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煒
摘要:節目主持人雖以第一人稱“我”的形象出現,可他(她)卻代表著所在媒體的形象,因此,他(她)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壞都將直接影響到節目、電臺電視臺的形象。所以,不斷提高節目主持人素質,最大限度地調動節目主持人的積極性應該是節目主持人和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主持人素質 管理體系 培訓方式 學習修養
要有一個有利于節目主持人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環境
節目主持人的素質高低除了自身涵養外,與他所處的工作環境關系很大。筆者根據自己近30年的播音主持實踐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電臺、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的個人素質、播控水平都不算很高,但在一個較為合理的體制管控下,節目主持人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節目播出的整體水平和社會影響都較好。反之有的臺主持人的個人素質、播控能力都不錯,可在節目中難以充分體現出來,無法形成應有的整體水平和社會效果,這就與主持人的管理體系有很大的關系。如工作量與人員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公、后勤保障脫節等,在某種程度上挫傷了主持人的積極性和內在潛力的發揮,影響了主持人的工作與節目的質量。
改變培訓方式
節目主持人與播音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聲音和語言完成工作,可在概念上,這是兩種不同的專業、不同的人才。有一個現象值得深思:在主持人的培訓工作中,常常以訓練播音員的方式來要求培訓主持人。不可否認,節目主持人應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如果完全按播音的基本功、播講技巧來要求主持人,那就有可能把主持人必須具備的諸多基本功和特征扼殺掉。
主持人節目講究的是在不違背節目宗旨的基礎上,將自身的個性、風格充分地體現和發揮。因此,我們可否借鑒其他行業培養新人的做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讓一些有一定實踐經驗、素質較高、風格各異的節目主持人與管理者和研究者合作,以聽、看、評節目的方式來探討各種類型主持人的風格、特征,讓主持人認識了解自己,使自己的特征和個性在節目中得以較好地完善。這可能是一個過渡,然而必將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培訓方式。
加強自身學習修養
主持人節目要求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鮮明的個性等良好的素質。從根本上來說,這需要加強學習,從理論上提高自身素質。從實踐上來說,既要力求大眾化,又要防止沾染“小市民氣”;既要力求生活化,又要高于生活。在語言表達上,既要努力擺脫“照本宣科”的“播音體”,增強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又要善于把握播音方面的基本功;既要適當“稀釋”以便受眾容易接受的內容,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水分”廢話。總之,節目主持人的風格、語言、個性來源于生活但必須高于生活。因此,節目主持人應力求積累豐富知識、語言親切自然、舉止莊重大方,不失大家風范。
節目主持人生活方面的現實問題
節目主持人盡管在受眾當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但他(她)們也是生活中的凡人,常人的喜怒哀樂同樣會影響他(她)們的生活與工作,解決好主持人的后顧之憂有利于進一步調動主持人的積極性,這關系到節目主持人事業的發展。現在節目主持人的數量和社會影響已經和編輯、記者的人數和影響旗鼓相當,因此,建議主管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的部門和后勤部門應及時了解和掌握節目主持人(尤其是本部門節目主持人)的思想動態和實際困難,采取必要的、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節目主持人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和后顧之憂,使他(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通往節目主持人的路,特別是通往“著名節目主持人”的路,絕不是舒舒服服的、平平坦坦的。雖然年輕貌美、美俊瀟灑是一種優勢,但青春總要消逝。同時,年輕同閱歷淺、不成熟成正比,不成熟就壓不住陣,就很難有權威性,而知識、才能、內涵才是有永久魅力的。
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扎實的語言功底、出眾的口才、高超的采編播控技巧、鮮明的個性、良好的風度是持久不變的寶貴財富,也是一個名節目主持人所必備的。而這一切需要領導的支持和單位的培養,需要自身不斷地學習、實踐、積累和提高。
(作者單位:惠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