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摘 要:舞蹈是一種藝術,它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將動作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融為一體。舞蹈演員所表現出來的身體語言是舞蹈的物質載體,因此,一個舞蹈演員是否具有舞臺表現力是評價一個舞蹈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舞蹈演員;舞臺表現力;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113-01
舞蹈是人類最早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而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舞蹈的形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唯美脫俗的芭蕾舞、自然流暢的現代舞、風格鮮明的民族舞、自由淳樸的爵士舞等等,每一種舞蹈仿佛都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人,向觀看者傳遞著舞蹈作品或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而也正是因為舞蹈演員與舞蹈的這種高度契合的關系,使得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以及表演意識成為一個舞蹈作品是否能夠準確地傳達其藝術內涵的關鍵。
一、影響舞蹈演員舞臺表現力的因素
影響演員舞臺表現力的因素很多,我們在分析時可以利用內外因分析的方法進行闡述:從內因上看,舞蹈演員的自身素質是影響其舞臺表現力的決定性因素,具體來說,其主要指舞蹈演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所謂思想道德素質主要指舞蹈演員對于舞蹈藝術的態度,也就是說一個舞蹈演員是將舞蹈作為一種服務大眾的藝術形式,還是當成一個賺錢的工具,將直接決定著其能否在舞臺上用心創作;所謂文化素質是指舞蹈演員對舞蹈內涵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說舞蹈演員能否從“手舞足蹈”中感受舞蹈的藝術美,并向觀眾傳遞這種藝術美,與其文化素質的高低有直接關系;所謂專業素質是指一個具有舞臺表現力的舞蹈演員不僅要具備完成各種舞蹈技巧的身體素質,還要具備全面過硬的專業技能,以保證舞蹈形式和舞蹈內涵的高度統一。從外因上看,環境對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具有重要的影響,這里所說的環境既包括演員的訓練環境,也包括演員的表演環境。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蹈演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訓練中度過,因此,其學習場地、排練場所的硬件設施以及教師的水平對一個演員的技術和心理素質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舞臺環境是體現演員舞臺表現力的直接“陣地”,而舞臺上的燈光、布景、音樂、舞伴等因素,對于一個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有著直接的影響。
二、如何提升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
(一)提高舞蹈演員的音樂領悟力
舞蹈是一種無聲的藝術,而音樂則讓這種藝術發聲,沒有音樂,舞蹈就無法流暢地表現出其動作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因此舞蹈演員要想提升自身的舞臺表現力,首先要做的是要提高對音樂的領悟力,而在領悟舞臺音樂的過程中,演員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藝術領悟力來源于其藝術積累和文化積淀,也就是說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一個舞蹈演員就無法從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藝術高度去感受音樂,因而也就不能將舞蹈的節奏美和音樂的韻律美進行結合,而這樣就會使其舞臺表現力大打折扣;二、理解舞蹈編劇的意圖,即一個舞蹈演員要領會編劇對于舞蹈音樂選擇的意圖,并在作品意圖的引導下,不斷提高對舞蹈音樂的領悟。
(二)加強演員的舞蹈專業訓練
專業素質是一個舞蹈演員呈現舞蹈作品的物質載體,因此, 舞蹈演員要想提高舞蹈的外在表現力,就應該從基礎入手,將舞蹈的基本功、舞臺經驗和舞感充分結合,以實現訓練的專業化。基本功是一個職業舞蹈演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它需要演員付出長期而艱苦的訓練才能獲得;舞臺經驗則需要舞蹈演員在訓練之外更多地將精力投入到面向觀眾的舞蹈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實現對空間的掌控;而舞感則是一個舞蹈演員在長期訓練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對舞蹈的一種獨特的甚至是下意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衡量一個舞蹈演員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標。
(三)提高舞蹈演員的表演意識
所謂表演意識是指一個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結合舞臺情景和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將身心全部融入到藝術角色中來,并有意識地運用藝術手段提升藝術內涵。舞蹈表演是一種經過精心策劃的藝術形式,因此,在舞臺表演中提高演員的表演意識,不論是對于提高演員的舞臺表現力,還是對于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影響一個舞蹈作品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音樂、舞臺布景、燈光、演員素質等,而在這些因素中,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是關鍵,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舞蹈演員缺乏表演意識和舞臺表現力,再華麗的外部條件都無法呈現出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而如果一個舞蹈演員的舞蹈動作具有充沛的舞臺感和藝術感,那么它不僅可以彌補外界因素的缺憾,還可以提升、甚至擴大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因此舞蹈演員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舞蹈動作技巧的訓練,還要加強舞臺表演意識的訓練,以提升自身的舞臺表現力。
參考文獻:
[1]陳利敏.略論舞蹈演員舞臺表現力的提高[J].音樂時空,2016(03).
[2]胡曉旭.試論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
[3]李劍雄.如何培養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J].黃河之聲,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