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晴
摘 要
旅游發展與文化產業關系密切,本文試從旅游活動食、住、行、游、娛五大要素入手,指出只有旅游發展與文化產業的合理整合,才能帶來旅游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雙贏。
【關鍵詞】旅游;文化;文化產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作為產業發展也是歷史悠久,而旅游業的發展卻是近代興起的。旅游業初興的時候,主要內容是觀光,主要對象是自然景物,即使是人文旅游,其對象也主要就是人文建筑。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文化才是旅游的靈魂。漸漸地,在旅游行業發展中,出現了專門開發利用文化資源的旅游企業,這種企業本質上應當屬于文化產業;而文化產業中,比如書畫作品、文具、地域特色紀念品等那些主要生產為旅游者參觀、游覽、鑒賞和購買產品的企業,又發揮著旅游業中購物旅游的作用,實際上這幾種經濟產業具有與眾不同的兩種特征——文化是其屬性,旅游是其功能,只是由于歷史遺留和傳統劃分方法等各種原因,這些不同產業隸屬于不同的部門而已。因此打破行業門檻,以市場為導向,將這類產業整合為旅游文化產業或文化旅游產業,有利于旅游和文化產業的融合與共同發展。很多地方都迫切希望找到“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好形式,而有條件的地區,整合文化與旅游產業,讓文化與旅游產業共同搭臺,這戲才可能唱的巧妙,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式的旅游固然還會有一定的市場,但是具有文化特色的體驗式旅游一興起,就勢不可擋,蓬勃發展,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在這種旅游形式中,對旅游活動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文化因素,旅游活動過程中的食、住、行、游、娛諸環節或說諸要素,都滲透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1 食
“民以食為天”,這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在旅游活動中,飲食則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事,而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游客的旅游動機,甚至就是沖著旅游目的地的飲食文化而來的。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且地域特色濃厚。中國豐富的飲食文化從形式上看,大致可分為三類:各地菜系、風味小吃和地方土特產品。著名的菜系有魯菜、川菜、粵菜、浙菜、徽菜、湘菜、閩菜等八大、十大或說十二大菜系。風味小吃更是多如繁星,如五大名面、陜西牛羊肉泡饃、天津“狗不理包子”、昆明“過橋米線”、成都“龍抄手”等。至于地方土特產品,則幾乎是一地一特甚至是一地幾特,如貴州茅臺、山西汾酒、西湖龍井、云南普洱、吉林人參、寧夏枸杞等等。而這些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里,還往往蘊藏著豐富的神奇傳說和優美詩文,令游客大飽口舌之福后余韻無窮。
2 住
住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舒適、方便。一些地方在區域旅游發展規劃中,注意把該地建筑文化、特色民居等融入旅游中,令游客意興盎然。北方的四合院、黃土窯洞,閩南的客家土樓,藏族碉房和帳篷,蒙古族的蒙古包,侗家吊腳樓和鼓樓,傣家竹樓,白族石頭房等,對那些尋奇探勝的游客來說,比國際標準的星級賓館顯然更具魅力。
3 行
對抵達旅游目的地的旅行來說,追求的是速度快、時間短。而在旅游區內,適當采用一些傳統工具,令游客體驗到當地居民千百年來的旅行方式。比如說縱馬草原,驚濤拍岸的河流上過溜索橋,崇山峻嶺中坐滑桿轎等,讓游客在驚喜、驚險和刺激中對在該區域的旅游經歷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
4 游
游賞,是整個旅游活動的重心。天下樓宇眾多,而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使岳陽樓名震中外。天下寺觀更是萬千,而唐代張繼一首“楓橋夜泊”使寒山寺名噪古今。而香格里拉、西雙版納僅以她的名字和那些美妙傳說,就贏得了人們的心向神往。新馬泰就是憑借它濃郁的異國風情,特有的服飾、飲食起居、宗教信仰等豐富而富有魅力的人文,吸引了眾多的游客。而我國云南旅游業的發達,也是深深得益于民族風情、古代文明和自然風光的水乳交融。總之,要深入挖掘民族節日、服飾、婚俗等文化因子的深刻內涵,使文化作為特色旅游的一個突破口,讓旅游業更加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5 娛
苦于“花錢買罪受”的跑斷腿式旅游,當今,游客們更喜歡重在體驗的“花錢買享受”。人們到一個地方旅游時,除了欣賞自然風光外,更喜歡融入當地生活,親身體驗對各種生活的感受。除了常見的在內容豐富的游樂場里,乘豪華馬車,坐摩天輪等娛樂活動以外,常可以利用傳統的民間節慶活動,吸引游客來體驗民俗風情。如“故事會”是民間雜技,表演者踩在三米高的高蹺上,飾演著三國、水滸、西游故事里的人物,其臉型、服飾、動作無不惟妙惟肖,既驚險刺激又異彩紛呈。在游客躍躍欲試時,則可以選購一米以下不同高度的高蹺作業余性的訓練與游戲。
與旅游有關的文化產業的開發適當與否,是旅游業興衰的重要因素。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創新和突破傳統,創造現代文明,而不是破壞和踐踏古今文明。旅游業發展中的“特色”打造,關鍵是挖掘與創意,如果既不能挖掘地域古今文化亮點,又不能在已有文化產業的發展中開拓創新,那就是在破壞與踐踏文化,破壞旅游業的發展。比如一些人不去向游人展示風景區優質的服務、淳樸的民風、源源流長的文化變遷、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等巨大無形資產,反而提出在麗江、敦煌等地發展博彩業建賭城的“新思路”和成立“紅燈區”、“不夜城”的致富方略,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這樣做既會導致旅游業的衰落,也會將文化中的污垢聚集在這里。
總之,從旅游活動的幾大要素來看,旅游業的發展,只有與文化產業進行合理整合,才能帶來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雙贏。文化產業與旅游結合,可以成為許多文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也只有打文化牌,才能使其具有獨特風韻和長久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馬宏敏.云南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N].云南日報,2000-6-26.
[2]魏曉蓉.甘肅特色旅游與文化底蘊探索[J].開發研究,2000(05).
[3]陳文君.節慶旅游與文化旅游商品開發[J].廣州大學學報,2002(04).