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燦
摘 要 大學物理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下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不高,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大學物理應有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是大學物理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合理設置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模塊化以及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上,探討了提高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積極性的措施。
關鍵詞 應用型 大學物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26
Abstract College phys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ut,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studying college physics.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College Physics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study physic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 physics teachers to expl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rational setting of the teaching syllabus, modular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applying the new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mode
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對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多,由于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技術人才需求的失衡是經濟發展的明顯障礙之一。為適應市場對人才培養多方面的要求,擴大高等教育內涵,主要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性人才,促進職業、技能和知識的直接結合,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在我國發展應用型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轉型的必走之路。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4年3月湖北省教育廳發出了《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我校被確定為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試點高校。
大學物理是工程技術的基礎,通過大學物理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大學物理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下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在新形勢下不斷擴招,大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部分高校為了強化專業性,將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的學時削減,更有專業認為學習大學物理沒用,直接將物理課程刪掉。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大學物理應有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是大學物理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1 合理設置教學大綱
應用型大學教育的關鍵在于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以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任務,為地方培養高級專業型和職業型人才。應用型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為能夠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應用型與知識型人才。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大綱應根據應用型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設置。現階段的大學物理教學大綱仍然是以經典物理學為主,對力、熱、光、電和近代物理進行講解。知識過于陳舊,沒有新意,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另外,這幾部分內容學生在中學階段都接觸過,會讓學生覺得重復、乏味。聽完緒論課,還有學生會誤認為大學物理就是中學物理加高等數學,就會更加厭煩物理這門課程。而現階段大學物理教材的編寫也大部分都是局限于這些陳舊的內容,新的近代物理的知識比例較少,物理知識的應用部分就更少,這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講不出新意,學生在自習的時候也看不到物理的新意,自然就會對物理失去興趣。
要提高大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就必須要求高校的物理教師根據應用型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尋找合適的教材,編寫具有應用性培養目的的教學大綱。
2 分模塊教學,注重與專業的結合
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的設置,應當充分考慮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來篩選,加強與學生專業的聯系。教師要在上課前充分與學生專業課教師的溝通,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來安排物理學的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分模塊講授,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側重的模塊也不同。例如對于食品與生物科技的學生,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可以側重流體力學、熱學、氣體動理論的教學。對于信息工程類的學生,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可以側重激光、光纖、納米技術、磁技術。對于機械工程類的學生,可以側重質點力學、剛體力學、電學、光學應用等方面。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規律、基本運動形式和相互轉化的一門科學,是所有理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雖然有些大學物理內容表面上看起來和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所有的物質運動都必須遵守物理學的規律。如果對于一些專業,大學物理內容刪減過多,一旦學生用到的時候,查找資料都無從下手。所以,應根據學生專業側重點不同,有重點地講解大學物理內容,但是也不能忽視掉一些經典的成熟的理論。
3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應用型大學培養模式的側重點不同于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①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面對的都是非物理專業的學生,一般大學物理課程都是屬于公共基礎課的范疇,開設在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此時學生還很少接觸到自己專業的課程,學生感受不到大學物理與他們專業的聯系,甚至不少的學生認為學習大學物理沒有用。如果教師在前幾屆學生中講授大學物理時照本宣科,較少地與專業聯系,將大學物理內容講授得深、難、繁、舊。那么新學期學生在往屆學生交流時就會得到一個錯誤的答案:學物理沒用。因此,大學物理必須盡早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1 結合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關系到我們國家未來的科技創新能力。②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培養一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人才是新時代的迫切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構建一個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涉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建立適應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開展的組織體制。因此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需要學校各部門的支持。學校應當成立主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部門,負責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規則的制定、活動的協調、指導老師任務的落實、教師工作量的計算、科技成果的評審與獎勵等一系列工作。
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校設定“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科技知識競賽、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研究以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論壇等活動,通過該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從創新選題、創新實驗操作、創新成果設計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 “微課導學”教學模式
微課程③目前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的新熱點。微課教學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知識載體,針對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錄制教學視頻,由學生自行課外學習觀看。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內存小,時常短,同時還包含習題、教案、反思等教學輔助文件。特別適合現代信息化社會,學生在平板電腦,手機上的使用。通過微課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課前教師分析教學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完成預習任務,提出提問。課中教師創設環境,將學生分組協作,答疑解惑,給出反饋評價;學生在課中通過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和微課觀看最終解決問題。課后教師跟蹤指導,并且做出教學反思,將學習結果發布與學生分享交流;學生在課后復習微課,得出學習反思,再總結提煉,甚至深化創新。
“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節約了師生的時間,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問題的探究能力、總結創新的能力和與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
3.3 通識課與專業課并行的教學模式
通識教育一般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三大領域的基本常識性教育,通識教育可以同時培養人的情感和智力的發展,可以提高人們在生活中的思考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提升人自身的文化修養。自然科學的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的常識性教育。較多的應用型院校在轉型發展后更注重學生專業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通識課的教育,不能健全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忽視通識教育,也很難達到學科交叉的要求。所以我們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情勢下學科交叉的特點,加強學科交流,完善和推進課程體系建設。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科學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物理在培養應用型本科學生的新形勢下,也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大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必須要提高,才能發揮物理學在新形勢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
注釋
① 馮虹,劉文忠.對應用型大學的探討[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19(2)(總第60期).
② 白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機制研究——哈佛大學的經驗與啟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6).
③ 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5.2(總第3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