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
【摘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生理上沒有疾病與疼痛,同時也包括心理上正確的、向上的、積極的良好心理形態。近年來,關于幼兒教師“虐童”等新聞事件引起了社會強烈的關注,幼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工作也日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良好心理素質是當代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幼師在校期間心理素質的培養,人格的塑造,不僅是其教學能力的表現同時也關系到國家以及民族的利益。以下,本文就基于此,重點對幼師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幼師院校 幼兒教師 心理健康 必要性;
一、幼兒教師所處年齡階段需要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
幼師院校學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其性格特點,思想認知上都具有典型的青春期特點。首先,反抗心理。通過對多數青春期階段學生進行分析發現,青春期是一段消極反抗時期,幼師院校學生在這一階段身心得到發展,并逐漸邁向成熟,對前期所接受的認知開始有了新的態度,并通過消極反抗的態度來尋求他人的理解與尊重。這一階段學生對父母與教師的管教反感,有自己強烈的主張,但因生活經驗不足,是非判斷能力較弱,容易走上一條錯誤的成長道路。其次,閉瑣心理。幼師院校學生在青春期還有一個普遍的心理,即閉瑣心理。處于該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自我價值觀逐漸形成,表現出強烈的心理“閉瑣”特征,出現語言減少,不愛與人交流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不能及時的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可能造成嚴重心理障礙出現,影響其健康發展。再次,兩性好奇心理。幼師院校大多為女生,在青春期對兩性產生好奇心理,同時認識能力受到限制,如不能正確處理與對待兩性問題,將不利于青春期心理健康發展。基于幼師院校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心理特點,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是不可或缺的。
二、幼師院校學生性別特點需要特別的心理呵護
當前,我國幼師院校女生比例較大,幾乎占學生總數的95%以上,同時,幼師院校學生在文化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上普遍不高。與此同時,女性自我效能感與男性相比較低,性格更敏感,容易出現自我否定、自卑等情緒,因此非常需要得到學校以及家庭、同學朋友的關心與肯定。在出現困難或遇到挫折時,女生膽子通常較小、因為怕別笑話或者不理解等情況,更愿意把問題藏在心里,不愿意向他人傾訴,久而久之,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與做法。另一方面,因年齡尚小,幼師院校女生對社會的認知不足,對外界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但是非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到誘惑與哄驗,同時在就業競爭環境下,心理產生迷茫與惶恐的情緒。當代幼師院校女生大多為獨生子女,長期處于家庭中心地位,心理相對脆弱,以上種種客觀存在的因素,都需要幼師院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其進心理的呵護,為幼師院校學生心理情緒尋找到一條舒緩的通道,幫助其更好的面對挫折、適應社會環境,為其成長與發展保駕護航。
三、幼師職業特點需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本身需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科學端正的育人意識,要為學生起到標榜作用,在潛移默化之中以良好思想品德素質引導與感染學生。幼師院校學生就業后主要教學對象為幼兒,幼兒是祖國的未來,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處于啟蒙階段,在這一幼兒成長發育關鍵時期,幼兒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與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對于其成長發展也有著直接的作用。早年間新聞中報道的云南建水幼師針刺幼兒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幼師以針管對幼兒進行體罰的行為給幼兒的心身造成了巨大的陰影與傷害,對于其成長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基于此,社會各界以及幼師院校都應當關注,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需要有積極向上、健康明朗的心理狀態,才能帶給幼兒良好的啟蒙教育。因此,基于幼兒院校學生今后職業特點,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著想,要加強對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如此才能幫助幼師更好適應其職業需求。
四、素質教育實施背景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輔助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于素質教育的關注度日益增加,以提升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背景下,幼師院校教育工作應面向社會長遠發展需求,關注全體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受教育者態度、能力,促進其德智體等方面積極主動發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以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學生進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因此,幼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素質教育推進下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奠基工程。
五、幼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幼師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優化校園環境,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注度與開展力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其次,幼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學校方面要關注與家長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關注家庭環境與家庭狀況,協助構建和諧的家庭、學校、學生關系。再次,關注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要引導學生積極展現人格魅力,培養自尊、自愛、自信的生活態度,使其為教育事業發展積極做出自己的貢獻。
結語:
在幼師院校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圍繞幼師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而進行的。其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有組織、有設計的教學策略,對幼師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提升,使其心理素質得到不斷優化,并最終適應幼師教學崗位,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靜.論家庭因素及幼師心理健康對幼兒心理的影響.[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5)
[2]趙燕.90后幼師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J].皖西學院學報.2014,(5)
[3]韋宏霞.關于開展幼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