怎樣擺,他們會按著自己對音樂和節奏的理解翩翩起舞,這就是人類最初對舞蹈藝術的創新。人從出生之日起就有著對藝術的追求和創造,而身體對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最直接的表現,例如當自己喜悅到極致時,人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出來,而會出現又蹦又跳的現象,這就是身體對事物最直接的表現。隨著人的自我意識的加強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得我們很多的學生已經忘記了人類最初的藝術感受,而對舞蹈教育的學習可以豐富大學生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舞蹈教育是指非專業性的舞蹈教育,所以此類的舞蹈教育活動的內容非常的廣泛,這就需要我們在舞蹈教育過程中要更多的注意到多樣性與廣泛性,還要結合著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目標。
首先,目的要明確。在我們進行舞蹈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根據需要來制定舞蹈教育內容的方向,先讓學生對舞蹈產生渾厚的興趣,通過興趣再達到了解一些舞蹈基礎知識,再到舞蹈的本質以及舞蹈更深層次的鑒賞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們的舞蹈審美能力,陶冶學生們的情操,表現其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其次,表現的多樣性。多樣性不僅體現在教師教的過程當中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還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第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通過多媒體、DVD等教學設施提高學生們的舞蹈素養,可以讓學生們從多種渠道了解舞蹈,喜歡舞蹈,表演舞蹈。第二,在學習和表演中,還可以變化成多種舞蹈表演形式,如雙人舞、群舞等,讓他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榮譽感。第三,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感受到音樂所要表達的意境,根據自己的想法自行創編舞蹈,這一種方法還可以激起學生們的藝術創作能力,讓自己切身感受到人與藝術相融合的感覺,從而會更加熱愛舞蹈表演。第四,舞蹈形式的多樣性。在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動中,不僅僅要教授一些傳統的舞蹈形式,還要海納百川的教授和學習我國各民族的舞蹈以及外國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舞蹈形式,例如我國的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等等,西方國家的民族舞、現代舞以及非常流行的街舞等舞蹈形式,讓學生們通過這種舞蹈形式的了解和學習,豐富他們的知識,感知到不同舞種背后的故事,提升了學生們的綜合知識水平。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實踐
在我國高校中開展舞蹈教育是一種普及美育教育的一種表現,不僅增長了大學生們對舞蹈藝術的感知,了解了舞蹈藝術的基礎知識,還對舞蹈的鑒賞與創作有了一種實質性的技能提高,培養了大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讓他們有了一種對舞蹈藝術的美的表現力與創造力,從而培養出具有較高水準的、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高校中開展舞蹈藝術教育存在著非常多的困難,我們針對這些困難制定了一系列的舞蹈教育實踐活動:
首先,非專業性的大學生們不具備舞蹈基礎,而舞蹈基礎又是舞蹈表現能力好壞的重要條件,只寄希望于基本的課堂教學中完成是很困難的,而且效果也不會很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習舞蹈的學生們自發的組成社團,加大他們的訓練時間,并且適當的時候讓他們去參演一些校內或社會的演出,提高他們學習的動力,彌補他們基本功較差這一難題。
其次,由于接觸舞蹈藝術的時間較短,特別是完成或欣賞的舞蹈作品較少,對舞蹈創編的認識還不夠,所以,即使學生們能夠很用心的在舞蹈基礎上下很大的功夫,一但需要參演一些活動,這種舞蹈創編的實踐活動就顯得很欠缺了。出現這一問題時,有些同學會“很聰明”的想到“看別人怎么跳,我們就怎么跳吧”的這種想法,但這卻失去了我們對舞蹈教育的最開始的初衷,就是培養大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提高大學生們的藝術創造能力。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會讓學生們更多的鑒賞一些優秀的舞蹈作品,并讓他們在觀看的同時,發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舞蹈的內涵,真正做到提高大學生們的舞蹈實踐能力。
最后,由于我國很多高校沒有設立藝術類院系,或舞蹈專業,就會造成專業的舞蹈教師的師資力量的欠缺,這也決定了舞蹈藝術教育質量的高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高校要聘請一些具有專業技能的教師之外,還可以聘請一些社會中的舞蹈專業教師,例如歌舞團的教師等,都會提升高校的舞蹈教育活動的質量,提高大學生們的舞蹈水準和對舞蹈美的認知。
三、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
首先,舞蹈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從古代的“五禽戲”再到現代的健美操、廣場舞,我們都從舞蹈藝術中體會到它強身的作用,特別是在當今的大學校園里,舞蹈僅是健身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它還具有塑造優美形體的功能,非常受到廣大的女同學的青睞,通過舞蹈藝術的學習和訓練,可以讓提升學生的氣質和形象,還能夠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促進大學生們的肌肉、骨骼以及呼吸等循環系統的發育,由于舞蹈的韻律感還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學們的記憶能力和反應能力,通過舞蹈的創編,提升學生們的藝術創造能力等功能。
其次,舞蹈的學習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意志。舞蹈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對基礎薄弱的非專業大學生們來說,基本功的訓練是需要反反復復的練習中進行的,它需要學生們付出艱苦的韌性才能夠達到,并且在練習的過程中還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就需要舞者要具備很強的身體素質以及意志力才能完成,當自己站在舞臺或廣場中為別人表演和交流時,這份付出會得到很好的回報,這些都是用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的甜蜜果實。
其次,舞蹈的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們修身養性。舞蹈的學習和訓練是需要學生們有極強的耐心才能做到,這就培養了學生們的性格,舒緩其身心,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并且在舞蹈的學習和排演中,還經常會遇到群舞的排演,在當今獨生子女的時代,學生們的獨立自我意識非常強,通過舞蹈的練習,以達到良好的人際交往的目的,提升自我存在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心境,感受到集體共同合作完成一件藝術作品的喜悅感
最后,舞蹈的學習使學生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現今的社會需要的具有較高素質修養的復合型人才,而通過舞蹈藝術的學習與實踐,能夠使學生們的知識得到豐富,人文情懷得到滿足。通過不同民族舞蹈的學習,了解到他們的文化內涵及文化背景,通過不同國家舞蹈的學習,了解到他們不同的風土人情,藝術思想。而我們的高校舞蹈教育活動,正是在喚醒和培養我們大學生們的藝術感知能力,通過舞蹈教育的學習感受到美的真諦和情感的表現。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利用這種舞蹈教育的平臺,為廣大的同學們提供更加美好的藝術盛宴,通過舞蹈藝術的表達張揚自己的個性,激發想象的空間,通過舞蹈的形式,讓自己的心放飛于更大的舞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