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輝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迅猛崛起,傳統紙媒日漸式微,企業報更因其諸多條件限制,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下,做好深度報道,增強報紙可讀性和影響力已成為企業報發展的內在需求。文章對企業報做好深度報道的有利因素、存在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探討新時期企業報應從哪些方面加強深度報道,提升報紙競爭力。
關鍵詞 企業報;深度報道;有利因素;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151-02
企業報作為企業黨委的“喉舌”,具有鮮明的黨報特色,擔負著宣傳政策、傳遞信息、推動工作、服務職工等重要職責,但受制于報道內容的局限性,稿件以工作報道、經驗性報道、總結式報道居多,新聞性和可讀性不強,兼具高度、深度、廣度的報道往往是難得一見的。而在新聞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傳播速度更加快捷、讀者閱讀習慣正在改變的今天,企業報在時效性、互動性上無法與新媒體競爭,必須揚長避短,在“深”字上下功夫,做有個性的深度報道,以提升報紙質量。
1 企業報做好深度報道的有利因素及存在的問題
企業報主要是報道企業內部的新聞,其記者常年接觸相對固定的幾家企業,對企業運營模式、生產流程、發展狀況比較了解,掌握的一般是同一類型企業及相關行業的素材,對于特定類型企業及相關專業知識、專業術語的熟悉程度是其他媒體記者大多不具備的,在專業性和挖掘某一領域新聞事件的深度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與日報、都市報相比,許多企業報是隔日,甚至每周出版一期,給記者和編輯在深度報道的策劃、準備、采寫上,留下了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更好的對稿件進行打磨。
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企業報深度報道存在的以下問題。
對深度報道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有些企業報的采編人員思想觀念陳舊,認為企業報規模小、資源少、報道范圍窄、影響力有限,在各方面都與大報有一定差距,想做精做強深度報道難度太大,不可能搞出名堂,以至于“未戰先怯”。有些企業報的采編人員有做好深度報道的強烈愿望,但對深度報道的寫作認識不準確,認為長篇報道就等于深度報道,稿件篇幅長才有分量、才能體現深度,從而在謀篇布局上輕視了聯系背景、分析趨勢,闡述觀點等重要環節,造成稿件冗長卻只是浮于表面、泛泛之談,空有篇幅卻不見深度,毫無可讀性。
采編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升。深度報道不僅要描述新聞事件的過程,還要重點穿插事件背景、分析因果聯系、判斷發展趨勢,對采編人員的采訪能力、文字功底、宏觀意識、綜合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許多企業報的人員較少、有的還在實行采編合一模式,使采編人員難以集中精力采寫深度報道,如果不加強學習、不把業務基礎打牢,很難達到熟練駕馭深度報道的要求。
報道形式單一,難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有些企業報的采編人員創新意識不足,在報道的形式上過于單一、呆板,通常把一大塊文字直接放版上了事,不提供輔助信息,使報道缺少層次感和立體感,容易讓讀者產生視覺疲勞,不能滿足讀者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
2 企業報做好深度報道的對策
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報》在深度報道上做出了一些探索與實踐,筆者將以此為例,結合深度報道的特點,從以下3個方面對企業報如何做好深度報道進行探討。
2.1 提前做好策劃,匯聚團隊之力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與大報相比,企業報所掌握的各類資源比較有限,要想做好深度報道,必須在超前策劃上下功夫,發揮團隊力量,上至報社領導、下至編輯、記者,共同出謀劃策,提前制定方案,包括準備采訪提綱、對采訪對象及相關情況進行事先摸底、收集相關資料,并根據采訪情況,選擇報道角度、制定稿件框架,預期報道效果,形成一套完整的策劃流程,避免讓記者陷入“單打獨斗”的局面。
近年來,《中國平煤社馬報·經濟周刊》推出“記者觀察”欄目,每周刊發一篇深度報道,每篇報道都是經過報社領導、采編骨干共同策劃,短則提前一周、長則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準備選題,并經常對策劃方案進行反復修改、完善,力求達到最佳報道效果。該欄目先后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深度報道,受到企業職工和社會關注,多篇報道被業內其他媒體轉載,已成為目前該報的品牌欄目。
2.2 從“尋常”之中挖深度,找準“第二落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不可能天天都有大事發生,報道的內容多為“規定動作”,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少,缺乏寫深度報道的素材。其實,深度報道的主要特征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只要記者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和洞察力,能夠從企業內部找到廣大職工群眾關注度高、議論性強且在一定范圍內會產生普遍影響的內容,同樣可以將“規定動作”做出花樣,撰寫出好的深度報道。
2015年4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與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簽署了2×1 000兆瓦煤電項目合作協議,記者參加簽約儀式并在刊發常規消息報道后,又多方收集、整理資料,了解業內人士看法,采訪雙方企業有關負責人,寫出深度報道《新常態下,煤電一體化如何釋放最大效應?》,緊密結合宏觀背景,分析了在嚴峻經濟形勢下,實施煤電一體化模式的益處、風險,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受到業內和企業職工的廣泛關注,也對其他煤企、電企實施煤電一體化提供了借鑒。
2.3 豐富報道形式,打好深度報道“組合拳”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和讀圖時代的來臨,企業報的深度報道如果還是單一刊發文字,難以形成報道的縱深感。可以結合報道內容,有針對性的選擇配發圖片、圖表、新聞摘要、相關鏈接、記者手記、編輯點評等,既能美化版面整體效果,又能給讀者帶來更好地閱讀體驗,滿足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
《中國平煤神馬報》去年推出“集團調結構促轉型10年重大項目巡禮”的深度報道,在10多篇稿件中全部配發圖表,在圖中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圖標和量化的數字,將每個項目涉及的企業、上下游產業鏈關系、投資金額等關鍵部分直觀呈現給讀者,幫助讀者更好的閱讀、理解文章,刊發后受到企業領導和基層廣大職工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陳新鋒.提升企業報深度報道質量[J].青年記者,2011(20):64-65.
[2]張磊.新時期企業報如何加強深度報道[J].采寫編,201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