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賢相
摘 要:“創(chuàng)設懸念”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常見手段,更是一種藝術。在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懸念、解釋懸念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懸念的創(chuàng)設與解釋要采用一定技巧,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對如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懸念進行論述。
關鍵詞:懸念 輔助教學 技巧
懸念是在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中,作者為了激活讀者或觀眾“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在藝術處理上采取的一種表現技法。在中等職業(yè)學校數學教學中,精心設置一些“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藝術手段,可有效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懸念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宮殿的向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創(chuàng)設了懸念后,學生就會對懸念問題產生興趣,并渴望得到一個合理解釋,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懸念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揭示和解決學習興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使他們在“迷惑”“疑問”“好奇”的感覺中,在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當老師創(chuàng)設了懸念后,學生會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主動地去探索,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就能主動學習。
3.懸念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問題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當老師創(chuàng)設了懸念后,不論是老師通過推理去解釋懸念,還是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獲得懸念的解釋,學生都能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增強記憶、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學效果。
二、懸念創(chuàng)設的原則
1.適用、適度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懸念應遵守適用、適度的原則。適用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的懸念應與教學內容相關。適度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懸念的頻率要適當,不能過于頻繁;二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的懸念,在解釋時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否則就不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失去創(chuàng)設懸念的作用。
2.適時、有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懸念還要遵守適時、有趣的原則。適時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懸念要與當時的教學情景一致。有趣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的懸念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符合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年齡特征。
例如某老師在上等比數列課時,導入采用國際象棋的一個傳說。傳說國際象棋的發(fā)明人是古代印度的大臣西薩·班·達依爾。舍罕王為了表彰大臣達依爾的功績,準備對他進行獎賞,達依爾說:“請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上1顆麥粒,在第2個格子里放上2顆麥粒,在第3個格子里放上4顆麥粒……依照后一格子內的麥粒數是前一格子內的麥粒數的2倍的規(guī)律,放滿棋盤的64個格子,并把這些麥粒賞給您的仆人”。國王覺得并不難,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這傳說講完后,老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懸念:你認為國王有能力滿足發(fā)明者的要求嗎?這個懸念的解釋就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懸念創(chuàng)設的藝術
1.課始創(chuàng)設懸念——拋磚引玉
懸念導入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懸念,以懸念提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可以通過“一條余弦定理奪走了十四條生命”的通信報道產生數學懸念:在某刊物上曾有這樣一篇報道:在某前線,有一個班守衛(wèi)著一個山頭,當敵人的兩個炮兵營撲向這個山頭時只要求班長把敵人的位置報告給指揮部,敵人就會全部被消滅,然而焦急的指揮部只聽見報話機里說“就在那個地方,就在那個地方”。指揮員火了:“把敵人的位置報告過來!”好半天數字報告過來了,指揮員進行復算,嚇了一跳,要是按這個數字按下電鍵開炮擊中的正是自己的兄弟部隊,后果不堪設想。眼看敵人就要上來了,而這個班十四名戰(zhàn)士竟全被余弦定理卡住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睜睜看著敵人豎起了炮口……一條余弦定理奪走了十四條生命!可悲啊,山上多了十四座不該出現的墳墓。像上述通過具體事件創(chuàng)設懸念,既提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中創(chuàng)設懸念——承前啟后
在課中適當創(chuàng)設懸念可以使所講授的內容增加一些神秘色彩,以吸引學生,使學生增添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和差角公式后,老師一般會舉例說明公式的應用,以增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某老師舉例為:已知a、b、x、y∈R,a2+b2=1,x2+y2=1,求證:|ax+by|≤1。筆者作了一番說明并創(chuàng)設了一個懸念:今天我們要用三角函數的知識來證明它,如何證明?這個懸念的設置把代數與三角函數有機地聯系起來。當學生在筆者引導下完成了證明后,筆者還繼續(xù)給出懸念:這道題還可用哪些方法去證明?這個懸念的設置是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在課后能繼續(xù)探究。
3.課尾創(chuàng)設懸念——余音繞梁
說書時一句“且聽下回分解”,能吊起聽眾的胃口。在課尾創(chuàng)設懸念,同樣能吊起學生的胃口。例如在上完三角函數倍角公式后,可創(chuàng)設懸念:在cos2α=1-2sin2α=2cos2α-1中,令α=θ/2,則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課尾創(chuàng)設類似這樣的懸念,能促使學生預習課文,能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懸念解釋的藝術
1.懸念創(chuàng)設后要留白讓學生思考
所謂留白是指老師在課堂上留給學生獨自動腦思考的時間,創(chuàng)設懸念后要給學生留白,讓學生思考。像利用分類計數原理和分布計數原理解決概率問題的題目都不難,教師可以留時間讓學生思考,若老師一面創(chuàng)設懸念一面給出答案,學生緊張與期待的心情還未形成就有了結果,這樣會失去創(chuàng)設懸念的意義,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依賴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培養(yǎng)。
2.懸念創(chuàng)設后要引導學生思考
基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實際,有些懸念創(chuàng)設后如果老師不加以引導,學生會很難獨自解釋。例如上述已知a、b、x、y∈R,a2+b2=1,x2+y2=1,求證:|ax+by|≤1。如何用三角函數的知識來證明它?面對這樣的懸念,要學生用三角函數知識解釋,學生很難把代數與三角函數聯系起來,老師要引導學生比較sin2α+cos2α=1與a2+b2=1,sin2β+cos2β=1與x2+y2=1,使學生明白sin2α與a2、cos2α與b2等同,sin2β與x2、cos2β與y2等同,于是可設a2=sin2α,b2=cos2α,x2=sin2β,y2=cos2β,然后引導學生把這個假設代入ax+by,通過推理使學生得出這就是余弦函數差角公式。
3.懸念解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現代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此懸念創(chuàng)設后,要讓學生去探索去解釋,老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啟發(fā)與提示,這樣學生在解釋懸念后才會產生獲得成功快樂,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中等職業(yè)學校數學教學難,難在學生不愿學、不想學。因此想辦法讓學生愿學、想學是關鍵。釆用創(chuàng)設懸念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值得大家去嘗試。
參考文獻:
[1]趙文蓮.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結尾初探[J].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08(6).
[2]林婷.課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J].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10(5).
[3]廖普成.啟發(fā)式教學法及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零陵學院學報,1980.
[4]寧國然.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與“啟發(fā)——創(chuàng)造”?的教學模式[D].首都師范大學,2000.(作者單位:三門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