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俠
摘 要: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應用為農業種植業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已經有多項新技術投放到農業種植領域,并取得了較大成果。
關鍵詞:現代化新技術;農業種植生產;應用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49
現代高科技在農業生產中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成就了農業現代化技術新領域、新局面,農業現代化技術的革新與發展成為未來農業競爭力的集中表現。那么,農業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業生產中究竟有哪些應用,這些應用是如何促進農業法的發展,對提高農業產量,優化農業結構產生了怎樣的作用,將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本文將根據農業現代化領域中的主要新技術做出詳細介紹,根據這些新進展對農業技術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做出展望。
1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情況
當今時代背景下,計算機已經成為各個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種植業中為后者的改革發展帶來了嶄新的契機。在計算機的各項技術中,數據庫技術是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業的現代技術,它能夠實現搜集農業信息資源并對這些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得到一個系統化的農業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的構建,農業信息資源可以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庫技術的優勢在于,當農民在從事農業種植生產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相關技術短缺的時候,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研究農業領域的專家或者種植業方面的學者建立聯系,專家或學者會針對農民反應過來的問題給予專業性指導,在短時間內解決生產中的困境,是農業種植中一項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質量的現代化技術支持。信息技術還可以實現對農業種植的模擬實驗,針對農業種植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模擬、跟蹤、分析,得出各種可能性及可行性結論,為真實的農業種植環節提供向導作用,可以避免那些不合理或失敗的試驗環節在真實的生產中造成的損害和浪費,起到預見性的趨利避害之功效。在農業種植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全程監督管理的時候,計算機技術領域中的GPS定位系統可以實現縮短地理時空距離,隨時隨地對需要監管的各項工作進行精確的掌握。
2 光技術的應用情況
光源是農業種植業中最重要的資源條件,沒有光的支持農業種植業就無法展開,但自然之光并非在每種情況下都能滿足農業種植生產的需求,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深入發展,種植環節中對于光源的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自然光源常常無法保證農業的正常生產,這時人們就會思考創造一種人工光源以支持農業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于是,這種動機為光技術與現代農業種植業的聯結創造了可能性條件[1]。光技術在農業種植業領域的應用目前只是剛剛起步,還沒有達到健全的規模,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會得到不斷開發。農業技術人員在適當的實際通過調整紅光和藍子光的比例,或對其它強化光譜投射率的改變調節來降低光源的成本,提高光源的應用效率,使光源的應用趨向科學化、優質化、時效化。通過光技術的應用[1],農業種植業實現了產值增加、質量優化、含量提升的成果效益,光技術的更高利用價值還在進一步挖掘之中。
3 生物技術的應用情況
農業種植業的主要生產對象就是植物,通過農用價值對象化的植物稱之為農作物,因此,農業種植業可以說是建立在生物學領域的一個應用分支。所以,農業種植的現代化技術改革首先的一個著眼點就應該是生物技術的應用開發,生物技術因為和農業先天的內在聯系而被提升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層次。生物技術與其它技術相比較而言也存在諸多特殊性,比方說,生物技術的研發投放具有成本低、成果豐的優勢,在農業種植領域中這是一個十分難能可貴的條件,農業種植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然資源[2],自然資源有其特有的規則限制,比方說生物的生長特性,氣候的季節改變,土質或其它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時間和質量的限制,這樣就需要農業種植業中應用的現代技術必須具備成本控制性強、應用成功率高、產品質量優良等特點,只有這樣的現代化技術才能在農業種植業中實現快速推廣并起到可觀的促進作用,生物技術就是這樣一種現代化新技術[2],它與農業種植業的結合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它可以實現生物培植法,使農作物在相同條件下增產保質;它為農業種植業提供強大的生物殺蟲除害技術,與傳統的化學除害技術相比較而言,更科學、更高效、更健康,農作物在實現驅蟲除害的過程中自身的質量沒有受到減損[1];轉基因技術的廣泛應用。這是農業種植業應用過程中最普及的一項技術,農業種植業轉基因技術是生物技術為農業種植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它促進農業種植業向著更好品質提升,對于優化農業結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項技術在未來還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4 結語
農業現代化新技術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成為我國農業競爭力提升的堅實后盾,應該不斷致力于對農業種植業現代化新技術的研發和優化。
參考文獻
[1] 秦麗萍,黃夏英.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福建農業,2015(05):105.
[2] 陳國會.試論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