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鑫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實質是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積極思考狀態,其關鍵在于授課教師的授課藝術。本文結合實際,就立體幾何教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立體幾何 教學 技巧
素質教育大視野下,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實質是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學生思維活動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積極思考狀態,其關鍵在于授課教師的授課藝術,因為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課堂對話,抽象的幾何教學尤其如此。
一、營造氛圍,提高效率
如同植物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才能生成一樣,人的思維活動隨著環境、氣氛的不同,其質量效果差別也很大。對于一個課堂而言,學習氣氛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制約著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授課質量。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教師的教與導和學生的學與習達到共諧振,是使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教師專心致志授課的必要保證。
立體幾何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有時甚至是艱難的,教師如果單純地從傳授知識的角度去設計一堂課,那么這堂課就是一種典型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實質上是十分片面和不科學的,那么教學效果當然不佳。這是因為,完全靠傳授知識來吸引學生,其實很難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那么學生理所當然不會展開積極的思維和思考。為了提高課堂效益,使師生在思維上產生共鳴,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藝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潛意識中接受立體幾何的熏陶,培養他們對立體幾何的興趣愛好,拓展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優良的學習品德和學風,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上立體幾何課之前,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埃及的金字塔(三棱錐)、水泥廠的輪窯(圓柱)、東北糧倉的上部分(圓錐)、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以及教學樓、旋轉式樓梯等,使學生逐漸認識到這些具體實物都是立體幾何圖形,且都由點、線、面組成的,然后課堂上認真教學,從實物抽象出立體圖形加以分析,課后還要求大家仔細觀察籃球架的構架加以鞏固,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讓大家思考如下趣味數學題:正方形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正方體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截面怎樣?用一平面去截一圓柱,截面怎樣?通過這些學習,讓大家積極進行思考,充分展開討論,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二、演示實驗,輔助教學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的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一件事物只有當我們從其表面認識到其內在本質后,我們才能說真正認識了這件事物。而立體幾何是抽象的、復雜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很不容易接受和認識,但立體幾何又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它是由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與具體事物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于是我們就可以先由具體事物入手再去認識它、了解它。其實,幾何教學也可學學理化和技能課的做法,盡可能將幾何教學與實際應用聯系,與事物圖形聯系,把實驗引到立體幾何教學中去。努力創設演示實驗,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活生生的實驗、模型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多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實際問題中去,從而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進而促使學生自覺學習。
例如,在學習三垂線定理時,我沒有在黑板上畫圖證明,而是用一塊紙板和幾根細桿在課堂上演示實驗模型,這樣做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并思考問題,通過實驗學生能較容易指出平面內的直線有四種可能位置;在講異面直線和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時借助學生自做的立方體模型,讓學生找出所有異面直線,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尋找其角并求出其大小,這樣化難為易,有利于教學和學習。
三、巧設問題,啟迪思維
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教師語言不僅要流暢精煉,而且在設計問題上要下功夫,盡可能避免空洞的平鋪直敘,巧妙地設計問題,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借助實驗模型,一邊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一邊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揭示問題的實質,總結解題的規律,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解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初學立體幾何時,平鋪直敘地介紹空間概念及公理體系就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如果巧妙地設計問題,情況就大不相同。如講三棱錐時,我首先提問:“用6根相同的細絲能不能拼成4個全等的三角形?”起初由于學生的思考范圍仍局限于平面幾何,很難完成此題。然后我逐漸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用6根相同的細絲拼一個四面體讓學生觀察,找出其中的一些性質及特征,這樣既引進了學習立體幾何的方法和意義,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和思維。
四、總結規律,規范訓練
立體幾何解題過程中,常有明顯的規律性。例如:求角先定平面角、三角形去解決,正余弦定理、三角定義常用,若是余弦值為負值,異面、線面取銳角。對距離可歸納為:距離多是垂線段,放到三角形中去計算,經常用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若是垂線難做出,用等積等高來轉換。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高。還要注重規范訓練,高考中反映的這方面的問題十分嚴重,不少考生對作、證、求三個環節交待不清,表達不夠規范、嚴謹,因果關系不充分,圖形中各元素關系理解錯誤,符號語言不會運用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具體來講就是按課本上例題的答題格式、步驟、推理過程等一步步把題目演算出來。答題的規范性在數學的每一部分考試中都很重要,在立體幾何中尤為重要,因為它更注重邏輯推理。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來說,考試的每一分都是重要的,在“按步給分”的原則下,從平時的每一道題開始培養這種規范性的好處是很明顯的,而且很多情況下,本來很難答出來的題,一步步寫下來,思維也逐漸打開了。
當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于證明過的一些典型命題,可以把其作為結論記下來。利用這些結論可以很快地求出一些運算起來很繁瑣的題目,尤其是在求解選擇或填空題時更為方便。對于一些解答題雖然不能直接應用這些結論,但其也會幫助我們打開解題思路,進而求解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