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龍 談克儉
摘要:近年來,葫蘆島市緊跟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積極開發、研制、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對葫蘆島市農機農藝融合實踐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就葫蘆島市農機農藝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最后提出了如何做好農機農藝融合的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葫蘆島;農機農藝;融合;實踐
一、葫蘆島市農機農藝融合實踐現狀
(一)以科研為紐帶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為了在農機農藝融合上達到最佳狀態,我市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自行研制的2BQF型精量播種機可以說是農機農藝融合的典范。2BQF型精量播種機是根據我市地況實際進行研制的,機具性能一方面能夠滿足播入土壤的種子行距、株距、播深的農藝要求,能為選用精良種子創造良好種床,達到覆土深度一致、底層深施、單粒下種的條件。另一方面能夠滿足測土配方施肥要求,滿足作物在吸取養料供肥上的需要。2BQF型精量播種機的研制充分考慮到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五大核心環節(即:測土、配方、配肥、供應、施肥指導),科技人員經過田間試驗、土壤測試、配方設計、校正試驗、配方加工,然后在本地區進行示范推廣、宣傳培訓,通過幾年來對2BQF型精量播種機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群眾對2BQF型精量播種機的應用效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此外,2BQF型精量播種機在播種方法上體現了以下幾項技術特點:一是排種可靠;二是結構合理;三是增加了放種功能;四是增加和改進了鎮壓形式;五是行距調整滿足了本地農藝要求;六是可單壟播種;七是整體結構緊湊;八是節省了化肥施用量。目前,我市推廣精量播種面積達到190萬畝。
(二)以項目為載體加強農機農藝進行融合
近年來,隨著我市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作業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各縣(市)區借助這個平臺,大力推動農機農藝融合的速度,集思廣益,針對技術薄弱環節,進行科學規范研究,制定互相協調的農藝標準。農機農藝單位人員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融合技術,從作業規范技術操作技術模式入手,統一農作物品種、行距、播期。農藝部門從栽培模式、種子篩選、耕作技術等方面著手;農機部門從機具質量上把關,機具適應性上尋找突破,達到二者之間的融合,逐步完善機械化作業技術集成。2015年保護性耕作和深松面積分別達到30和45萬畝,有力推動了農機農藝融合的快速發展。
(三)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滿足農機農藝融合要求
一是建立協作機制。為促進農機農藝協作發展,我市成立了農機農藝專家協作小組,針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技術會商,尋求切實可行的技術實施方案,并在實踐中及時加以調整。二是優化農機結構。針對我市丘陵地形地貌特點,及時引進、推廣、調整、補充農機裝備,在農機局推廣補貼目錄中,重點選擇推廣動力足、能耗低、重量輕的中小微型農機設備,滿足群眾對農機購置的需求。三是強化項目落實。認真實施農作物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作業和玉米全程機械化等農業項目,為農機農藝融合提供條件。
(四)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強化農機農藝融合
一是健全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構。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會化服務組織49個,農機戶機構數達2.89萬個,農機戶人數達到3.2萬人,農機化作業服務機構305個專業戶1070人。服務領域涵蓋耕播收、機械植保、農機維修、農機配件監管和供應、農機作業信息咨詢等各個方面。
二是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化發展。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其實施辦法,堅持以助農增收致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目標,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組織秉持原則、創新機制、科學管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化發展。
三是提供優質農機化生產服務。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深入農戶、深入田間,指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產。
(五)更新群眾觀念,提高農民促使農機農藝融合自覺性
近幾年,農民購置農機具積極性高漲,耕播收一體化明顯提高。2015年,全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500萬元,購置農機具1356臺(套)。全市在5個縣(市)區建立健全農機服務組織49個,農機推廣人員達到2082人,加強了配套的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了農機農藝融合。
二、我市農機農藝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需要建立農機農藝融合體制的長效機制
葫蘆島市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技術探索較多,在管理層面還需要建立起部門聯動工作長效機制。
(二)需要進一步建立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技術模式
目前,葫蘆島市農機農藝融合取得了長足發展,做了大量購置,還需完善農機農藝融合模式。
(三)“一家一戶”的個體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農藝融合的發展
“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地塊面積小,種植模式影響農機農藝融合發展。
(四)農機農藝融合還存在配合不到位
目前,存在農機部門推廣農機技術,農業部門推廣農業技術的脫節現象,農機農藝人員應坐到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布置、檢查、落實、應對和破解制約現代農業建設和機械化發展中的難題。
三、關于做好農機農藝融合的建議
農機農藝融合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本地區多方面、多領域的共同探索、研究和實踐,來尋找最適合的融合途徑。葫蘆島地區應在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一)拓寬農機農藝融合廣度
在探索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上,加快林果業、設施農業等領域的農機農藝融合進度,逐步解決其他領域的農機農藝不融合問題,帶動全市農機化全面發展。
(二)繼續挖掘農機農藝融合的潛力
以葫蘆島地區主要種植的玉米、花生、土豆、紅薯等農作物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農機農藝融合結合點,持續開展試驗研究。總結出我市不同地區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的技術模式,通過示范區的輻射作用來推動全市農機農藝融合工作進程和機械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機農藝融合體制機制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聯合農機、農藝相關管理和技術部門共同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制定長效管理機制。結合各縣(市)區的農業生產現狀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分類制定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指導性意見,促進全市農機農藝融合工作的全面開展。
(四)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
充分利用各種惠農政策,積極扶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市縣兩級部門要積極會同相關部門整合項目和資源,優先投入示范區,促進示范區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各示范區應根據各自種植作物的品種、栽培方式、機具的選型配套等情況制定出詳細的試驗方案,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方面的技術試驗研究,收集相關試驗數據,分析整理得出農機農藝技術集成運用的技術和經濟方面的相關結論。
(五)加強農機農藝融合體系建設
農機農藝融合體系建設涉及到育種、土肥、農技、植保、水產、畜牧、農機等諸多行業和部門,需要在管理、科研、技術推廣、生產制造和布局等領域相互配合。因此,要建立有各類科技人員參加的市、縣兩級農機農藝融合協調組織,負責制定當地農機農藝配套協作技術的項目、規劃、方案,帶動育種、土肥、植保、農機、農技、水產、畜牧等各行業協調發展,促進農機農藝全面融合。
(六)加強產學研推各領域間的合作
育種部門在培育新品種時要考慮農機作業的方便性,培育適合機械耕、播、收的新品種;農機部門在進行農機新產品的研發、引進及試驗示范和推廣時,要充分考慮農藝要求,推廣與農藝要求相適應、可靠性高的農機具;農藝部門在制定各種作物種植形式和栽培模式時,充分考慮農機的輪距、作業幅寬等因素,制定利于機具作業的種植模式。
(七)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應加大農機農藝融合的宣傳力度,繼續加強對相關技術人員及農民的培訓力度,強化各類主體對農機農藝融合觀念的深入認識,爭取更多方面的支持,提高農機農藝融合的技能和水平,以推動葫蘆島地區農機農藝技術的協調推進,促進葫蘆島地區現代農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